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信息社會的倫理困境及其化解路徑?

      2014-02-12 00:51:54陶新宏
      圖書館 2014年6期
      關鍵詞:倫理道德信息

      陶新宏

      (1.南京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2.東南大學人文學院 江蘇南京 211189)

      伴隨著寬帶、物聯(lián)網、云服務、大數(shù)據、3D打印和4G時代的到來,信息社會已經如約而至。馬歇爾·麥克盧漢所預言的“地球村”愿景業(yè)已成為現(xiàn)實,人們的交往方式以及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帶來了社會進步,也因此撕裂了原有的倫理規(guī)范,使人們不得不面對諸多的倫理困境。圍繞此問題進行探討,或將對當下信息社會倫理構建有所助益。

      1 信息社會的特征及倫理訴求

      1.1 信息社會的特征

      “信息社會”是由美國社會學家丹尼爾·貝爾,在20世紀后半葉最先提出的一種社會新模式。事實上,此概念也是由他早先提出的“后工業(yè)社會”演變而來。隨后,美國預測學家約翰·奈斯比特在《大趨勢》(1982)一書中,闡釋并描述了信息社會來臨的標志及其特征。國際著名社會學家弗蘭克·韋伯斯特在《信息社會理論(第三版)》中,專門探討了在他之前存在關于“信息社會”的定義。他總結認為,以科技的、經濟的、職業(yè)的、空間的、文化等五個面向的定義信息社會的概念,“要么不完善,要么不精確,又或者兩者兼具?!@些概念和定義都問題重重,爭議多多?!薄?〕韋伯斯特在對信息社會這個概念的多方關注與多層次質疑后,提出了自己的主張:理論知識的優(yōu)先性是信息社會的區(qū)別性特征。它既沒有借助定量方法,也不需要深層次地分析信息的語義。理論知識雖然不可能完全是新的,但其重要性正不斷彰顯——已經發(fā)展成為當代社會的一個決定性特征。他強調說:“我們應該很難想象理論知識的優(yōu)勢會在尖端革新中受到制約。任何一項技術應用如果沒有理論做先決條件支持它的發(fā)展,就會令人匪夷所思。”〔2〕

      我國學者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開始關注和研究“信息社會”相關理論。國家信息中心自2010年始,每年發(fā)布一次《中國信息社會測評報告》評估我國信息社會發(fā)展狀況。報告認為,信息社會是指以信息活動為基礎的新型社會形態(tài)和新的社會發(fā)展階段。知識型經濟、網絡化社會、數(shù)字化生活和服務型政府是信息社會的四個基本特征。以人為本、開放包容、全面協(xié)調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是信息社會的基本要求。報告顯示,2013年全國信息社會指數(shù)達到0.4712,總體處于從工業(yè)社會向信息社會加速轉型的階段?!?〕在這一階段,社會活力顯著增強,社會期望不斷提高,社會價值觀的多元化更為突出,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fā)生深刻變化,許多熱點、難點問題和深層次的矛盾更加凸顯。

      1.2 信息社會的倫理訴求

      1.2.1 信息社會的倫理效應。推動信息社會發(fā)展的信息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具有極強的滲透力。人們無時無刻不面對著鋪天蓋地而來的各類信息流:琳瑯滿目的報紙雜志、花樣不斷翻新的媒體廣告、層出不窮的數(shù)字化影視節(jié)目,等等。人們隨時隨地使用數(shù)字化終端(智能手機、ipad、便攜式電腦等)查閱感興趣的信息?!拔覀兩钤谝粋€媒介飽和的環(huán)境里,意味著生活的精髓在于符號化、交換和接收(或者是嘗試交換和抵制接收)有關個人自身與其他人的信息?!薄?〕

      生活在信息海洋中的人們,只能接受各種信息的影響(有用與無用的、好的與壞的)。碎片化的信息對社會倫理的解構和破壞,增加了社會發(fā)展進程的復雜性,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信任與安全感遭受到極大的考驗。對于負面信息,人們寧可信其有,而對于正面信息往往質疑其真實程度。近些年社會上出現(xiàn)的諸如扶倒地老人被訛詐等少數(shù)負面信息經過網絡等新媒體的傳播,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對當下社會倫理道德滑坡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引起了民眾普遍的道德焦慮。值得一提的是,信息的自由流通對社會的治理,尤其是對打擊腐敗禍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網絡舉報涉嫌腐敗的案件大幅增多,政府部門處理案件的信息也逐步做到了及時公開公布。在步入信息社會的過程中,諸多突破社會道德底線的社會現(xiàn)象頻出,既反映了當前部分民眾的道德缺失,也暴露了社會管理上的道德缺位。事實上,信息社會的倫理建設應該越發(fā)值得關注。

      1.2.2 信息網絡技術與倫理的交互作用。科技與倫理之間的關系問題,歷來為人們所關注。德漠克利特說:“科學是使人獲得美好道德品質的需要?!薄?〕弗蘭西斯·培根也認為:“工藝和技術是人類文明的道德基礎?!薄?〕信息社會應該既注重科技,也關注倫理發(fā)展。事實上,科技與網絡的快速發(fā)展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正時刻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道德意識。有學者主張“引發(fā)倫理問題的數(shù)量與技術革命發(fā)展的路徑有關?!薄?〕在技術引入階段的倫理問題在數(shù)量上較少,而到了技術為社會提供動力的階段,由于許多人都使用這種技術,因而該技術“具有顯著的社會影響并導致更多的倫理問題”〔8〕。

      以高科技和網絡為標志的信息社會,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方式和互動的對象,人們通過電子郵件、BBS、聊天軟件、博客、微博、微信等方式進行溝通與互動。這些便捷的交流信息方式在促進人們之間交往的同時,也引發(fā)了諸如隱私權、個人信息安全、知識產權、商業(yè)秘密等倫理問題。因為人們已經習慣“用符號來自我設計、裝扮自己,天涯海角也無法逃離符號的控制?!薄?〕另一方面,倫理道德在網絡科技發(fā)展中也發(fā)揮著樹立道德目標和調節(jié)行為的積極作用。在信息社會中,倫理道德發(fā)揮著調節(jié)人們行為和確立道德價值的作用。網絡和高科技的開發(fā)應用,對科技工作者的職業(yè)良知和社會責任心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意味著科技活動具有豐富的倫理色彩,可以使高科技為大眾造福,促進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

      2 信息社會的倫理困境

      網絡信息技術的開發(fā)和應用是一把“雙刃劍”??焖俦憬莸男畔⒔换鞑ネ苿恿松鐣?、經濟、文教等方面的發(fā)展,同時信息傳播所造成的諸多負面效應往往會挑戰(zhàn)社會倫理道德規(guī)范,引發(fā)網絡輿情漩渦,甚至影響到社會的穩(wěn)定。計算機病毒、網絡黑客和軟件盜版等行為已成為信息社會普遍存在的倫理道德與法律問題。事實上,歐美等網絡信息技術發(fā)達國家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關注并制定了網絡倫理道德規(guī)范。新媒體時代的發(fā)展,不僅影響了人們的道德生活,更加劇了物質豐富與道德滑坡的“分裂與割據”。在這個新環(huán)境中,人們原有的道德經驗與價值觀念受到挑戰(zhàn)。

      2.1 侵犯隱私及個人信息數(shù)據行為難以管控

      移動互聯(lián)網和大數(shù)據時代的到來,讓隱私保護和個人信息數(shù)據安全問題獲得了廣泛關注。基于網絡的永恒記憶特性,人們無法完全刪除已經公開的隱私信息,而信息不受約束的自由傳播必定會對自己不利。諸如,一些公眾人物由于個人信息或早先負面事件的信息在網絡上傳播,致使其長期遭受到網民就相關事件的道德評價。

      事實上,信息社會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產生信息痕跡,這就可能為數(shù)據收集者和加工者形成一個信息生態(tài)圈的基本元素。諸如,公民在抵押、房貸、駕照、看病、購物或者辦理信用卡等情況時填寫的各類表格提供了自己的實際信息。這些信息很可能被登記機關或數(shù)據公司搜集起來,如果有可能的話,他們就能根據搜集信息繪制關于個人或家庭的信息拼圖,然后賣給相關的公司以獲取利潤。此外,由于利益驅使以及相關法律的缺失,一些智能手機的APP能夠自動調取用戶隱私信息,并上傳和分享這些信息,更有甚者故意主動收集、竊取用戶隱私。大多數(shù)人在頻繁收到騷擾電話和垃圾短信后,才意識到自己的隱私信息被泄露了。

      在發(fā)達國家,信息隱私和個人信息存取的控制權,也已成為科技專家和社會學家乃至社會公眾關注的倫理道德問題。強調尊重他人的隱私和信息安全就是尊重他人的自由和平等,是人們應該遵循的道德義務。

      2.2 侵犯知識產權行為屢有發(fā)生

      在網絡信息技術條件下,知識產權的版權和專利權也很容易受到侵犯。實際上,使用電子信息新技術可以將書籍等印刷品、音像制品以及圖表等資料進行反復無限次數(shù)的復制。而未經許可的使用此類技術進行復制就侵權行為,尤其在信息網絡化的時代,要防止知識產權不被任意侵犯比較困難。在利益驅使和法律缺失或處罰不重的情況下,一些不法軟件開發(fā)者就會肆無忌憚地復制他人的源代碼作為自己的作品,或者竊取別人程序的邏輯結構等。一般來說,越是高級的信息技術,知識產權的歸屬往往越難區(qū)別。實際上,發(fā)展中國家因為信息產業(yè)部門對相關知識產權的道德與法律保護制度不完善,發(fā)達國家在進行輸出產品貿易過程中,往往擔心知識產權被侵犯而拒絕出口高技術含量的產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損害了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上的形象。所以,當前各國都對外宣稱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并簽訂相關保護知識產權的協(xié)定。即便如此,各國各類侵犯知識產權等行為屢有出現(xiàn),甚至影響到企業(yè)間乃至國家間的正常關系。

      2.3 信息與網絡安全危機日趨嚴重

      在信息社會中,信息是一種需要重點保護的資產。連接網絡的個人和企業(yè)間的商業(yè)信息保護非常重要。實際上,信息與網絡的安全問題歷來成為社會倫理道德關注的焦點。

      網絡信息的開放性以及個人計算機的網絡化趨勢,使得一些電腦高手可以不露痕跡的復制網上信息。另外就是信息資源本身的安全問題,這可能主要是來自網絡病毒和網絡犯罪。網絡黑客可能制造計算機蠕蟲病毒竊取或破壞重要的信息,或者對某個既定目標進行網絡攻擊,使其網絡紊亂,甚至癱瘓。諸如,通過竊取用戶的銀行卡和信用卡卡號和密碼盜取金錢,敵對國之間的網絡攻擊致使對方重要網站癱瘓或者向其網站發(fā)送自己國家的宣傳信息。此外,網絡間諜通過網絡信息竊聽或竊取別國的軍事、經濟、政治等情報,可能給被竊取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或軍事?lián)p失。眾所周知,美國人愛德華·斯諾登曝光美國的監(jiān)聽丑聞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國的普遍抗議和譴責。

      目前,國際互聯(lián)網上濫用網絡技術的行為比較猖獗。信息與網絡技術的安全問題時刻警醒人們,要想使信息技術為人類社會帶來更多的福祉,就應該強化網絡技術使用者或者網民對道德的敬畏和對法律的畏懼。

      2.4 網絡信息自由權利頻被濫用

      網絡信息的基本精神是自由、開放,人們在網絡上自由地發(fā)表言論、傳播信息。事實上,網絡信息使用者或網民往往濫用所謂的網絡信息自由權。例如,所謂的“人肉搜索”即是一種濫用信息自由權的網絡侵權行為,是典型的“網絡暴力”。某些網民動輒對他人進行“人肉搜索”,并將公共事件中當事人的個人具體信息,甚至工作單位和門牌號碼等信息都發(fā)布在網上,而且對當事人展開倫理道德上的評判。此外,國際上廣受詬病的美國肆意監(jiān)聽本國和他國政府及公民的通訊聯(lián)系,也是典型的對網絡信息自由權的濫用,嚴重侵犯公民個人的隱私權。

      其實,網絡信息技術發(fā)展日新月異,計算機使用者將會愈益享有著廣泛的信息自由權利。毋庸諱言,合理利用信息自由權利將有力地促進人的自由自覺地全面發(fā)展。但是,“個人信息自由權利必須與個人道德義務相一致?!薄?0〕事實上,我們應該將尊重自己的信息權利與尊重他人的個人信息權利對等看待,網絡行為應該遵守相關的道德和法律規(guī)范。諸如,堅決杜絕擅闖別人的網絡系統(tǒng)查看他人文件、利用網絡竊取商業(yè)資料和秘密以及制造電子垃圾妨害他人正常網絡工作系統(tǒng)等不道德的行為。

      3 化解信息社會倫理困境的路徑

      3.1 加強信息與網絡技術監(jiān)控和管理

      信息與網絡系統(tǒng)已經成為知識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發(fā)展基礎設施的核心,信息安全已經成為生產力潛能能否成為現(xiàn)實的保障。事實上,網絡入侵國家安全部門,竊聽事件,盜竊國家和企業(yè)的商業(yè)秘密事件時有發(fā)生。其實,信息安全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的世界性挑戰(zhàn)。為了對網絡信息進行有效保護和控制,世界各國都在積極探索網絡信息安全技術。諸如,防火墻技術、反病毒技術以及數(shù)據加密技術等。美、日、德等發(fā)達國家將信息安全技術作為國防和科研投入研究的重點,并由此形成大規(guī)模的信息安全產業(yè)。信息網絡安全技術的發(fā)展的確能夠有效預防網絡信息漏洞或網絡攻擊與破壞,但人是發(fā)明信息安全技術的主體,若技術主體道德自律缺失或對其監(jiān)控不力,就很可能會造成更大的信息安全隱患。因此,哲學家、社會學家也需要了解信息網絡技術及其發(fā)展,并且適時評判它的應用可能產生的結果。否則,“我們會使自己在技術變化的海嘯中無能為力。”〔11〕事實上,強化和監(jiān)管相關網站管理者的道德責任意識不容忽視。作為網站的管理者,應有責任維護好自己所管轄網站的網絡環(huán)境,及時發(fā)現(xiàn)并清理那些不道德的網絡信息和行為。

      3.2 健全信息與網絡安全的法律法規(guī)

      隨著信息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國信息消費規(guī)??焖僭鲩L。“到2015年,基于互聯(lián)網的新型信息消費規(guī)模達到2.4萬億元,年均增長30%以上。”〔12〕基于電子商務、云計算等信息平臺的消費快速增長,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事實上,為了規(guī)范信息消費市場秩序,應該“依法加強對信息服務、網絡交易行為、產品及服務質量等的監(jiān)管,查處侵犯知識產權、網絡欺詐等違法犯罪行為?!薄?3〕近來,媒體不斷報道開房信息被泄露、開卡信息被販賣,各類金融詐騙、商業(yè)欺詐、信息騷擾等違法行為,社會反響極為惡劣。因此,加強各類從業(yè)規(guī)范的宣傳,打擊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等違法行為,強化信息行業(yè)自律機制和社會監(jiān)督等措施應該落到實處。

      事實上,為了切實保障網絡信息傳播者的權利,發(fā)達國家已著手修訂舊的信息傳播法規(guī)或制定新的法規(guī)條例。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地區(qū))制定了保護個人信息的相關法律。我國于2005年頒布并實施了《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管理規(guī)定》。該規(guī)定對網絡服務提供者和相關網站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和社會義務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為依法管理網絡信息提供了法制基礎。雖然我國侵害個人信息的相關條文已經被吸收進《刑法修正案(七)》,但只是屬于民法調整范圍,隱私權還沒有納入民法體系中的法定權利,侵害個人隱私的行為被適用侵害名譽權來處理。為此,相關部門正在著手制定《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法》,將對政府、金融、電信、中介等機構和單位的個人信息保護作出嚴格規(guī)定,落實全面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措施,對于那些泄露、買賣個人信息的違法行為應嚴厲打擊,增加其違法犯罪成本。此外,為制止和打擊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和“偽基站”設備等違法犯罪行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公安部等部門聯(lián)合起草了《禁止生產銷售使用竊聽竊照專用器材和“偽基站”設備的規(guī)定(征求意見稿)》。

      3.3 強化道德主體的道德自律

      信息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們情感和精神需求也越高,否則新的信息技術將會遭到排斥。約翰·奈斯比特曾說:“技術越高級,情感反應也就越強烈,因而要謀求高技術與高情感的平衡和統(tǒng)一?!薄?4〕在現(xiàn)實生活中,信息與網絡技術賦予了個人巨大的自由度和能量,個人影響、操縱乃至控制一個地區(qū)、國家的信息網絡系統(tǒng)的能量顯著增強。網絡與信息技術人員或網民個人行為的善惡是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人的“道德自律”。因為從事信息與網絡技術者的道德素養(yǎng),直接決定了其行為的善惡趨向。

      由于網絡信息具有超時空性、即時性等特性,若僅依靠技術或法律等途徑進行網絡信息管理效果不會很明顯?;庵涝谟趶娀赖轮黧w的道德自律:一是要求其對自身的道德責任有發(fā)自內心的認同,同時也能讓其感受到遵守道德規(guī)范的強烈心理約束力以及違約責任;二是加強網絡信息文化的引導和管理,規(guī)范網絡信息行為,維護網絡信息倫理道德。實際上,通過信息倫理道德意識的培養(yǎng),在信息傳播活動中逐步強化網民的倫理意識至關重要。因為“普遍規(guī)范的作用,離不開個體的德性:規(guī)范唯有化為個體的內在德性,才能實際地影響個體的行為?!薄?5〕只有借助道德理性的力量,依靠公民自身的倫理自覺精神,才能真正使信息社會和諧有序發(fā)展。

      3.4 倡導正能量的網絡信息輿論

      信息技術改變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用虛擬的交流代替現(xiàn)實的接觸交往。這種非人格化的交往易于掩蓋行為的真實性,從而使人們受到誘惑并放棄倫理道德的約束。信息社會中,網民的倫理責任模糊不清,這也是造成倫理困境的重要根源。一個人通過BBS或者某個ISP(網絡服務提供商)傳播了違法的信息,而相關各方應該承擔何種責任還存在爭議。網絡的匿名性致使網民的身份具有虛擬性,由于IP地址的可以自動獲取,即使發(fā)現(xiàn)了違規(guī)信息傳播現(xiàn)象需要控制,也很難及時獲得目標源。因此,人們可以自由地談論社會問題,發(fā)表看法和意見,發(fā)泄自己的情緒而不易被他人發(fā)現(xiàn)。事實上,有部分網民不善于或不愿意辨別事件的真相,經常盲目跟風或者圍觀狂歡,甚至極端言論,很容易出現(xiàn)所謂的道德真空現(xiàn)象,危害網絡信息社會的健康有序發(fā)展。

      作為網絡信息管理的主管者政府或者網站管理員,應該適時監(jiān)控網絡輿情的發(fā)展動向,積極評價和倡導正面的社會現(xiàn)象,引導網民趨于理性的思考和表達。政府部門和相關輿論涉及部門應該及時回應輿論的聚焦點,沖淡、化解輿論的焦點,將網絡信息交流引導向正面和理性的軌道上來。當然,在現(xiàn)實的政務活動中應該及時妥善處理網絡輿論所反映的事實。

      只有真正做到以正面引導沖淡負面情緒、以正能量克制負能量、以勤政為民克服消極腐敗,信息社會的負面網絡輿情才會根本化解。

      1,2,4,9.(英)弗蘭克·韋伯斯特.信息社會理論(第三版).曹晉,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34,40,25,26

      3.信息化研究部.中國信息社會測評報告2014.〔2014-05-16〕.http://www.sic.gov.cn/News/250/2761.htm

      5.(英)丹皮爾.科學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72

      6.(英)斯蒂芬·梅森.自然科學史.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0:285

      7,8,11.(荷蘭)尤瑞恩·范登·霍文,約翰·維克特.信息技術與道德哲學.趙迎歡等,譯.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33,35

      10.王正平.生態(tài)、信息與社會倫理問題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180

      12,13.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國發(fā)(2013)32 號).〔2013 -08 -14〕.http://www.gov.cn/zwgk/2013 -08/14/content_2466856.htm

      14.(美)約翰·奈斯比特.大趨勢.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53

      15.楊國榮.倫理、道德與哲學.中華讀書報,2014.6.11(9)

      猜你喜歡
      倫理道德信息
      《心之死》的趣味與倫理焦慮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十幾歲(2021年24期)2021-11-18 02:18:40
      護生眼中的倫理修養(yǎng)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00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用道德驅散“新聞霧霾”
      新聞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 19:29:31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醫(yī)改莫忘構建倫理新機制
      婚姻家庭法的倫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西畴县| 东宁县| 霍山县| 视频| 闽清县| 丰台区| 马公市| 景泰县| 长葛市| 阜新| 南城县| 嫩江县| 云安县| 皋兰县| 杭州市| 新和县| 侯马市| 达拉特旗| 富平县| 淮北市| 赤水市| 乌鲁木齐县| 朔州市| 苍南县| 富川| 比如县| 正安县| 永靖县| 舟山市| 临武县| 舒城县| 曲松县| 泰顺县| 视频| 遵化市| 黎平县| 闻喜县| 新沂市| 海阳市| 金华市|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