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有書讀,處處是教室,時時可學習”是一種理想的讀書境界,而目前我們的小學生課外閱讀離這個目標還有相當?shù)木嚯x,一是學校的圖書數(shù)量和種類遠遠不夠,二是學校的課外閱讀空間也相對不足,這種現(xiàn)象在農(nóng)村小學中尤為突出。要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增加圖書、擴大場地尚不夠現(xiàn)實,因此,我們有必要從改革傳統(tǒng)的圖書管理模式入手,因地制宜地掃除制約小學生課外閱讀的障礙,盡力使學生擴大閱讀面和閱讀量,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高爾基曾經(jīng)把書形象地比作面包,而傳統(tǒng)的封閉式的圖書管理方法,是把那些學生們喜歡的“面包”,整整齊齊地碼在圖書館里。學生們只能看到“面包”的目錄,不能夠隨意地挑選和瀏覽,再加上種種管理條例和借閱規(guī)則的限制,往往是自己喜歡的書借不到,借到的卻是不喜歡的,嚴重地挫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至于閱覽室里“嚴禁偷書”、“不準毀損”的告示,書刊管理員來來回回的巡查,更是對學生閱讀心理無形的傷害。鑒于上述弊端,我們在學校里實施了“以學生為本,改革圖書管理模式,實施開放式閱讀”的實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這個實驗的基本做法是,在學校的每個班級、教學樓里的每個樓層都設立圖書閱覽架,將圖書館的部分圖書和閱覽室里的全部報紙雜志擺到圖書閱覽架上。圖書閱覽架不設專門管理人員,只是在每個閱覽架上建立一個“書刊目錄和借閱登記簿”,由學生自我管理、自行借閱。自我管理的方式是由各班學生輪流值日,擔任小圖書管理員。起初可以挑選工作責任心強、耐心細致的同學先行管理,積累一定經(jīng)驗以后,由這些同學對全體同學進行培訓,最后讓所有的同學都學會管理,都參與管理。管理圖書的主要工作是清點歸類、擺放整齊、修補破損、整理衛(wèi)生等。因為是自行借閱,學生讀完后很容易把圖書擺放得次序錯亂,給后來其他同學找書造成困難,所有歸類擺放需要天天多次進行,工作量比較大。為了不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每個閱覽架可以同時安排多名同學值日,每人負責整理一類,熟練以后,課間用幾分鐘就能夠完成。
自行借閱的方式是,學生只要在登記簿相應的書名后面簽上自己的姓名、班級和借閱日期,就可以隨時在任何一個閱覽架上借走書刊??梢栽陂営[架旁邊讀,也可以拿到教室里讀,還可以拿回自己家里讀,讀完了送到原來的閱覽架上,寫上歸還日期就行了。
實施這項實驗的基本思路就是“以學生為本”。對于開放式課外閱讀的實施,大家普遍擔心的是,如果沒有圖書管理員,學生會借了書不還,或者把書給弄壞了?!耙詫W生為本”就是充分信賴學生。我們相信,天真爛漫的孩子不會拿走了書刊不還,也絕對不會故意毀損書刊的。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
“以學生為本”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和呵護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本來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可過多的要求和限制反而會適得其反。開放式閱讀改變了專家和教師為學生推薦課外讀物的單一模式,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學生不需要通過圖書管理員就能直接接觸書刊,他們可以在書架上自由取閱,隨意瀏覽,直至挑選出自己最喜歡閱讀的書刊。這種方式還能使學生產(chǎn)生一種新奇感,進一步刺激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求知欲望,非常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以學生為本”還要千方百計為學生提供閱讀方便。我們把書刊整整齊齊地放在圖書館和閱覽室,最基本的思路往往是為了管理方便,其實也就是為了管理者的方便,但是并沒有想到閱讀者是否方便。目前有些小學,特別是農(nóng)村小學,辦學條件相對落后,短時期內(nèi)還不可能配齊足夠的圖書,有的學校即使有圖書,也常常因為沒有管理人員而不對學生開放圖書館和閱覽室。實施開放式閱讀,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圖書資源,做到“人人有書讀”,同時,隨時隨地的借閱方式,又做到了“處處是教室”。
實施開放式課外閱讀還可以跟圖書交流和捐贈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和教師們可隨時將自己的書刊放在閱覽架上供其他人借閱,也可以永久地捐贈給學校,只要在“書刊目錄和借閱登記簿”上登記即可。這種做法可以讓同學們互通有無,相互交流,最大限度地做到資源共享,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互幫互助精神。
當然,實施開放式課外閱讀并不是學校撒手不管。一是要通過觀察和調(diào)查,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給予滿足;二是要根據(jù)學生的借閱量來了解他們喜歡哪些圖書,定期地補充和更新;三是要盡量不斷地擴大圖書的數(shù)量和種類。
高桂蓮,教師,現(xiàn)居山東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