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琳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時強調,批評和自我批評是一劑良藥,是對同志、對自己的真正愛護。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黨員領導干部應當帶頭用好這一防病治病的靈丹妙藥。
“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所謂諤諤,就是一種良藥。敞開思想的溝通,坦誠相見的批評,是共產黨人襟懷坦白、無私無畏的表現(xiàn),有助于消除誤解、解開疙瘩,也有助于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爱斒抡呙?,旁觀者清”。一個人思想上政治上得了毛病,沒有別人批評提醒,自己很難自知,小病就可能變成大病。這方面,許多革命前輩就是這樣的諤諤之士。解放后,徐海東大將在大連休養(yǎng)。凡有人來探望,將軍必問:“政治上犯錯誤沒有?經濟上多吃多占沒有?生活上和老婆離婚沒有?”有些人被問得面紅耳赤,非常尷尬。于是家人提醒將軍:“多年不見的老戰(zhàn)友,怎么好這樣問?”徐海東卻執(zhí)拗地說:“凈說好聽話,算什么老戰(zhàn)友!”當前,一些黨員干部就是少了這種為戰(zhàn)友拉拉袖子提提醒的勇氣和膽量,要么是非面前不說話,要么一味對人說好話,本想你好我好,結果出了毛病大家都不好。
防病治病要敢于用“良藥”。真用藥才能真治病,真批評才能真團結,一團和氣的“團結”是假團結,也不能長久。作為黨員干部應有扶正的勇氣、祛邪的正氣,在黨性面前不徇私情,在原則面前不講關系,“自我開炮”不怕丟面子,批評上級不怕穿小鞋,批評同級不怕傷和氣,批評下級不怕丟選票,堅決抵制好人主義,克服庸俗作風。對于別人的批評,應當襟懷坦蕩,樂于聽進去。古人說“訟吾過者是吾師,諛吾善者是吾賊。”前一句話無疑是真理,后一句話有點絕對,但它可以啟示我們:諍友如師,同志的批評幫助正是一劑“苦口良藥”,可以用來祛病抑邪。一個人有缺點毛病不可怕,怕的是諱疾忌醫(yī),如果“老虎屁股摸不得”,聞過則跳,久而久之必然會延誤治病,以致不可救藥。人們崇尚聞過則喜,這樣的要求對一些同志來說也許太高了,那么可不可以求其次,從聞過不跳做起如何?
防病治病還要善用“良藥”。開展批評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同志克服缺點、增進團結。作為批評者,應該廣開言路,從善如流,不要計較“良藥”是否苦口,忠言是否逆耳。但作為批評者,則應該講究批評的動機和藝術,使“良藥”不苦口,忠言盡可能不逆耳。如果從個人恩怨、得失、利害、親疏出發(fā)看事待人,批評就有可能異化為發(fā)泄私憤的工具。我們既不能搞粉飾太平式的所謂批評,也不能意氣用事胡亂“用藥”,而應本著與人為善、治病救人的原則,掏心見膽地打開窗戶說亮話說真話。批評是一種道是無情卻有情的政治行為。這種“情”,要體現(xiàn)在實事求是、客觀公允上,做到是什么問題就講什么問題,不把一般問題說成嚴重問題,把認識問題說成政治問題,把偶然的錯誤說成一貫的錯誤;原則問題不馬虎、雞毛蒜皮不糾纏,通過善意的一針見血的批評,使人感到臉上火辣辣、心里熱乎乎。要體現(xiàn)在講究方法、把握分寸上,把公開批評和個別提醒結合起來,把擺事實和講道理結合起來,既指出問題要害又提出改正建議。還要體現(xiàn)在堅持民主平等、團結和諧上,營造既嚴肅又包容的氛圍,讓大家充分發(fā)表意見,允許被批評的同志解釋、申辯、保留意見甚至反批評,促進黨內生活的民主化、規(guī)范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