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他走過180多個國家、親歷了真人版的“耶穌受難記”、見證了非洲少女成年禮,他曾與千年干尸同床共枕,和亞馬孫食人魚一起暢游,甚至懂得各種辟邪方法,他就是人稱“當代徐霞客”“旅游界衛(wèi)斯理”的探險家眭澔平。
為了完成女作家三毛的心愿、破譯地球上最為古老神秘的文化密碼,眭澔平走遍世界每個角落,每一次的探險與挑戰(zhàn),他都當作是人生的修行……
追隨三毛的腳步去流浪
眭澔平的探險歷程,和一個天生有著吉卜賽流浪因子的女人有關,她就是著名臺灣作家三毛。眭澔平1959年出生于臺北。31歲時,在英國利茲大學攻讀社會經濟學博士的眭澔平偶遇了作家三毛。三毛比眭澔平大17歲,但倆人一見如故,不久便成了彼此的生死至交和soulmate(靈魂伴侶)。
三毛在離世的前幾天,偷偷地將她人生中的最后一封信夾在她出版的最后一本書《滾滾紅塵》中,送給了來醫(yī)院看望她的眭澔平。直到三毛離開人世,眭澔平才意外發(fā)現了這封信,信中落款為“愛人三毛”。三毛的辭世成為眭澔平畢生最大的遺憾,哀思之余,他決定用另一種方式去紀念這位摯友——三毛曾說過:“我一生去過54個國家,這其實太少了。而且,我雖然住在非洲好多年,可有很多神奇神秘的事物我沒體驗過,比如神奇的麥田怪圈、納茲卡線條、非洲的食人族、大嘴族……”所以眭澔平決定環(huán)游世界,代替三毛完成她的遺志。
1993年,博士畢業(yè)后,眭澔平開始走三毛沒走過的路,他放棄高薪工作機會,一個人背著攝像機踏上了征途。
旅行第一站,就是三毛提到的麥田怪圈。麥田怪圈是在上世紀70年代被發(fā)現的。在海拔2000米以上、綠油油的麥田中,一夜之間會出現一些巨型完整的神秘圖案。但人們對此一直爭論不休,有一些人說是人工制作出來的圖形,但不少人卻認為是外星人的杰作。
眭澔平在探究中發(fā)現,人為的確實有,但更多的怪圈,則是某種自然力形成的。因為麥稈會毫發(fā)無損地被壓下而改變方向,順或逆時針方向間隔倒下,有時多至五層;圖形比精確的計算機畫出來的還要精妙;而且無論圖形多么復雜、工程多么浩大,它們都是一夜造就!
到底是何種自然力呢?眭澔平不分晝夜守在麥田里尋找原因。終于有天夜里,他感受到了一股神秘的力量,“我被一股看不見的力量舉起并向后拋落。我摔倒在地上,感到很害怕……”眭澔平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在攝像機前形容自己的感受,鏡頭忠實地記下了他緊張的面容和解說,而他的身后,卻是一片神秘的紅色光圈!即便到現在,眭澔平也無法說出那股力量和奇怪的紅光為何物。
旅途的第二站,是前往秘魯的安第斯山脈,探訪被譽為“世界之謎”的納茲卡線條。在這片海拔600米的荒涼、貧瘠的土地上,竟被“畫”上了許多幅巨大的動物圖案和幾何圖形,當地有種傳說,稱它們是由半人半神的維拉科查人所遺留下來的作品,眭澔平迫切地想要親身感受這樣的宇宙奇觀。
他在蒼茫的大沙漠上走到圖形中的一個點上,發(fā)現地表明明分布著亂石,寬10厘米的納茲卡線條的地方卻沒有石頭,那些石頭仿佛被一股不知名的力量吸走了。不僅如此,這些巨型圖案幾千年前就形成了,圖案巨大到即便是依靠今天的人力也幾乎無法完成。最令人吃驚的是,比如說蜘蛛,它的生殖器在右腳,得用高倍望遠鏡才能看到,可是在幾千年前形成的巨型圖案上,連生殖器這樣細微的地方,都被描繪得清晰至極……
眭澔平在沙漠上撿到了一些奇怪的石頭,當把這些石頭砸開后,里邊會出現有子彈形狀的金屬物。這種石頭像極了某種神秘大型機器的活塞或螺絲。網友說這種石頭曾經在青海也發(fā)現過,為此,眭澔平專門趕到青海,他用攝像機拍到在石頭附近的巖石中,竟有幾千年前制做的管道,從管道平滑的切面看去,不太可能是人類手工完成的,像是某種機器鑿出的。難道真有外星人存在?……
在這些瑰麗雄奇的自然景觀面前,除了感嘆之外,眭澔平就剩下對未知世界豐富的想象了。這些神奇和未知,讓他愈發(fā)對宇宙和自然充滿敬畏,同時也更加激起了他探索世間秘境的興趣和決心。
冒險路上的“癮君子”
眭澔平的旅行跟別人走馬觀花式的旅游不一樣,他走到哪里都會親自體驗當地人的生活和習俗,跟當地人打成一片。
2004年4月,眭澔平走進了菲律賓邦邦牙省圣彼德鎮(zhèn)的古毒村,這里有一年一度的真人釘十字架儀式。該村舉辦這種儀式數百年,從來就沒有外地人參加過。其他旅行者從來都是觀光的看客,可眭澔平卻決定像本地人一樣體驗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痛苦。
當地人把3英寸的不銹鋼長釘猛力敲穿他的手掌,把他釘上超大十字架,隨后長達半小時被掛在十字架上示眾。眭澔平把這次難忘的歷程寫進書里:“除了被釘釘子時痛徹心肺外,當群眾把十字架抬起來高舉時,只要一個小搖動,甚至一陣輕輕的風,都是一次劇痛的折磨……”
在十字架上時,看到下邊呼嘯著開來兩輛救護車,眭澔平以為是來救他的,后來才得知,在看他受禮的過程中,有兩個人當場休克了,救護車是來救別人的。
雖然掌心劇痛,但靈魂卻得到了一場純凈的洗禮。最后在十字架上,他還高聲唱起了圣歌,那視頻里記錄的、被釘在十字架上唱出來的歌,在十幾年后聽起來,仍有一股極強的震撼力,能穿透心扉。這場冒險的代價是,一個月不能合攏雙掌,但傷口愈合神速,隔天即止血收縮不必包扎。
旅途中的眭澔平揭開過自然奧秘的面紗,也曾讓一些騙子現了原形。美國探索頻道曾播出菲律賓一個靈療大師,能夠徒手給病患開刀,可以穿腸剖肚拿出一節(jié)臟的腸子或骨頭,歐美國家的很多人士慕名前往,請求治療者大排長龍。
通過菲律賓總統(tǒng)府的安排,眭澔平跟這個著名的靈療大師亞力士碰了面。大師有個嚴格的要求:在開刀房子的任何東西,都不可以帶出去;開刀取出來的臟東西,也不能由病患帶走。
在手術前,眭澔平對此也有幾分相信,畢竟這個大師經過世界各地那么多學者專家、甚至政界高官親身見證,而且大師還毫不在意別人的拍攝。endprint
亞力士在對眭澔平進行檢查時,說他發(fā)現眭澔平的胰臟里有阻塞的臟東西,他要把這節(jié)腸子拿出來清理。當大師取出一節(jié)黑腸時,只見當場鮮血四濺,一道血線順著眭澔平的腰部往下流,大師助理連忙擦拭干凈。手術完畢,等到大師助理把他肚皮上的血擦干凈,麻醉后清醒的眭澔平,發(fā)現肚皮上只有一些指甲抓痕。其過程是真是假,他自己也無法分辨。
手術過程中,眭澔平讓助理在外透著玻璃窗拍攝。在手術完成后,他從視頻中赫然發(fā)現畫面拍到大師在手術時,有一滴血曾滴在他米白色短褲上?;氐脚_灣,眭澔平和許多醫(yī)療單位聯絡,希望能鑒定短褲上的這滴血液,以辨別真假。
幾經周轉,調查局終于給出了結果,可結果出人意料,原來,取自眭澔平褲子上的這滴血,不是人血,而是“豬血”!真相不言而喻,那就是大師把豬血預藏在手中,在按住眭澔平肚皮時,擠出豬血。沒想到那個大師竟以豬血代替人血,騙倒包括菲律賓元首與政商名流在內的許多病患……
在一次次奇幻旅程中,眭澔平體驗到常人難以企及的感受。他曾主動要求被六萬只蜜蜂叮在身上、學習巫師成人禮被大螞蟻咬、在印度燙火節(jié)上,像當地人一樣從600度的高溫炭上走過……但是旅途中還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危險,比如他在非洲食人魚出沒的湖中翻船,在百慕大三角,氧氣瓶缺氧而不知,差點一命嗚呼;在摩里西斯踩到長滿刺的海膽……每一次危險都讓他命懸一線。
他自己也經常在思考,有必要這樣嗎?但最后卻總是敗在了自己的探險欲上。原來冒險也是有癮的,而他,早已是個戒不掉的“癮君子”了。
“最令人羨慕的人生”
眭澔平最喜歡的是走進原始的部族,體驗部落人的原生態(tài)生活。那些生活在沙漠深處的人可謂衣不遮體、食不果腹,但他們依然生活得簡單又快樂。
非洲的食人族、大嘴族、達尼族,直至今日,也幾乎是外人走不進去的神秘禁區(qū)。但眭澔平卻走了進去,而且還與當地人打成一片,拍攝回很多珍貴的視頻資料。
在進入食人族之前,眭澔平就聽說了很多殘忍的故事。在山與山之間,有很多部落,為了女人、為了牲畜、為了地盤等,部落之間經常發(fā)生戰(zhàn)爭,他們處理敵人的方式只有一種,那就是“吃掉”。
眭澔平拿著攝像機膽怯地、嘗試著往前走。還沒走進,那些利箭就向他腳邊兒射過來。在食人族演練對敵作戰(zhàn)中,眭澔平不退反進,用他的肢體、表情、手勢語言表示他的溫和友好。
當地人都是赤身裸體的,所以眭澔平也要穿他們的衣服——實際上就是不穿衣服,僅在生殖器上套一個瓠瓜。他手舞足蹈地學習當地人,參與其中,在膽戰(zhàn)心驚中,他終于一點點地被接受。
眭澔平得到了食人族的喜愛和敬重,因為他是騎在當地婦女的脖子上進村的,族長把自己象征地位的帽子讓他戴,他晚上睡在食人族家里。食人族還把他們敬重的祖先抬出來請眭澔平看——居然不是牌位,而是一具木乃伊。原來,他們的祖先被煙熏干了,所以幾百年不會腐爛,食人族就這樣朝夕與祖先生活在一塊。當地女人紀念故去的親人,是把指頭一節(jié)節(jié)地砍下,有些女人兩手上都沒有指頭了,還照樣地干活勞作。
后來他總結這段旅程:“人與人之間總有許多摩擦、隔閡、誤會,但我認為,只要謙虛,只要懂得尊重,即便是‘食人族,也能成為你的朋友!”
在非洲各部落尋找神秘“大嘴族”過程中,眭澔平的花費最多,因為旅行全是自費,這次旅行竟耗費了40萬臺幣。但是大嘴族對他的熱情、燦爛的笑容和不拘一格的文化讓他覺得這一切付出都值。
大嘴族女子的成年禮與其他部族不同,她們是把下嘴唇割開來,讓嘴唇與臉分離,隨后在嘴唇上放圓的木盤和陶盤。圓盤越大,則代表地位越尊貴,女人越美麗。
眭澔平給她們吹奏樂器,為她們唱歌跳舞;學當地人做飯,笨拙的樣子惹得一群主婦大笑不止。他換來的是一張張美麗又開心的笑臉。不僅如此,大嘴族的女孩們還把最私密的圓盤拿出來給他看,一個女子還大膽地問:“你想和我結婚嗎?”
因為旅行,眭澔平有英文同步翻譯的能力、有小型飛機駕駛執(zhí)照、潛水執(zhí)照、催眠師執(zhí)照,為了上船到外海采訪,他還申請了漁民證;他還會吹奏一些少數民族的樂器,最后他把這些田野調查的經驗與素材,這些與各族人交往的視頻,拿到大學課堂里授課,拿到電視臺和網絡上與全世界的人分享。
旅行不僅讓他成為一個探險家、民俗學家,豐富的經歷還讓他成為了高產作家和口若懸河的主持人,而且他還兼職歌手、畫家,參與建筑設計等。雖然獲過臺灣原創(chuàng)音樂大獎,但眭澔平覺得他最成功的一次演出是在北極,原來企鵝們最喜歡《月亮代表我的心》這首歌。最初一只企鵝來聽,到最后有成千上萬只來聽,有小企鵝還貼在他臉上,那場面,壯觀震撼又甜美溫馨。
眭澔平在他的一本書中說:我在旅行時經常能想到三毛,我甚至有種特別的感覺,像是在接續(xù)她的腳步……20年的自拍,走過180多個國家,探索神奇的豐富旅行,眭澔平被臺灣2000多萬人評為擁有“最令人羨慕的人生”。直到今天,這位“當代徐霞客”還行走在探索秘境的旅途中,愿他采擷到人生更多精彩。
〔本刊責任編輯 袁小玲〕
〔原載《知音·海外版》
2013年11月(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