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韻
自2000年夏季“精品百種”系列連環(huán)畫問世以來,新版“小人書”就一直受到人們的追捧。很多新版“小人書”一上市就被搶購一空,尤其是部分書商和投資者更是大量囤積并進行炒作獲利,有人甚至認為,玩新版書比老版書賺錢更快。新版“小人書”真的有那么高的投資價值嗎?對于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予以否定,而是應該辯證客觀地看待。
★老版“小人書”似優(yōu)質(zhì)藍籌股
先來說一下老版書。老版“小人書”風行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面市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其中絕大部分已散失,能流傳至今且品相完好的,可謂鳳毛麟角。老版“小人書”的存世量極為稀少,其收藏和投資價值有目共睹,因此,老版“小人書”的價格能在拍賣會上屢創(chuàng)新高。有人說,買人老版書就好比購人優(yōu)質(zhì)藍籌股,它能為你的投資帶來穩(wěn)定的收益。近十年來,老版“小人書”不俗的市場表現(xiàn)和成交價格就是最好的證明。
筆者認為,老版“小人書”和新中國早期郵票的市場行情極其相似。目前,老紀特票、“文”字票、編號票等早期全品相郵票的存世量稀少,當年這些早期郵票絕大部分都在通信領域中損耗了,能完好保存下來的都成了稀罕物。在郵市中,老紀特票、“文”字票、編號票的價格走勢十分穩(wěn)健,它雖然不會在一夜之間價格暴漲,但幾乎每年都能為投資者帶來穩(wěn)定的收益。據(jù)了解,這些早期郵票精品的升值率非常穩(wěn)定。
接著說一說新版書。新版“小人書”很像上世紀90年代發(fā)行的編年小型張,當年郵政管理部門將發(fā)行郵票當作斂財?shù)氖侄危罅堪l(fā)行編年郵票。而數(shù)量達上千萬套的小型張幾乎沒有被市場消耗,基本上進入了收藏領域。雖說編年小型張在1997年春夏之交的郵市高潮中也有過一段不俗表現(xiàn),當年這些小型張曾受到炒家的關注,“莊家”用大量資金拼命拉升手中囤積的品種,吸引大批郵市散戶跟風買入,但最終結(jié)果是“莊家”在高位順利出貨,編年小型張價格大幅跳水,現(xiàn)在許多小型張的售價僅為面值的一半,很多高位追漲買進的散戶則被深度套牢,且一套就是十幾年,至今仍看不到解套的希望。
★新版“小人書”成“燙手山芋”
新版“小人書”的情況就像當年編年小型張的翻版,大大小小出版社和諸多私營公司仿佛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那樣抓住了連環(huán)畫的出版商機。它們只顧眼前利潤,不顧“連藏”市場的承受能力,一哄而上地出版各種“小人書”。而新版“小人書”絕大部分都沒進入書店和商鋪,幾乎全部被書商和投機者囤積在手巾,這些沒有經(jīng)過任何消耗的“小人書”對“連藏“市場潛在的壓力可想而知。
據(jù)筆者觀察,一些出版商為了賺錢,根本不考慮廣大“連藏”愛好者的感受。如一本名家繪制的50開“小人書”剛完成,因限量發(fā)行,出版商不得再加印,于是變著花樣,更換包裝,改成32開版本繼續(xù)出版。同樣一本書,兩種開本,甚至三種開本一涌而出,對“連藏”市場的殺傷力是極強的。
從2007年秋季起,因受金融風暴的影響,人們的購買力逐步下降,“連藏”市場也受到影響,前些年靠囤積“小人書”賺錢的書商和投機者,終于覺得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新版“小人書”價格開始松動并逐步下跌,但“連藏”愛好者似乎并不買賬,并不急著去買書。新版“小人書”本來是人見人愛的“香餑餑”,現(xiàn)在反而成了捂在手里的“燙山芋”。一些囤積很多新版“小人書”的人,感到壓力越來越大,終于感到新版“小人書”掙錢不容易。
名家名作、限量發(fā)行的新版“小人書”雖說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但它與經(jīng)過數(shù)十年市場洗禮、現(xiàn)已成為鳳毛麟角的老版書畢竟有著本質(zhì)區(qū)別。新版“小人書”的發(fā)行量幾乎等同于存世量,它的升值空間其實是極其有限的,因此,廣大“連藏”愛好者在高價買入新版“小人書”時,還須三思而后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