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芳
【摘 要】如今流行“草根文化”、“草根明星”等等。曾幾何時,我們丟棄了最便捷、最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學習方式,而今《課程標準》又將它重新整理,變成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們?nèi)嵺`,去落實。本文淺析如何將“草根”式的學習方式回歸到學生的學習中去。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奧妙,體驗學習的樂趣,品嘗成功的喜悅。
【關(guān)鍵詞】草根式;學習方式;《課程標準》
如今流行“草根文化”、“草根明星”等等。草根究竟為何意?我查閱《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辭海》都沒有“草根”的解釋,后來“百度”了一下,知道了“草根”是直譯自英文的grass roots。它有兩層含義:一是非政府組織;二是非主流。其特征是“頑強”、“廣泛”。
2011年新頒布的《課程標準》倡導學生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了落實新課標的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各校都在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探索。前不久我到南方學習,深入南方幾所名校聽課,發(fā)現(xiàn)他們的小組合作學習由課堂延伸到了課外:一個小組四至六名學生,他們不僅在課堂上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而且在課外也一起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如:收集整理資料、針對某個知識點進行課外探究等。教育界稱這種學習小組為“學習共同體”。
一、和小伙伴們一起學習、交流是快樂的
“學習共同體”名字雖然陌生,但學習方式卻似曾相識。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出生人可能都會有類似的經(jīng)歷:上小學時,小伙伴們呼朋喚友,一起走在上學或放學的路上,大家共看一本小人書,共同討論故事中的某個情節(jié)、共同喜歡故事中的某個人物;放學相約到一個地方,大家一起寫完作業(yè),誰遇到困難,總會有小伙伴幫忙解決;作業(yè)寫完后大家一起玩某個游戲,這個游戲只要有一個人會,所有的人都會學會并能共同遵守游戲規(guī)則。我記得自己上小學時,有幾個小伙伴沒有學會數(shù)學中的“相遇問題”,放學或周末我們一起玩耍時,我就會用一個小棒在地下畫線段圖教他們,直到教會為止,而我也在小伙伴們的幫助下學會了倒立、打乒乓球。這樣的經(jīng)歷無疑是快樂的。而今天的小學生缺少的恰恰就是這樣的經(jīng)歷。他們每天上學家長送,放學家長接,就連星期天也被各種學習班占有。能和小伙伴一起自由玩耍、交流成了他們的奢望,更有家長把它作為一種獎勵,如果孩子達到某種要求,就獎勵他(她)和小伙伴玩一個小時?,F(xiàn)在《課程標準》倡導學生合作學習,老師就把小組合作學習當成一種任務(wù)來要求學生,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shè)了相互交流、學習的機會,也讓他們品嘗到一點合作的快樂。這是否意味著教育方式在回歸?
二、能自主學習是幸福的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很多農(nóng)村小學都是復式班。也就是一個教室里有幾個年級的學生,他們所有的課程都由一個老師來承擔。當老師給某個年級的學生上課時,就會給其他年級的學生布置作業(yè),讓他們獨立完成。雖然這種教學方式是落后的,學生們的學習條件是艱苦的,但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學生們掌握了自學的方法。曾經(jīng)聽一位大學教授的講座,他說自己只上了小學四年級,文革結(jié)束后靠自學考上了大學。當這位教授回憶自己的小學生活時,發(fā)自內(nèi)心感謝自己的啟蒙老師。當年他就在生活在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村里所有學生都在一個教室,所有學科都有一位先生來教。也就是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先生教給了他自學的方法,因此若干年后,他能靠自學考上大學。這位大學教授小時候的經(jīng)歷是令人心酸的,但是他能在先生的引導下掌握學習方法,并且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他也是幸福的。再來看看我們今天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條件是優(yōu)越的,他們獲得知識的途徑是多樣的。但是,有哪些知識是通過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獲得的呢?雖然他們知道的多,但嘗試卻很少。遇到困難有家長、老師幫助解決,雖然有數(shù)不清的工具書,但都沒有“百度”來得快,因此連動手查閱工具書的能力也漸漸喪失。沒有親身體驗的收獲,很難品嘗到幸福的滋味?!墩n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讓學生親身感受知識的奧妙,體驗學習的樂趣,品嘗成功的喜悅。這又何嘗不是教育方式的回歸呢?
曾幾何時,我們丟棄了最便捷、最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學習方式,而今《課程標準》又將它重新整理,變成理念,要求教育工作者們?nèi)嵺`,去落實。有“好經(jīng)”,須念好,扎扎實實教給學生這種“草根”式的學習方式,是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