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暢 徐 雷 郭 雨
(南京林業(yè)大學藝術(shù)學院,江蘇南京 210037)
禪茶一味
——從日本茶道中體味禪宗文化
■蘇 暢 徐 雷 郭 雨
(南京林業(yè)大學藝術(shù)學院,江蘇南京 210037)
本文對于日本茶道以及其茶道的思想進行了闡述,由于日本茶道建筑是日本傳統(tǒng)文化與藝術(shù)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并深受禪宗文化的影響,文章概括的總結(jié)出日本茶室裝飾中禪宗文化的風格與特點,接著從茶室建筑的歷史演變,結(jié)構(gòu)分析上把握其中的禪宗文化特點。最后,總結(jié)出日本茶道建筑中體現(xiàn)的禪宗文化對于日本設計的影響,闡釋出日本這個國家的設計中處處蘊含禪意的觀點。
日本;茶道建筑;禪宗文化;設計
在中國有一句俗語,“柴、米、油、鹽、醬、醋、茶”。其中的茶已被中國列入開門七件事之一,由此可以看出茶文化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與中國人休閑的飲茶方式相比,日本人則將飲茶升級為“茶道”,他們用一種帶有宗教色彩的,更為嚴格的儀式來豐富其民族的精神世界。
1.1 何為日本茶道
日本茶道是以品茶為主而發(fā)展出來的一種特殊文化,是日本文化與藝術(shù)的一個縮影,它是涵蓋了日本園林、建筑、禮儀、書道、花道、陶瓷和料理等方方面面日本藝術(shù)的綜合體現(xiàn)。日本茶道有其自成一派的表演形式,日本人將這種踐行茶道理念的儀式稱為“茶事”。通常在一場茶事之中要先后進行“等位”、“初座”、“中立”、“后座”四個環(huán)節(jié),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由主人與客人之間禮貌的互動來共同完成儀式,氣氛嚴肅而蕭瑟。由此可見,日本人將飲茶視為一種修身心、學禮儀的行為方式。
茶道的核心是禪文化。日本的茶道最初是由中國傳入,如同茶文化一樣,日本的禪也是從中國傳來,又結(jié)合本土的神道教發(fā)展成具有日本文化特征的新的禪宗文化,影響著日本人社會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為日本現(xiàn)代藝術(shù)取之不竭的靈感來源。
1.2 日本茶道中的思想
早在《南方録》中就有記載道,“草庵茶的根本精神表現(xiàn)了清凈之垢的佛陀世界,至露地草席,扶卻塵埃,主客直心相待。無需顧及規(guī)矩尺寸式法之事?!盵1]
禪,作為日本茶道的核心思想,是一種境界,主張去除一切世俗的情感,沖破煩惱而得到精神上的解脫,而這種解脫又不同于莊子所主張的逍遙,而是佛教中所謂的“第一義樂”,即“涅槃”——解脫煩惱之后得到的快樂,即所謂法喜禪悅。其意義是指清涼寂靜,惱煩不現(xiàn),眾苦永寂;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遠離一異、生滅、常斷、俱不俱等等的中道體性意義。禪宗主張“本來無一物”,禪宗否定人為的審美,反對外在的表面的感觀快樂的美,而主張內(nèi)在的、本質(zhì)的、精神的美。把人的本性擺到了唯一至高無上的地位,禪宗美學是一種生命美學,又是一種體驗美學。作為佛教中的一支派別,禪宗主張的精神實質(zhì)是“空”,超越世俗煩擾,從心靈出發(fā)追求最自然與真實的狀態(tài),一切返璞歸真,通過靜悟最終頓悟佛果,達到精神上的解脫。禪宗的修行之道體現(xiàn)著博大精深的東方智慧。深受禪宗文化的影響,日本形成了其獨特的“簡素”、“空寂”的禪宗美學思想。
日本茶道的思想可以概括為“和、敬、寂、清”?!昂汀币鉃楹椭C,和睦;“敬”意為尊敬,敬愛;“寂”則為閑適,安逸;“清”代表清凈,清潔。這體現(xiàn)了禪宗所主張的樸素,簡潔,閑寂,有無相生,虛實而合的精神境界。日本人嚴肅而復雜的茶道文化已經(jīng)脫離了飲茶本身,而上升到陶冶情操,修煉精神和交際禮法的精神層面[2]。
2.1 空寂美
“有既是無,無既是有”。禪宗主張從無中體會有,蘊含一種空幽的智慧之美,精神之美。人們屈膝坐在榻榻米的地板上,其獨特的坐姿映襯出茶室的空間狹小,而茶室空間相對的封閉與靜止,使得身處其中的人們存在與無限的精神空間。茶道與花道(圖1)同是日本禪宗文化的表現(xiàn)方式,在茶室的裝飾中,花道是體現(xiàn)禪文化的一部分。在日本,花道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插花,受禪宗“無即是有、多既是一、一既是多”的審美意識影響,更多傳達的是日本人所崇尚的樸素的道德修養(yǎng),在茶室的一角或者一處空幽之地,插上一枝含苞待放的白梅,放置在粗糙的器皿中,表達一種平淡、含蓄的空寂之美。正如中國山水畫傳統(tǒng)的空間、余白和省筆的手法,也就是“無”。日本空寂的裝飾手法也是如此,但它是一種有力量感的“無”,而不是單純的“虛”,從“無”中來體味最大的“有”,從“空寂”的室內(nèi)中來感悟強大的精神,“無中萬般有”說的正是如此[3]。
2.2 簡素美
受禪宗文化的洗禮,日本的室內(nèi)裝飾輕物質(zhì)材料的奢華,而重精神世界的傳達。裝飾材料多用原木、竹子、石板、細石等溫潤的天然材料,將木材樸素的紋理,石材粗糙的肌理暴露在外,表現(xiàn)最原汁原味的材料質(zhì)感,體現(xiàn)出日本禪宗樸素的美學和日本人謙遜的個性。在室內(nèi)裝飾用色上,總結(jié)為“白、青、赤、黑”四色,樸素的顏色搭配天然的材料,盡顯禪文化的同時,也是人身處其中心平氣和,無欲無求,雜亂的心靈得到凈化,這正是日本禪宗美學所宣揚的一種境界。據(jù)說,日本古代武士們上戰(zhàn)場拼殺前都要到茶室中參禪靜坐,消除內(nèi)心的恐懼與不安后奔赴戰(zhàn)場。茶道簡素的境界會使武士的心靈得到撫慰,后來越來越多的人也效仿武士們參禪茶道的風尚,才逐漸形成了現(xiàn)在日本的茶道文化。(圖2)(圖3)
2.3 非對稱美
不同于中國人喜歡圓滿,追求對稱和完美的境界,日本人則推崇不完整的形態(tài)與殘缺之美(圖4),這更接近日本美學中的質(zhì)樸與天然的狀態(tài)。日本茶道中的器皿的選擇正是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禪宗崇尚物體的非對稱、簡素、以及近乎于原始的稚拙之美,茶道中的陶瓷器皿的選擇也是如此,形態(tài)不規(guī)整,色調(diào)素雅,質(zhì)感粗獷,整體感覺質(zhì)樸自然。這正是禪宗要人們努力領悟世間所有的不完美與殘缺,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看待世間萬物的變化,這些陶瓷器皿似乎蘊含著“物盛則衰”、“有生有滅”的禪宗哲學?!爸浒锥仄浜?,知其榮而守其辱”世界本來就沒有圓滿,正因為有缺陷,才是美的。
3.1 茶道建筑的演變歷程
日本的茶,是在唐代由中國傳入的,而茶道概念的創(chuàng)立在中世紀初期,也就是日本的
鐮倉時期。在鐮倉時期,以沖飲茶末為主要形式的飲茶活動在寺院中開始盛行,而更多是集中于高級武士階層,后來才逐漸普及到平民百姓。因此,鐮倉時期的主要飲茶場所是皇宮、寺院和府邸。后來隨著飲茶文化在全國普及,形成了以飲茶為中心的聚會活動,而此時的聚會形式的特點在于它的游藝性,其中,根據(jù)民眾的階級不同,又分為“云腳茶”、“淋汗茶”和“斗茶”的幾種主要形式,這個時候已經(jīng)初步形成了茶道建筑的“草庵風”風格。直到村田珠光將“禪”導入茶文化以后,日本茶道才得以最初形成,此時的飲茶場所則被稱為“茶道建筑”。
■圖1 日本花道
■圖2-3 茶道中的簡素之美
■圖4 中島晴美作品《絕》體現(xiàn)非對稱之美
■圖5 日本傳統(tǒng)茶室
■圖6 日本傳統(tǒng)茶庭
■圖8 無印良品海報
■圖7 安藤忠雄作品光之教堂
■圖9-10 無印良品產(chǎn)品設計
在初期,日本茶道第一人村田珠光將禪茶結(jié)合,運用天然的原木,竹子等材料建造出簡樸、素美的珠光式茶室,無論是屋頂、內(nèi)墻還是外壁無不體現(xiàn)著一種“有無相生”的濃濃禪意。到了中期,武野紹鷗對茶道建筑又做了更進一步的改良,把他自己對于禪的領會施于茶道建筑的室內(nèi)室外之中,創(chuàng)造出更為素美的紹歐式茶道建筑。到了晚期,也就是日本茶道建筑集大成時期,千利休將自己的禪理想實施于茶道建筑中,為了取消茶室的娛樂性,縮減榻榻米的面積,在紹歐式草庵的基礎上又再次縮減裝飾以實現(xiàn)最簡樸的茶道思想。千利休的茶道藝術(shù)境界在茶道史上的最大突破體現(xiàn)了在對過去美的否定之后誕生的絕對肯定的美,也就是“無一物中無盡藏的境界”。千休利的思想流傳到后來,成為后來日本茶道思想的中心。
3.2 茶道建筑結(jié)構(gòu)分析
日本茶道建筑的組成分為茶室和茶庭,茶室作為室內(nèi)場所是日本茶道建筑的集中代表,茶庭作為茶室的外包圍結(jié)構(gòu)用來隔離茶室與外界它們都是供人們舉行茶事的場所。
3.2.1 茶室
日本茶室(圖5)的設計是對茶人品質(zhì)與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其中低矮的門入口,盡顯日本人謙遜,和藹的為人態(tài)度;崇尚無為和自然的日本人喜歡自然光照明,因此在茶室中不設置照明物;榻榻米是日本本土獨有的住居用品,以草編的形式填充在茶室的地面,在茶室的墻壁,門、窗、柱和屋頂?shù)纫捕际翘烊坏脑?,竹子和石材,色調(diào)單一樸素不加裝飾,營造出精神高于一切物質(zhì)的禪宗精神。
3.2.2 茶庭
茶庭是日本庭院中的一類代表,其布置手法盡顯孤寂,清冷且幽靜的濃濃禪意,又因類型不同分為禪院茶庭,書院茶庭和草庵式茶庭這三種,其中草庵式茶庭是日本最具茶道特色的茶庭建筑類型之一。
茶庭中以籬笆墻作為四周的邊界來劃分空間,基本做法是用竹棍有規(guī)律的排列,長度有長有短。然而籬笆有的是通透的屏障,人們還是可以透過它看到外部,所以在日本人的設計中,籬笆只是存在于人的意念里來阻隔道場與外部世界。在茶庭中的石頭由于所處位置不同,形態(tài)大小各異,故其功用也是不同的。飛石一般為形態(tài)優(yōu)美的自然形,它們之間相互組合、配置作為茶庭的重要景觀要素,碎石會用來鋪路,石板也會和碎石組合作為茶庭中某一塊地區(qū)的鋪設方式。還有其他種種石頭也會各司其職,作為裝飾和引導道路方向的重要元素。
“枯山水”作為日本的極具代表性的造園手法,也會出現(xiàn)在茶庭的布置中,用石料表示瀑布,用白沙象征流水,以一種寫意的手法將禪的最高境界融入茶道建筑之中,對茶人的心境產(chǎn)生特殊的力量(圖6)。
日本廣泛吸收外域文化,并形成具有自己強烈民族特色的“和式”文化。禪宗傳入日本以后,與本土的神道教相結(jié)合,形成日本特有的新的禪宗文化,在禪宗影響下,日本人也逐漸形成了簡樸、內(nèi)斂、謙遜、崇尚自然、重視道德修養(yǎng)的個性。作為這個民族根深的思想文化,禪宗與日本的文化和設計的發(fā)展密不可分[4]。
在禪宗文化的影響下,日本的設計崇尚極簡,用最自然的材料、最本真的呈現(xiàn)出事物的原始狀態(tài)[5],用精神而非物質(zhì)去訴說理念,這些可以從解讀建筑大師安藤忠雄的作品中(圖7),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樸素的清水混凝土材料和簡潔的幾何形體元素,對于自然光、自然風、自然景象的連貫運用,豐富而細膩的細節(jié)處理,盡顯人與自然之間最真實的狀態(tài)。這也正是在禪宗文化影響下的安藤式式建筑美學,無處不體現(xiàn)傳統(tǒng)茶道建筑中的主張自然、有無相生的設計思想。
同樣,作為日本本土品牌的無印良品,其設計之中無不透露著濃濃禪意。簡約的素色紙包裝、遵循適量原則的消費觀、地平線上空無一物的宣傳海報[6](圖8-10),這些都一一體現(xiàn)著原研哉對于禪文化的詮釋和東方的審美觀。
總之,禪宗文化從古至今以經(jīng)根植于日本文化之中,禪宗美學也作為日本美學符號存在于其文化、設計、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日本的茶道建筑中認識、學習禪宗文化,體味從這一文化內(nèi)涵中所衍生出的美,可以讓人們感知到其美不在于呈現(xiàn)的完美與否,而是根植于美的背后的厚重的人文思想與文化內(nèi)涵。
(責任編輯:賀 輝)
[1]滕曉漪.日本茶道建筑研究[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09.
[2]伍斌.味禪風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3]苗林.“境”中“靜”之美[D].上海:新視覺藝術(shù).2009.
[4]李瑾.禪意空間——淺析日本現(xiàn)代設計[D].現(xiàn)代裝飾理論.2012.
[5]張末節(jié).禪宗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6]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Zen Tea Blindly: Tasting Zen Culture from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Su Chang & Xu Lei & Guo Yu
Japan ;the Tea Ceremony Building ;Zen Culture ;Design
This article for the ideas of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and tea ceremony,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building is the important form of expression of traditional Japanese culture and the arts and i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zen culture, so 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summed up the Japanese zen culture in the teahouse decoration style and features, and then from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tea house building, structural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 of zen Buddhism culture. Finally, summarizes the zen culture in the Japanese tea ceremony as the Japanese design, elaborate on the design in Japan, the country is everywhere in the zen's point of view.
TS664.01;TU238+.3
A
1006-8260(2014)11-00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