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孝倫
(濟鋼中厚板廠,山東 濟南 250101)
中厚板鋼板在軋制過程中會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表面缺陷,其中表面裂紋是表面缺陷中最出現(xiàn)多的一種, 按形態(tài)主要分為有縱裂紋、橫裂紋、網(wǎng)裂、星裂。 近期濟鋼在4300mm 軋機調試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一種新的裂紋形態(tài)——邊部黑線裂紋,造成鋼板的改判率增加、成材率降低。為找出產(chǎn)生邊部黑線裂紋的原因,我廠組織攻關,采取了大量對比試驗、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電鏡掃描等方式進行分析研究,通過采取有效措施,有效控制了該類缺陷。
邊部黑線裂紋形態(tài)如圖1 所示,鋼板的邊部黑線裂紋,通常分布在據(jù)鋼板兩邊部,沿軋制方向,平行于鋼板邊部,缺陷體較尖銳、細小。距邊部20-40mm 左右。
圖1 鋼板邊部黑線裂紋
圖2 金相照片
圖3 尖端組織照片
割取裂紋對應試樣,拋光后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其裂紋形貌如圖2所示,裂紋從邊部開裂,向縱、橫向中心延伸,與鋼板表面呈一定角度夾角,裂紋長度可達9mm 以上。
用4%硝酸酒精腐蝕,觀察裂紋金相組織如圖3 所示,在裂紋兩側晶粒完整,無明顯晶粒長大、變形,無明顯氧化原點及嚴重脫碳層。
裂紋的尖端電鏡掃描照片及對應能譜分析如圖4 所示。裂紋尖端形成了微孔狀富Si、Mn 區(qū),電鏡掃描未見保護渣成分。
圖4 電鏡掃描照片
表1 各點元素含量
軋制后鋼板顯示,鋼板軋制厚度不同,黑線與邊部的距離也存在差異,由300mm 厚鑄坯軋制成不同規(guī)格鋼板時,邊部黑線裂紋對應位置如表2 所示。
表2 邊部黑線裂紋對應位置
用不同厚度的鑄坯,來軋制相同厚度的鋼板,其邊部黑線裂紋對應位置也有差別,現(xiàn)場缺陷表明,鑄坯厚度越小,邊部黑線缺陷離邊部越遠,鑄坯厚度越大,缺陷距離也邊部越近。
在一定時期內,濟鋼3 臺大斷面板坯連鑄機生產(chǎn)的不同厚度鑄坯供4300 軋機軋制,因邊部黑線而造成的改判也不同,如表3 所示:
表3 邊部黑線改判率
鑄坯在軋制的過程中,其變形形狀和軋制壓下量有關,當壓下量足夠大時,軋制力直接滲透到鑄坯芯部,因芯部溫度較高,最容易發(fā)生變形,鑄坯中間變形量大于上下表變形量,窄邊中間向外突出,稱為單鼓變形,如圖5 所示。
圖5 單鼓變形
當軋制壓下量偏小時,軋制力不能有效滲透到鑄坯芯部,造成鑄坯上下表變形量大于鑄坯中間,鑄坯上下表相對于中間向外鼓,稱為雙鼓變形如圖6 所示。
圖6 雙鼓變形
鑄坯邊角部金屬屬于二維傳熱, 在軋制過程中始終處于低溫狀態(tài),韌塑性差。 發(fā)生單鼓變形時,邊角部金屬被壓平到鋼板上表面,形成有別于附近的組織形態(tài),導致軋件邊部沿長度方向產(chǎn)生“黑線裂紋”缺陷[1]。
合理地優(yōu)化軋機壓下量,可減輕或消除邊部黑線裂紋缺陷。
1)邊部黑線裂紋主要和軋機壓下量過大有關,鑄坯發(fā)生單鼓變形,邊角部金屬被壓平到鋼板上下表面,形成邊部黑線裂紋。
2)合理優(yōu)化軋機壓下量可減輕或消除鋼板邊部黑線裂紋。
[1]王曉南,邸洪雙,等.熱連軋粗軋調寬軋制過程邊角部金屬流動三維數(shù)值模擬[J].物理學報,2009,58(???:8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