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學剛
(銅陵市審計局,安徽銅陵244000)
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探析
沈學剛
(銅陵市審計局,安徽銅陵244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規(guī)模不斷擴大,審計機關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更新審計理念,創(chuàng)新審計方法,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正得到推廣和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果。文章簡要闡述了政府性投資項目跟蹤審計的概念、模式、內容和應注意的問題。
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規(guī)模不斷擴大,審計機關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更新審計理念,創(chuàng)新審計方法,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正得到推廣和應用,并取得了顯著成果。
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是指審計人員隨著建設進程,及時對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各階段的審計對象或重點事項進行審計并提出改進建議,促進被審計單位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改進、完善建設工程,使建設項目得以規(guī)范、有序、有效運行的一種全新的審計監(jiān)督模式。它與傳統(tǒng)的竣工決算審計相比存在很大不同:一是審計范圍不同,跟蹤審計是審計機關提前介入,對建設項目各個關鍵時段進行全過程跟蹤審計;二是審計內容不同,竣工決算審計主要是在項目竣工后對竣工決算資料進行審計,跟蹤審計主要是在建設項目過程中對各環(huán)節(jié)相關資料及時進行動態(tài)審計,體現(xiàn)全面、全程審計的特點;三是審計功能不同,跟蹤審計能夠充分發(fā)揮審計的預警、防御功能,也是發(fā)揮審計“免疫系統(tǒng)”功能的一種有效方式。
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開展,審計機關應根據被審計項目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模式組織審計資源,明確審計目標和確定審計重點,進行審計實施。具體可采用兩大類五種模式。
一是按跟蹤審計的介入點,可分為全程介入法、適時介入法和重點介入法。(1)全程介入法。全程介入法是對建設工程全過程跟蹤審計的一種審計模式,即對工程項目從立項論證開始至竣工交付使用的全過程進行跟蹤審計。[1]全程介入法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審計工作,涉及審計知識、經濟管理知識、工程施工技術知識、工程概預算知識、財務知識及相關法律知識等?,F(xiàn)階段審計機關審計任務重,專業(yè)審計人員不足等原因,應謹慎采用此種模式。(2)適時介入法。適時介入法是選擇工程建設活動的適當時段跟蹤介入的一種審計模式。[1]在當前跟蹤審計的實踐中,這種模式大多是把建設工程開工建設點作為介入點,對工程施工過程進行跟蹤審計。適時介入式跟蹤審計,若能根據項目的特點和規(guī)模選好介入時間,就能抓住審計對象的重點部位和關鍵環(huán)節(jié),否則就可能影響審計質量。(3)重點介入法。重點介人法是選擇工程建設活動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實時審計的一種審計模式。[1]采用這種方法,審計機關事先要充分了解、分析審計對象的全貌,找出可能出問題和應該關注的環(huán)節(jié)作為重點,制定工作實施方案。一般情況下,應將施工中的隱蔽工程、變更工程作為重點。重點介入法是一種離散的跟蹤審計方法,需要縝密地規(guī)劃和組織及相關方的配合,從而有效防范審計風險。
二是按跟蹤審計對工程建設活動的參與程度,可分為監(jiān)督管理型和專業(yè)咨詢建議型。(1)監(jiān)督管理型。監(jiān)督管理型是將跟蹤審計融入工程建設活動中,跟蹤審計人員參與工程建設活動的監(jiān)督管理,跟蹤審計意見具有否決權?,F(xiàn)階段缺乏相應的法規(guī)作為工作依據和行為規(guī)范,不宜采用。(2)分析建議型。分析建議型是跟蹤審計參與工程建設活動,實時對建設活動進行審計分析,提出審計意見,審計意見直接作用于工程建設活動,只有建議權,但能通過第三方行使否決權。審計意見有兩種途徑作用于工程建設活動,一是直接作用于工程建設活動,提出建議,充當參謀,工程建設活動的各方應高度重視審計建議。二是當跟蹤審計認為是重大的、原則的問題,且直接作用后沒有得到滿意的反饋信息時,通過具有否決權的第三方作用于工程建設活動,例如,在工程施工階段,可以通過監(jiān)理方或工程管理方,甚至是工程決策方,對施工過程進行干預。在當前跟蹤審計的實踐中,一般采用此種模式。
對于不同的審計對象,使用的模式不盡相同??傮w而言,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模式按介入點分類,強調的是介入時間;按參與度分類,強調的是工作界面的緊密程度。在實際操作中,這兩種分類的模式是結合使用的,如:對投資規(guī)模大、建設周期長的項目,由審計機關根據項目特點和自身力量,可采用分析建議型適時介入式跟蹤審計;對一些投資規(guī)模較小、有較成熟的管理經驗、市場競爭較為充分的項目,根據項目的特點,可選擇分析建議型重點介入式跟蹤審計。
結合建設項目建設周期和關鍵事項,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跟蹤審計主要內容包括如下三個方面:
一是建設程序方面。主要內容包括建設項目前期準備及立項審批程序;招投標程序;實行監(jiān)理及合同管理程序等,重點審查真實有效性與合規(guī)合法性等。
二是建設資金方面。主要審查資金的撥付、使用和管理情況,包括審查內控制度的建立和執(zhí)行情況;審查建設資金到位情況是否與資金籌集計劃或投資進度相銜接,有無大量資金閑置、或因資金不到位而造成停工待料等損失浪費現(xiàn)象等。
三是項目管理方面。結合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建設過程和一些關鍵環(huán)節(jié)、關鍵事項,重點包括項目審批程序審計;概算編制及執(zhí)行情況審計;項目資金流轉情況審計;招投標審計;拆遷審計;工期、投資以及質量控制審計;工程量清單編制和執(zhí)行情況審計等等。
在目前的跟蹤審計實踐中,審計人員經常面臨審計程序不規(guī)范、審計獨立性受到挑戰(zhàn)、審計介入時機難以把握、審計風險大等問題,在開展政府性建設項目跟蹤審計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問題:
一是要根據項目特點確定跟蹤審計的目標。建設項目跟蹤審計的總體目標應該是通過審查項目、資金的管理使用和有關政策執(zhí)行情況,促進項目和資金規(guī)范管理,提高效益,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和政策目標。對于具體項目,應根據審前調查情況,以及具體項目的管理或運行中存在的主要風險來確定跟蹤審計目標。
二是要結合自身實際量力而為選擇審計重點。一是要堅持審計工作“二十字”方針,結合審計機關自身實際,量力而為選擇關系國計民生的特大型投資項目、特殊資源開發(fā)與環(huán)境保護的政府性投資建設項目進行跟蹤審計;二是要區(qū)別項目不同情況,明確審計目標后,抓住建設項目重要環(huán)節(jié)、關鍵時點和重要內容開展審計。
三是要加強協(xié)審單位管理,防范規(guī)避審計風險。一是審計責任方面的風險,審計機關與協(xié)審單位開展跟蹤審計,要準確把握自身定位,做到不缺位、不錯位;審計機關與協(xié)審單位要保持審計的獨立監(jiān)督者地位,不參與決策和管理,在法定的職權內開展工作,做到到位不越位。二是審計質量方面的風險。審計機關要加強協(xié)審單位管理,加強人力資源配備和審計人員、參審人員的培訓,提高專業(yè)勝任能力,降低審計質量風險。
[1]周原.建設工程跟蹤審計模式研究[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信息與管理工程版),2008,(3).
(責任編輯:馬穎華)
F239.63
A
1671-752X(2014)03-0029-02
2014-05-18
沈學剛(1979-),男,安徽巢湖人,銅陵市審計局投資科工程師、審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