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思
唐朝寫詩的人很多,有的人用詩來表達曠達的心情,有的人用詩來訴說悲苦憂傷,還有人寫某天又被貶了……但只有他,專門寫詩用來吐槽。
他是大唐詩人中的一朵奇葩??v觀大唐文藝圈再也找不到一個像他這樣的詩人:丑,卻有才華。
他就是羅隱。
羅隱,字昭諫,杭州新城人。羅隱原名羅橫,“隱”是他在屢試不第后因心塞改的名。與后來滿身的負能量不同,年輕時的羅隱是名非常自信的文藝青年。
羅隱年少成名,一手詩文寫得尤其峻拔。宰相令狐绹的兒子令狐滈進士及第,羅隱寫詩道賀,收到詩的令狐绹開心地對兒子說:你及第了為父我心情平靜,但羅隱為這件事給你寫了詩我開心得不行。能看出羅隱確實有才華,能讓一位宰相敬慕。
羅隱文章滿腹,與古代大部分讀書人一樣,他希望通過科舉走入朝堂,實現(xiàn)自己的滿腔抱負。
于是在公元858年的冬日,羅隱從江西南康出發(fā),途經(jīng)江陵拜見丞相白敏中,而后踏著一場新雪走進了京師的城門。這時的他還相信朝廷是不會錯過他這種有才華的人的。他積極備考,準備文章,復(fù)習經(jīng)典,打算在這年科舉中一鳴驚人。他暗自忖度這次科考自己不是第一也是前十吧?
但他落榜了,而且從這一年開始他接連落榜了四十多年。羅隱無奈地對此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五湖煙月奈相違”。而江湖上流傳的說法則更直白:“十上不第”。
當然,滿腹才華的羅隱考不上也不能全怪朝廷,史書上對不錄取羅隱這事有過解釋。《舊五代史·羅隱傳》說“(羅隱)詩名于天下,尤長于詠史,然多所譏諷,以故不中第”。
簡單來說,就是羅隱確實才氣沖天,但是太毒舌了,不招人待見。
羅隱確實很毒舌。
有一次,羅隱遇見了十年前的好友云英。彼時還混跡風塵的云英開玩笑說:“羅秀才考了這么久還是布衣???”
羅隱嘿嘿一笑,當即寫了一首詩還回去:
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羅隱《贈妓云英》
距上次相見已經(jīng)十多年了,今天重新見面你笑話我考了這么多次都沒中??赊D(zhuǎn)念一想你這么多年也沒嫁出去,恐怕是跟我一樣都比不過別人吧。
這番下筆可謂毫不留情,難免讓人懷疑他是不是受過情傷。
他還真受過!
羅隱雖然屢試不第,但詩名很大,特別是擅長寫詠史詩。以致當時宰相鄭畋的小女兒非常仰慕他,天天讀他的詩文,當?shù)牟碌搅伺畠旱哪屈c心思,便特意叫了羅隱來家里做客。如果是別的才子的故事,那絕對會成為一段才子佳人的美談。但羅隱不一樣:他長得不太好看。
當時,羅隱正在和宰相交談,宰相小女兒在簾子后面偷偷看了一眼羅隱,便發(fā)誓從此再也不讀羅隱的詩了。
經(jīng)歷過這種事情,也難怪羅隱后來寫男女之情時那么怨念:在七夕這個美好的節(jié)日他酸溜溜地寫“時人不用穿針待,沒得心情送巧來”(別人都在過七夕,而我還是單身,七夕不如別過)。
拋去男女小愛,羅隱的心情確實不好。
他出生在唐文宗太和七年,正是牛李黨爭熱火朝天的時候,兩年后朝廷發(fā)生“甘露之變”,皇帝被宦官所掌控,政局越發(fā)混亂。
成年后屢試不第,中年趕上了黃巢起義,晚年又遇到了唐王朝的徹底滅亡。可以說,羅隱的一生經(jīng)歷了大唐的消亡史。
而在這顛簸的一生中,羅隱用消沉的目光打量這個世界,卻發(fā)現(xiàn)了他人的痛苦——另一個持有此種目光的人,叫杜甫。
羅隱的有些詩和杜甫一樣,觸及了底層人民的痛苦。比如: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羅隱《雪》
一場大雪落下,又有幾個人會去在乎那些衣不蔽體的窮人呢?羅隱看到了,也寫下了。
他還對那些貪得無厭的豪門極盡諷刺:如果金錢花跟銅錢更像一點,恐怕也得被有錢人搜刮去。
占得佳名繞樹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貯,應(yīng)被豪門盡劚將。
——羅隱《金錢花》
也難怪看到了這些的羅隱會那么負能量,他譏笑著對蜜蜂或是那些好人道:“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據(jù)說唐昭宗被黃巢追殺時,隨行有一耍猴的很能逗人開心,后被賜五品官。一個耍猴的尚且入朝,而富有才學的羅隱卻十上不第,氣得羅隱大罵:“何如買取胡孫弄,一笑君王便著緋”。
羅隱一生不遇于世,偏又不能泄其怒。大凡物有不平則鳴,羅隱那些刻薄的詩句成為他的啼鳴。而在那些破口大罵的詩句之中,只有幾句是無奈的灑脫: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羅隱《自遣》
不過話說回來,有人說,艱難困厄出詩人,心情不好出佳句,羅隱也因此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蹲郧病愤@首詩也算是一碗清淡雞湯,如果人生煩惱常在,珍惜當下又有何不可呢?
(銅銅豌豆摘自微信公眾號“菊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