青檸
武惠妃的父親是武則天的親侄子,盡管他絕不弄權(quán),但也頗得武則天青睞。他英年早逝后,武則天憐惜他的幼女幼年失怙,將其接進宮里撫養(yǎng)。在這里,她第一次接近了自己的夢想。
那個時代的女性,誰不把武則天當(dāng)成偶像?何況她還是偶像的侄孫女,天然擁有學(xué)習(xí)模仿的心理優(yōu)勢。年幼的她面對面地揣摩著偶像做事的手段。幾年后,武周倒了,李唐在一片混亂中重新開始。她驚險地避過一個個政治漩渦,靜靜地蟄伏在深宮暗處,等待她的李治。
開元元年(公元713年),14歲的她與風(fēng)華正茂的玄宗“偶遇”,并迅速壓倒趙麗妃、皇甫德儀、劉才人等各路寵妃,“寵傾后宮”。很快,她順利生下一個漂亮的男孩,皇帝的第九子。玄宗欣喜之下,不顧皇子都是由老宰相宋璟取名的規(guī)矩,親自給孩子起了名字:李一?!耙弧庇小疤臁钡囊馑?,與其他皇子的名字相比,有高貴和更高貴的區(qū)別。
一切都非常完美,順利地朝著她生子、封后、攝政、當(dāng)太后……的人生目標(biāo)發(fā)展。唯一的遺憾是,李一夭折了。
她非常悲痛,而這自然引發(fā)了皇帝加倍的憐愛。很快,她再次懷孕,又生下一個漂亮的男孩。不幸的是,這個孩子再次夭折。之后,她再接再厲,又生下一個美麗的女兒。然而,就像受到詛咒一樣,她的女兒也于襁褓中過世。
當(dāng)她生下第四個孩子時,簡直有種走投無路的感覺。這個兒子,能順利長大嗎?什么時候,她才能像武則天那樣擁有四子一女的雄厚資本呢?與玄宗感情深厚的寧王也看出了弟弟的無奈,主動提出要將皇帝未滿月的第18子接到自己家生活。玄宗和她都感激地答應(yīng)了。于是寧王妃親自撫育皇子,對外宣稱是寧王與王妃的親骨肉。
這個孩子果然順利度過了襁褓期。隨著“寧王愛子”的成長,玄宗也越來越喜愛他,“諸子莫得為比”,連太子都漸漸疏遠了。
為了表達對她的極度愛戀,玄宗特別發(fā)明了“惠妃”封號賜予她,地位僅次于皇后。她的馭夫手段再次得到了驗證。信心爆棚的武惠妃繼續(xù)
生孩子,增厚資本。生下咸宜公主不久,開元十年,她的母親去世。身為皇帝多年死黨兼朔方節(jié)度使的一代文宗親自撰寫了辭藻華美的神道碑文,文章毫不避諱地贊美她這位“天后(武則天)之從孫”的賢德,甚至肉麻兮兮地將之比喻為“宗周雖滅,神女昌兮”。
就在這時,武惠妃才想起:自己的母親和武則天的母親,都出身于名門弘農(nóng)楊氏!傷感之余,她決心進一步縮短自己與偶像的差距——廢后!
王皇后無子、無寵也無腦,她“懼有廢立”,競自亂陣腳,搞起厭勝,觸犯了后宮底線。武惠妃不費一兵一卒,就等來了將其廢為庶人的圣旨。同年,王庶人卒。
武惠妃雖然預(yù)料到了會有大臣唱反調(diào),但她沒料到大臣們反對她的恰恰是她引以為傲的武氏血統(tǒng)!御史上疏,不僅重提玄宗生母被武則天無故賜死的舊恨,還大肆渲染了武則天滅李興武的教訓(xùn)。祖母的血腥手段的確給玄宗留下了厚重的心理陰影。政治的頭腦戰(zhàn)勝了愛情的心臟。他退縮了。
武惠妃的政治頭腦也不差:當(dāng)不當(dāng)皇后關(guān)系不大,只要能當(dāng)上太后就行!于是,她在玄宗再次發(fā)誓要立她為后的時候,“前后固讓,辭而不受”,將玄宗感動得當(dāng)場宣布:雖然我無法給你皇后的名分,但我可以讓你享受皇后的待遇!從此以后,武惠妃“宮中禮秩,一同皇后”,“寵錫,伊往古而莫見”。
第二年春天,她在宮外長大的兒子被封為壽王,入宮生活。七歲少年和諸位皇兄一起出現(xiàn)在眾人面前時,表現(xiàn)出了尤為雍容華貴的皇子風(fēng)范,“帝異之”,此后更是“寵冠諸子”。武惠妃暗自得意:這為自己下一步的計劃——廢太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日子一天天過去,壽王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一天天提高,太子幾乎成了個透明人。數(shù)年間,皇宮中多了不少女人,可是玄宗依然專寵武惠妃,二人又生下了小女兒太華公主,新舊唐書分別以“最見寵遇”“禮遇過于諸公主”來形容她得到的寵愛。
開元二十三年初秋,武惠妃的女兒咸宜公主下嫁,“以母愛益封至千戶”——唐初規(guī)定,皇帝女兒食封300戶,皇帝姐妹600戶,太平公主深受武則天寵愛,才得到了1200戶食封。
這還不是最令武惠妃引以為傲的。同年,壽王“加開府儀同三司,改名?!?。在玄宗有名字的23子中,唯獨李瑁的名字含義是直接與帝王身份相關(guān)的。這個字明確道出了玄宗對愛子的期待。武惠妃清楚,是時候把兒子推到更高的地位上去了。因為當(dāng)年的武則天第一子李弘的名字也是有特殊含義的,并且李弘后來成了太子。
這一年初冬,壽王娶了才貌雙全的壽王妃。武惠妃認為兒子從此就會非常幸福,于是放心地運作兒子的前程了。然而,當(dāng)武惠妃聯(lián)合女婿攻擊太子的時候,宰相站了出來,講了一通古人廢太子引發(fā)的滅國慘劇,讓玄宗很不爽,卻無法反駁。
武惠妃并不著急。因為她早就按照武則天的成功法則,拉攏了一名很有前途、也很有野心的宗室——李林甫,并將他送到了皇帝身邊當(dāng)高官。
這時,李林甫出手了:他夜以繼日地在玄宗面前說宰相的壞話,并抓住一件小事,成功地讓玄宗認為宰相在搞朋黨,于是罷免了他,李林甫成了新宰相。
開元二十五年四月,積蓄了足夠力量的武惠妃卷土重來。女婿再次出馬,宣稱太子和鄂王、光王想造反,武惠妃將計就計,誘騙三位皇子帶兵器甲胄人宮,造成“太子一黨造反”的“事實”。加上李林甫在一旁推波助瀾,玄宗當(dāng)機立斷:三位皇子,廢為庶人,賜死!
就在武惠妃一黨彈冠相慶、壽王離太子寶座只有一步之遙的時候,玄宗似乎對一次性逼死三個親生兒子良心發(fā)現(xiàn)了。他問高力士,到底該立誰為太子?問出這句話,說明他已經(jīng)不再堅持看好壽王了。也許,他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朝堂和后宮的貓膩。
高力士準(zhǔn)確地揣摩出玄宗的心理,順勢建議:立長。后來的肅宗就這么成了大唐太子。
聽到這個消息,武惠妃吐了血。皇后,自己爭了,不是自己;太子,自己為兒子爭了,也不是自己兒子……心灰意懶的惠妃一病不起,于當(dāng)年十二月撒手人寰。后來有人說,那三位皇子的鬼魂經(jīng)常來騷擾她,她是被嚇?biāo)赖摹?/p>
其實,作為能逼死皇后的妃子,逼死庶子又能造成多大的心理負擔(dān)呢?亡魂索命只是無稽之談,她的死,不過是信仰崩塌造成的身體崩潰。
早在立后失敗的時候,她就應(yīng)該知道,擋在她和新一代武則天之間的障礙,不是英武的皇帝老公,也不是早慧的王爺兒子,恰恰是武則天本人。受過武氏迫害的人們還健在,身為武則天的侄孫女、讓朝堂屢次動蕩的武三思的侄女,她沒有任何如愿的可能。而復(fù)制武則天的道路,正是她從幼年就開始的夙愿。當(dāng)大道變成懸崖、路標(biāo)腐朽,她除了跳下去,別無選擇。
編輯/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