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后主李煜,是一個天才的文學家、詩人,可命運偏偏讓他做了皇帝。他本志做一個文人隱士,卻不想因叔父被毒死,長兄暴亡,其他幾個兄長又早卒,一切的陰差陽錯使這個根本無心從政的年輕人當上了皇帝。于是,悲劇在所難免。十五年的春花秋月之后,他成了亡國之君,茍且偷生,飽受屈辱,最后凄慘而死。宋徽宗趙佶經(jīng)歷了和李煜幾乎相似的陰差陽錯,因其兄宋哲宗早亡無子而當了皇帝。他本來是一個天才的畫家、書法家,但實在是個昏庸無能的皇帝。他的花鳥畫藝術造詣極高,而其“瘦金體”的書法更可以說獨步天下。他建立了歷史上最大的畫院——宣和畫院,更給后人留下了最大的書譜畫譜——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從藝術上講,他對后世是有貢獻的。但是,他作為皇帝的無能與昏庸,卻葬送了整個國家,使天下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熱之中。而他自己的結局之悲慘,讓人哀嘆的同時又不能不恨其為罪有應得!
[品 讀]
錯位導致悲劇。中國歷史上有很多亡國的皇帝,有的是因為驕奢淫逸而亡國,有的則是因為人生的錯位。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趙佶的錯位悲劇因華中師大教授邱紫華在“百家講壇”的講述而為更多人知曉。錯位導致平庸。李煜當了皇帝,就多了一個平庸的皇帝;大畫家大書法家趙佶當了皇帝,歷史上就多了一個昏君。試想,如果他們沒有做皇帝,他們的人生可能是成功的。歷史上可能就多了一個文學家、詞人,而不是亡國之君;歷史上就多了一個出色的畫家和書法家,而少一個昏君。造化弄人,命運的陰差陽錯,導致了這一出出悲劇的發(fā)生!上帝造人是非常公平的。每個人都各有自己的長處,同時每個人都有一定的缺陷和短處。人生的成功,關鍵在于有自知之明。既要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要看到自己的短處。然后才能正確地作出選擇,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天賦,才能走向成功。清代大學者洪亮吉在《與孫季逑書》中說:“使揚子云移研經(jīng)之術以媚世,未必勝漢廷諸人,而坐廢深沉之思;使韋宏嗣舍著史之長以事棋,未必充吳國上選,而并亡漸漬之效。二子者,專其所獨至,而棄其所不能,為足妒耳。”
[適 用 話 題] 人才與位置;人貴有自知之明;揚長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