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科學課堂開放性教學的操作策略

      2014-02-14 19:29:14潘曉芬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2014年3期
      關鍵詞:開放性螞蟻科學

      潘曉芬

      摘要: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要提升全體學生科學素養(yǎng),構建開放性的教學模式是當前科學教學和培養(yǎng)學生素養(yǎng)的必要趨勢。但在此過程中又不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我們就勢必要營造一個開放的課堂,一個輕松的課堂。本文就小學科學教學主體的開放、教學觀念的開放、教學時空的開放、教學過程的開放、教學評價的開放等方面,談談我在“開放性教學”中的一些操作策略。

      關鍵詞:科學;開放; 課堂教學

      《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從廣義上理解,開放性教學是一種大課堂教學,即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堂上獲取知識,也可以通過課外學習來獲取知識;從狹義上理解,是從學校課堂教學來說的,即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時間、教學空間、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開放。因此,在平時課堂探究中我注重了一些讓課堂洋溢開放之風的操作方法,作了初步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以下就結合科學課堂教學,談談我在實施“開放性教學”中的操作策略。

      一、教學主體的開放

      開放性教學的基本思路是突破傳統(tǒng)教學的限制,力求在科學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有所創(chuàng)新,但更重要的是教學主體的定位,提倡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為此,我認為必須全方位的解放學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大腦”,讓學生思考;解放“雙手”,讓學生動手;解放“眼睛”,讓學生觀察;解放“嘴巴”,讓學生發(fā)言;解放“時間”,讓學生自由;解放“空間”,讓學生活動。這六大“解放”,在今天的科學教學實踐中具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我們學校的科學教研組經常組織老師進行開放教學的探討與實踐,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力、學校已有的條件以及農村獨特資源的運用,讓“六大解放”落到實處。

      如三年級下冊《動物的生命周期》這一單元,蠶是一種十分可愛的小動物,但城市里的孩子是很難親眼目睹的,沒有一個立體的、形象的影象,而農村的孩子獨有眼福,能夠親臨蠶場,還可以用手摸,用眼睛看,用腦子思考,當我們問學生“你能向大家介紹蠶嗎?說說你為什么喜歡蠶?”學生積極性很高,說得頭頭是道。當我提議讓他們飼養(yǎng)幾條蠶,觀察它們是怎樣長大的,特別是每次的蛻變時,學生更是興趣盎然。通過養(yǎng)蠶,給學生一個空間,這樣寓開發(fā)智力于活動,使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判斷能力和寫作能力得到鍛煉,使他們的思維開放,時間開放,范圍開放,真正讓科學教學走向課外,走向社會。

      二、教學觀念的開放

      要樹立開放的課堂教學觀念,來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作為科學課程學習的小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科學世界時,會產生無比的激情和盎然的興趣。作為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意愿,以開放的觀念和心態(tài),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huán)境,引領他們到校園、家庭、社會、大自然中去學科學用科學。不能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太小的空間里,教室外才是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大有作為的更廣闊天地。

      我在教學《螞蟻》這課時,介紹完螞蟻的形態(tài)和生活習性后,我決定帶學生到操場上,去捉幾只螞蟻,來親自研究螞蟻的身體構造,學生像小鳥一樣飛出了教室,但學生的思維還是緊緊地圍繞著“螞蟻”這個關鍵詞,他們根據(jù)我講的螞蟻的生活習性,去尋找螞蟻的蹤跡,親自看看螞蟻是什么樣的。有的學生,很快找到了不同種類的螞蟻;有的研究它們之間怎樣的動作是打仗;怎樣又算相互問候;有的還想喂養(yǎng)它們,問我螞蟻吃什么東西,我讓學生自已去研究更多有關螞蟻的生活習性。在這樣開放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們不要拘泥于教科書上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孩子眼中的科學世界永遠是妙趣橫生的。同時,我們要讓學生知道科學探究的答案有時不是唯一的,要允許學生存在有已見,既關注別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使他們從小養(yǎng)成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科學素養(yǎng)。

      三、教學時空的開放

      1.學習時間的開放

      目前,讓學生自主參與課堂教學已成為人們的共識。而小學的科學教學更需要向學生開放教學時間,由課堂向課外延伸。很多時候,當下課鈴聲響起時,教室里還是有那么多的爭議,那么多的問題沒有解決。正如《科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那樣,教師不能把上下課鈴聲當做教學的起點和終點,小學生探究科學的活動往往不是一節(jié)課所能完成的。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們利用課后時間不斷探究下去,也可根據(jù)教學需要合理安排課時數(shù)。例:在六年級下冊《考察家鄉(xiāng)的自然水域》的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只要求教師在40分鐘內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就可以了;而在開放性的科學課堂教學中,我們組織學生實地參觀、調查,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不同解決的方法,突破了傳統(tǒng)的時間限制。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們在課前、課中、課后,足足化了近兩周的時間,才基本完成了課堂的教學。從中激發(fā)他們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培養(yǎng)他們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念。

      2.學習空間的開放

      《科學課程標準》提出,不要把學生束縛在教室這個太小的空間里,教室外才是孩子們學科學用科學的更廣闊的天地。如《我看到了什么》、《尋訪小動物》等課的教學,我將學生帶到校園的操場上,擴展了學生探究的空間,豐富了學生的探究經歷。

      3.思維空間的開放

      開放性教學要創(chuàng)設質疑問難的情境,開放思維的空間,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因素,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使其或獨立思考,或互相質疑,或大膽想象,或相互爭議。特別是要鼓勵學生不斷生疑,大膽發(fā)言,對問題、新知識始終有好奇心與求知欲,培養(yǎng)對問題主動思考的質疑態(tài)度和批判精神。

      例如在三年級上冊《動物的共同特點》一課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觀察桌上的小動物,它們有什么的特點?比一比,看誰觀察得最仔細,發(fā)現(xiàn)它們特點最多。這樣,學生通過對大量小動物的觀察,容易找出每種小動物的特點。充分給學生一個發(fā)散思維的機會,讓學生動腦筋想辦法,又讓學生用自己想出的辦法找出動物的共同特點,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過程的開放

      傳統(tǒng)的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使課堂呈現(xiàn)出一種封閉的格局,教師講的過多,學生參與不足,沒有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開放性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從學生學習過程出發(fā),根據(jù)心理學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科學的課堂教學程序。其教學過程為:課前(觀察、搜集、調查、實驗)——上課(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探究交流 )——課后(實踐、應用、創(chuàng)新)。

      課前,應該讓學生有一種自信心,建立“我能說,我會說,我喜歡說”的觀點,這需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課前提供一個問題,讓他們去觀察、搜集、調查、實驗,從中探究科學的奧妙。例如,觀察種子萌芽時,種子最初好像是完全沒有變化的,在水、空氣和適當溫度的影響下,種子漸漸蘇醒過來,長出了花蕾,花蕾伸展開來成為花,花又形成了種子的果實。在生長發(fā)育的過程中,不斷接受外界的陽光、水分和養(yǎng)料。通過仔細地觀測與認真地思考,得到這些具體材料,就能逐步認識事物在發(fā)展,并跟周圍的事物聯(lián)系著。小學科學課豐富多彩的內容跟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密切的關系,引起學生研究科學的興趣,從而形成愛科學的志趣。學生通過觀察和實驗活動,能逐步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上課時,我注意向學生開放課堂,但開放并不等于放任自由,而是結合本課的主要目標,讓學生自由去探究,使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了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到科學知識,并形成尊重事實、善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了解科學發(fā)展的歷史。通過新事物的觀察或實驗的演示,使學生從中產生問題,要求解答從而導入新課。例如教五年級下冊《液體的熱脹冷縮》一課時,我出示一幅“水壺加熱后壺里的水流出來”的掛圖進行介紹,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水壺的水為什么會流出來的問題,從而引導學生去思考解決引入新課。也可以演示“熱噴泉”的實驗,使學生看到熱水倒在燒瓶外面,燒瓶里的說便自動噴射出來,因而產生解答的愿望。

      課后,學生會自覺地以課堂中得出的一些結論去實踐,去檢驗,去應用,然后在下一節(jié)課中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所得,還會與我一起分享那份激動。

      總之,開放的課堂教學,打破過去的教學模式,讓一個洋溢著開放之風的課堂教學,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樂趣。讓科學的研究,充滿學生的心靈,更讓學生在輕松學習中樹立起學科學,用科學的思想,真真正正地成為具有科學素養(yǎng)的小公民。

      參考文獻:

      [1]《小學科學教學》2002年第11期 《小學科學教育的質量表現(xiàn)》——本刊評論文章

      [2]《淺論新課程下師生科學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 吳湘云

      [3]《讓科學探究在課外有效延伸——關于增強科學課外探究實效的思考》 張明

      (作者單位; 浙江省臨海市東塍鎮(zhèn)中心校 317000 )

      猜你喜歡
      開放性螞蟻科學
      例析三類開放性問題的解法
      初中英語開放性探究式閱讀教學策略
      甘肅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40
      科學大爆炸
      小小藝術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我們會“隱身”讓螞蟻來保護自己
      螞蟻
      科學
      科學拔牙
      尋求開放性道路
      螞蟻找吃的等
      重讀天一閣開放性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20
      山阴县| 四会市| 邢台市| 从化市| 正蓝旗| 湖北省| 康保县| 盱眙县| 叶城县| 藁城市| 东台市| 北辰区| 浦城县| 乐陵市| 登封市| 蒙城县| 东阿县| 嘉鱼县| 松滋市| 尉氏县| 弋阳县| 华安县| 阜新市| 苏尼特右旗| 滨海县| 宣化县| 五华县| 渑池县| 泗水县| 青岛市| 逊克县| 元朗区| 迁安市| 来宾市| 海安县| 大洼县| 通许县| 龙陵县| 邹城市| 阜平县| 雷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