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萍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展示交流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學生經歷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之后,就會自然形成對問題解決或活動過程的獨特認識和體驗,這時教師及時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平臺,是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升華,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展現(xiàn)才能、樹立自信的有效途徑。筆者在實踐中體會到提高學生展示交流的有效性因素很多,有主要以下幾點。
一、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激發(fā)展示交流內驅力
建立民主、平等、友愛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是激發(fā)學生內驅力,提高展示交流有效性的前提。
首先,營造展示交流的競爭氛圍。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展示交流的探索成果的正確、錯誤或創(chuàng)新的程度進行評比,營造競爭氛圍。競爭不僅具有模仿、激勵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當競爭意識和學生的榮譽感結合后,可以很快地轉化為個體的內驅力,既讓學習活動變得有活力,提高學習效率,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筆者在班級內進行了傳統(tǒng)的“爬格子”比賽:(1)每個學生自己在班級中尋找實力相當的比賽對象,兩人一組(找不到合適搭檔的老師給予幫助)。(2)根據得分每組每天比出優(yōu)勝者,優(yōu)勝者爬一格。(3)一周統(tǒng)計1次,格子爬得多的,給予獎勵。獎勵形式也是多樣的,如擔任校升旗手;每周評選“周學習之星”,“周學習之星”累計滿四次換取“月學習之星”,“月學習之星”累計滿四次換取“學習金星”等;有時還有一些可愛的小本子、迷你型的橡皮等物質獎勵。這種“爬格子”的比賽方式簡單,評選過程短、快,能促進學生以積極的狀態(tài)參與自主探索和展示交流。
其次,增強后進生的自信心。學生經過自學探索,有一些后進生經常出現(xiàn)錯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能奚落或諷刺他們,而要讓他們充分展示錯誤的結論和方法,并引導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及修正的方法,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二、反復推敲展示交流內容,確定展示交流重點
展示的內容應是具有典型性,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展示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問題如何分配,每一個問題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展示,在課前都要有適當的預設。每一個問題都有它的教學價值,只是展示的程度需要老師掌控,有些問題只要一帶而過,有些問題卻需要深入探究,這樣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談。
對于需要展示的問題,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重點。在計算教學中,要求學生重點展示算理、算法及注意點。如在教學《小數乘整數》時,筆者根據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確定了以下兩個重點:(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體會到小數乘法的意義。(2)經歷探索小數與整數相乘計算的過程,理解小數與整數相乘的算理,并掌握計算方法。根據上述目標,學生思考與交流充分發(fā)揮了已有知識和經驗的作用,用小數加法算式和復名數計算的結果,去思考小數乘整數的積中的小數點位置,既理解了小數乘整數的意義,又理解了算理,真正達到了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知識的目的,又達到了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標。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中,可要求學生按照以下幾點進行展示:(1)解題思路及方法的總結,要講清楚此類題型的思路,便于其他學生理清解決問題的來龍去脈,并簡要歸納自己解答此類問題的方法,提升解題的能力。(2)解答技巧。在解決此類問題時的小竅門等。(3)易錯提示。解決此類問題極易出現(xiàn)的錯誤或容易疏忽的問題。
在“統(tǒng)計與概率”的展示交流中要突出以下三點:(1)凸顯統(tǒng)計的價值,讓學生在現(xiàn)實情境中體驗到生活中統(tǒng)計分析數據的必要性。(2)展示交流統(tǒng)計過程,讓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提出數學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3)學生總結、反思、積累數學活動經驗,體驗隨機現(xiàn)象,發(fā)展數據理念。
三、精心組織展示交流過程,學會展示交流方法
學生通過自學課本、嘗試探索的學習形式,為學生參與交流展示提供必要的保證,促進學生在參與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學習。
一是學會小組合作交流。小組是互助學習的平臺,是攻堅克難的團隊,是共同進步的組織。組長的責任是協(xié)調、分配任務,組織組內交流展示活動,保證合作交流展示的順利開展,進行交流展示內容的總結,做好集體交流展示的匯報準備。小組合作展示交流根據學習內容的難易程度確定,不需要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進行小組合作、展示交流,當碰到個體不能解決的問題時才需要進行小組合作,然后再進行集體交流展示。如在教學“梯形的面積計算”時,如果學生個體進行學具操作,得出計算公式有較大的難度,就需要讓學生先依據學習菜單獨立思考并進行猜想,再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主學習,探討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后分組匯報展示。
在第一個小組展示交流之后,小組有相同地方不再重復,只作補充修正、完善,其余同學有不同意見可以相互爭辯。無論是小組代表或個人的交流展示,全體同學都要認真傾聽,不得插話,以示尊重。
二是學會提煉數學本質。數學本質就是數學內容的本真意義。追求數學本質是數學學習的重要任務之一。小學生由于年齡小,知識經驗缺乏,在數學學習中,特別是在展示交流中往往不能透過現(xiàn)象看到其本質,影響了學生數學素質的提高。因此,教師在學生展示交流中,應引導學生通過對學生具體內容的展示,進行深入挖掘,一層一層地思考,找到客觀事物背后隱藏著的數學知識的本質屬性。不同的數學內容隱藏著不同的數學本質。如在教學解決連乘問題中,教師不僅讓學生在展示交流中說出不同的算式、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運用、分析數量關系的方法去解決實際問題。教師根據算式,可以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在不同的解法中,什么變了?什么沒變?為什么沒有變?讓學生通過思考,有的說“算式變了”;有的說“算式變了,計算結果沒有變”;有的說“兩個算式中,‘單價×數量=總價的數量關系沒有變”……揭示了解決連乘問題的本質,有效地構建了連乘問題的數學模型。
三是在展示交流中學會反思和評價。反思和評價是對學生指導思考、自我提升的重要方法。在展示交流中的反思與評價,既要關注結果,又要關注過程;既要關注數學學習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感與態(tài)度,樹立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反思主要是自我反思。在小組、班級的交流展示中,引導學生對照自己,已經理解了什么,還有哪些差距,從而不斷修正自己、完善自己。
評價有生生間的評價,也有師生間的評價。任何一種評價都要在學習者認真傾聽的基礎上進行。在進行評價時,筆者強調學生必須進行兩個方面的評價:一是評價別人的觀點是否正確,并說出亮點或不足;二是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或建議,并說出理由。評價時可以以一些對話提問的形式進行,如:“我同意你的觀點。如果這樣是不是就更好了?”“如果這樣做就會和題目矛盾了,你認為呢?”“如果照你的方法,你該怎么解決問題呢?”通過對話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交流展示的過程成為大家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展示交流的有效性,把思考時間還給學生;努力營造一個學生自主參與的課堂氛圍,提供一段學生自由學習的充足時間,創(chuàng)造一個學生自主探究的活動空間,以及留出一片張揚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空間,在展示交流中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促進數學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