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時月
張雕曾是北齊皇帝高緯的老師,高緯對他十分尊敬,每次見面,都親切地稱他為“教授”,張雕因此覺得皇帝沒拿自己當(dāng)外人,自己也應(yīng)該多為朝廷做貢獻(xiàn)。除了盡心盡力完成本職工作外,張雕還常常給皇帝提意見,他覺得皇帝少不更事,自己理應(yīng)幫他把把關(guān)。張雕便毫無顧忌地放膽直言,對朝廷及高緯本人指手畫腳,今天勸高緯應(yīng)該減少宮內(nèi)開支、過緊日子;明天勸高緯要注意身邊的幾個小人……對于張雕的口無遮攔,高緯早就不勝其煩了,但礙于師生情面,不好發(fā)作。可悲的是,張雕對此渾然不覺。
公元573年,商緯打算前往晉陽,一大臣誤以為高緯此行是為躲避南方賊寇而逃跑,想和張雕一起上疏勸阻陛下,不讓他到晉陽去。張雕欣然應(yīng)允,便聯(lián)絡(luò)了一些官員,共同在勸諫書上簽名,懇求高緯放棄晉陽之行。高緯收到勸諫書后,氣得不得了。恰在此時,他身邊的一個寵臣說:“張雕等人表面上看是勸阻陛下前往晉陽,實(shí)事上可能是暗中謀反,應(yīng)該誅殺!”這個提議正中高緯下懷,他便傳旨,令所有簽名上書的官員都在大殿前集合。這些官員以為皇帝收到了他們的勸諫書,要接見他們,便紛紛來到殿前等候。哪知,高緯見人到齊了,便突然下令將張雕等人全部推出去斬首,其家屬也被流放到北方苦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