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道豐年瑞①,
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
為瑞不宜多!
【作者】
羅隱(833—909):唐代詩人,本名橫,字昭諫,新城(現(xiàn)浙江省富陽縣)人。羅隱的七言絕句時有以物詠志的諷喻詩,七言律詩音調(diào)悠揚,?。╩ó)寫個人的哀世感傷,往往真切動人。
【注釋】
①瑞:吉兆(zhào)。這里指瑞雪,好雪。
【今譯】
都說瑞雪兆豐年,豐收的年景又能怎樣呢?
長安有許多貧苦者,這瑞雪不能下得太多呵!
【賞析】
辛勤勞作的百姓看到飄飄揚揚的瑞雪,自然而然地會聯(lián)想到收獲與希望。所以人們常說:瑞雪兆豐年,但作者加上了“盡道”二字,就很是值得人深思了。
豐收的年景又能怎樣呢?不同的人們有著不同的期盼。你看那些達(dá)官顯貴和富商大賈(ɡǔ),自然是會圍坐在火爐邊大發(fā)瑞雪兆豐年的感慨。然而,身處寒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甚至露宿街頭的貧者,他們盼不到“豐年瑞”帶來的好處,卻會在富者們津津樂道的“豐年瑞”中餓死、凍死!
試想:如果詩人和貧者沒有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語言,沒有對貧者無限的同情和熾(chì)熱的感情,那么,描寫瑞雪的詩,詩中描寫的畫面,可能就是另一種情形了。在詩人平白直敘的詩里,我們清晰地感受了他愛憎分明的情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