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先敏
摘要:地理課本中的插圖使用,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不過,在教學中應(yīng)當充分利用這些插圖,注意啟發(fā)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比較,判斷和綜合分析,才能保證提高教學效果。
關(guān)鍵詞:景觀圖 ;分布圖; 統(tǒng)計圖表;示意圖
在上天氣系統(tǒng)的教學中,我對兩個任班級進行了兩種教學方法的嘗試,第一種是用語言講述教學,第二種是用畫圖加講述教學。在上第二課時的前10分鐘時分別對兩個試驗班級進行了測拭,結(jié)果用第一種方法教學的只有60%的優(yōu)秀率,而用第二種方法的有85%的優(yōu)秀率。可見地圖教學相當?shù)刂匾?。心理學家對人的認知結(jié)果也表明:人的視覺認知為75%聽覺認知為13%,其余認知為12%。因此,在教學中必須盡可能地使用直觀教學。
學生是如何運用地圖的?我出了一道問卷調(diào)查,題目是:你是怎樣讀地圖的?A、直找目標 B、先看圖名、圖例和注記,然后找目標。結(jié)果得到的統(tǒng)計表是:
從統(tǒng)計來看:,三分之二的學生選擇了先讀圖名、圖例然后找目標,而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直奔主題,這就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獲取量。究其原因,與我國傳統(tǒng)教科書以課文為主有關(guān),教師注重課文文字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對讀圖技能的培養(yǎng),以致學生不能正確使用地圖。下面本人就對課本中的幾種插圖,談?wù)勛砸训目捶ā?/p>
一、景觀圖的教學
景觀圖在地理課本中很多,如地形類型,地理照片,陸地的自然帶等等。這些插圖是使學生有一個直觀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的形象認識和思維,加強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和記憶。教師在教學時,常常有兩種方法。其一是采用豐富生動的語言敘述它們的地理特征,然后讓學生看景觀圖。如講丘陵時,頂部渾園,海拔一般不大,相對高度小于200米,坡度和緩,進而讓學生看丘陵的景觀圖。其二是讓學生先看景觀圖,讓學生找出它的地理特征。如講熱帶雨林時,先看熱帶雨林景觀圖,問熱帶雨林有什么動物和植物,你能說出它的原因嗎?最后歸納出:熱帶雨林植物茂密,有許多的騰本植物,四季常綠,動物有猩猩、河馬、猿猴,是在常年高溫多雨的環(huán)境下形成的。在景觀圖的教學中,如果當?shù)鼐陀械牡乩硎挛铮欢ǖ寐?lián)系當?shù)氐牡乩硎挛锛右越虒W,這樣既能貼近人們的生活實際,又能引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二、分布圖的教學
地理分布圖在課本中是最多的。如地形分布圖、氣候分布圖、人口分布圖,交通圖等等都是。這類圖難的是記憶,又是非常重要的地理基礎(chǔ)知識,在教學時,一定要幫助學生建立起空間概念,確實掌握各種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以往這類教學,常常是讓學生看圖,然后填圖,這樣的教學學生印象不深刻,應(yīng)當讓學生從看圖到繪圖和注圖。如講中國政區(qū)圖時,讓學生看中國政區(qū)圖,試繪中國地圖、省區(qū)界線、行政中心,再填上省級行政單位和行政中心。學生對輪廓等地理事物就特別深刻。當然在繪圖時,教師的點撥是非常重要的。如講我國山脈時,讓學生弄清何為山脈的走向,有幾種類型,并記住我國三列東西、三列東北西南走向的名稱,在黑板上演示標出,等學生記牢后擦掉,讓學生重畫出我國的主要山脈,學生記得就相當牢固。
三、統(tǒng)計圖表的教學
統(tǒng)計圖在課本里主要表現(xiàn)為表格式和圖表式,如氣溫圖年降水量圖等,有的表現(xiàn)為圓形圖和曲線圖,如儲油量圖和人口增長圖。這些圖的教學目的不僅在于加深學生對地理基礎(chǔ)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會觀察、思維、想象和綜合分析的能力。在教學時應(yīng)當說明這些圖是如何畫出來的然后加以分析。
四、示意圖的運用
示意圖在書本中也很多,主要是用于解釋地理原理以達到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目的。教學時,常以結(jié)論教學生,然后逐層分析,讓學生有個深刻的印象。如講火上地震帶時,為什么90%的火上地震集中于環(huán)太平洋沿岸。這時采用六大板塊示意圖和板塊前緣碰撞俯沖示意圖,看到太平洋帶是位于板塊和板塊的交界地帶,是地殼比較活躍地帶。這里地殼向兩側(cè)水平移動,遇到大陸板塊時,互相碰撞,結(jié)果洋底被擠下陷形成海溝,大陸地殼受壓上拱形成島嶼和沿岸山脈。當?shù)貧な軌旱揭欢ㄏ薅葧r,就會造裂隙、斷裂發(fā)生地震和火山。地形剖面圖的教學。
剖面圖主要是使學生對各種地形有一哥立體的概念。地形應(yīng)該重點講明兩點。一個是剖面線。另一個是剖面。在教學時我畫一幅圖:
問:若有一大刀,可以砍下一座大山,若我沿L1砍下,那么能否得到一個面?學生可以抽象答到:可以。進而我說出這個面就是剖面,這條線就是剖面線。那么有誰可以畫出這個剖面是什么形狀?學生從圖中便可以畫出。若沿L2砍下,那么它的剖面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的呢?這條L2是什么?學生可以答出。對剖面和剖面線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以后,可歸納出:剖面圖是有位置的,它的橫向常常是經(jīng)緯度,縱向常常表示為海拔。
最后講解剖面圖的畫法。如此講述,學生對剖面圖就有了很深的印象。在講地勢時,就利用剖面圖來加以說明。如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分布,若以我國北緯32度地形剖面圖來配合講解,學生對我國地勢三級分布就有一個很明確的立體圖形,印象相當深刻。在高中講解剖面圖的判讀時,可以采用以下步驟:第一,根據(jù)圖來確定剖面的地理位置。即經(jīng)緯度。第二,依縱坐標,看圖示地區(qū)地形起伏變化情況,是山谷、盆地、高原?第三,依據(jù)剖面圖判斷地貌類型和地勢特征。第四,按照掌握的世界或中國地理知識,回答該地區(qū)所屬國家、地區(qū)以及城市、山脈、地形、河流、海洋名稱和與此有關(guān)的氣候、土壤、地質(zhì)、植被、洋流自然帶、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交通運輸?shù)雀鞣矫娴那闆r。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縣第五中學 563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