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中圖分類號]: I2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8-0-01
吳梅村是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其詩素有“詩史”之稱。他亦有詞作流傳,存世雖僅107首,數(shù)量不及其詩十分之一,卻備受詞界推崇,陳廷焯贊曰:“情詞雙絕,凄婉無比”,又曰:“氣韻沉雄,直摩稼軒之壘”,其《木蘭花慢?中秋詠月》更被靳榮藩稱作“仿佛蘇子瞻《水調(diào)歌頭》”。在梅村所存詞作中,其為人祝壽的詞作不容忽視。一般壽詞受制于人事應(yīng)酬,難脫壽比南山、松鶴延年的窠臼。但梅村壽詞卻能別開生面,或揮灑磊落或寓意深長,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吳梅村早年的詞風(fēng)較為柔婉,也寫過不少香艷的閨情詞,比如《醉春風(fēng)?春情》、《浣溪沙?閨情》等。大抵是因梅村生于吳地太倉,耳濡目染了溫婉柔美的地方特色,加之當(dāng)時的晚明詞壇也比較講究濃艷綺麗之風(fēng),但最主要是其早年春風(fēng)得意,師從于張溥,科舉高中,并獲崇禎帝“欽賜歸娶”的殊榮。也正因為如此,明清易代對梅村的打擊十分沉重。
據(jù)顧湄《吳梅村先生行狀》載:“甲申之變,先生里居,攀髯無從,號慟欲自縊,為家人所覺。朱太淑人抱持泣曰:‘兒死,其如老人何?”殉國不成,舊疴加劇,使梅村的心理和詞風(fēng)都發(fā)生了重大改變,而黍離之悲便是其為作不可少的一個主題,就連原該喜慶的壽詞也都灌注上這種哀思悲情。
壽詞本是在壽筵場合為向壽主表示祝賀而作的詞,其中多寫祝福之意。但梅村卻在眼前喜慶之際,憶所經(jīng)災(zāi)難之痛,以往壽詞中并不多見。大抵緣由有三:一是這九首詞的壽主基本都是先朝遺民,比如趙侍御是在天啟二年(1622)舉進士,任湖北麻城知縣,遷陜西道御史,巡按云南;而李三一則是崇禎己卯年(1639)年副貢,好古樂善,選知縣未任;還有孫本芝、龔芝麓等也都如此,他們和吳梅村一樣有著同樣的故國之思,這樣的壽詞給他們緬懷先朝提供了一個契機,亦在提醒他們故國不能忘卻。二是戰(zhàn)亂流離梅村是親歷的,有感而發(fā)并非道聽途說,崇禎十七年(1644)南京官吏立福王朱由菘為弘光帝,招梅村為詹事府少詹事以圖中興,但事實并不盡人意,不久清兵就侵入潼關(guān)、攻破西安,后清兵陷揚州,大殺十日,揚州民死亡殆盡,這些梅村都觸目驚心,所以與人祝壽時,絲縷的關(guān)聯(lián)都會牽扯出這些,自然也就訴諸筆端了。三是崇禎帝對梅村有知遇之恩,據(jù)《梅村家藏稿》卷五十七《與子暻疏》記載:“不意年逾二十,遂掇大魁,福過其分,實切悚栗。時有攻宜興座主借吾為射的者,故榜下多危疑,賴烈皇帝保全,給假歸,取先室郁氏。”當(dāng)年崇禎帝親閱了梅村會試的試卷后,批上《正大博雅,足式詭靡》才平息了風(fēng)波??梢哉f,梅村對崇禎帝對明朝的感情是不可估量的,其常有黍離之悲也無可厚非。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素有隱逸情懷,甚至有一些文人士大夫?qū)⒅暈楣玺蔀槿烁窭硐牒腿松辰绲囊环N審美追求。但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其所愿而成功歸隱的,梅村恰恰就是這樣的悲苦之人。
據(jù)史料載,梅村好友王翰得知國變后,悲憤至極以致焚書出了家,受法于具德和尚,釋名戒顯,字愿云。王翰曾與梅村約好一起入山歸隱,但梅村以牽念骨肉的緣故沒能踐約,這點在《梅村家藏稿》卷一《贈愿云師》詩序中有述:“愿云二十而與予游,甲申聞變,常相約入山,予牽帥不果,而師已悟道,受法于云門具和尚?!?/p>
苦悶的郁結(jié)以及良心的譴責(zé),終于使其在仕清第二年(1654)就吐露了歸隱之志。他在拜訪孫承澤隱居之所時作了一首關(guān)鍵性的《退谷歌》,詩中有“飲君酒,就君宿,羨君逍遙之退谷”句,這是種歸而不得的羨慕,在梅村的壽詞中得到了集中體現(xiàn)。
除直露羨意之外,梅村在壽詞中還會大量選用與隱逸相關(guān)的意象與典故。如《滿江紅?賀孫本芝壽兼得子》:
老矣君謨,曾日啖、荔枝三百。拂袖去,筍與芒屩,彈琴吹笛。九日登高黃菊酒,五湖放棹青山宅。論君家、住處本桃源,仙翁石。門第盛,芝蘭集,五福滿,雙珠出??待埼捏K子,鳳毛特殊。竹馬鳩車階下繞,朱顏綠鬢尊前立。問今朝、誰捧碧霞觴?同年客。
這是梅村為同年(崇禎四年)進士孫朝讓所作的壽詞,同時兼賀其得子。詞中就選用了大量的意象和典故。梅村雖借這些意象與典故來寫本芝辭官歸隱后的生活,但重九登高、泛舟五湖以及彈琴吹笛不正是他自己所向往的么,他心中也有一方與世相隔的桃花源的。
論及明清文學(xué),必提梅村,主要因其詩向有“詩史”美稱,殊不知梅村的部分詞作同樣具備了記錄史實的功能且備受推崇。靳榮藩在評梅村十八首《望江南》稱:“有明興亡,俱在江南,固聲名文物之地,財賦政事之區(qū)也……十八首皆詩史也,可當(dāng)《東京夢華錄》一部,或可抵《板橋雜記》三卷,或認作煙花賬簿,恐沒作者苦心矣?!笨梢娒反逶~極具史學(xué)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 梅村詞舊有三種本子,所收篇目多寡不一?!睹反寮肥?2首,《梅村家藏稿》收96首,孫默刻《國初十二家詞》首101首,近人陳乃乾《清名家詞》收105篇以為最全,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吳梅村詞箋注》又補遺2首,故為107首。
[2]馮其庸、葉君還.吳梅村年譜[M].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7.
[3] 吳偉業(yè)著、陳繼龍箋注.吳梅村詞箋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 張世斌.明末清初詞風(fēng)研究[M].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
[5] 蔣雪艷、朱華.吳梅村詞作簡論[J].菏澤師專學(xué)報.2008,(8).
[6] 劉萱.吳偉業(yè)的詞史觀及詞史創(chuàng)作[J].山西師大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0,(3).
[7] 朱則杰.讀梅村詞[J].浙江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