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王寒
最是天臺云錦杜鵑美
□ 文、圖/王寒
我是相信命運的。當年我住在老臺州師專的教工宿舍,地名就叫望天臺,而我調(diào)入報社,編的第一個版面就是文學(xué)副刊《華頂》—華頂為浙江天臺山上一高峰。華者,花也。華頂,即花之頂。五月云錦杜鵑開時,華頂更加實至名歸。所以,我成為天臺媳婦,也是命中注定的事。
立夏時節(jié),正是江南的暮春,紅紅白白的花朵,繽紛在五月的天空下。若論此時的花魁,當屬天臺華頂山上的云錦杜鵑,此花一開,占盡百花風頭。今年,云錦杜鵑盛放時,恰逢五一假期,成千上萬的人,涌到華頂探花,從山底到山上,十幾公里的山道上,上千輛車子堵成長龍,蔚為壯觀。
云錦杜鵑長在華頂山上,承受著陽光和雨露,滿樹繁花,似錦如緞,開花時,坦然而華美,有排山倒海的氣勢。它的花朵碩大而豐腴,每株開花上千朵,有大紅、粉紅、銀白、紫紅,真可謂詫紫嫣紅?!扒蚕嘞虮?,萬朵互低昂”,若論氣勢,那蓬蓬勃勃的精氣神競向云天高歌。都說牡丹華美,但比起云錦杜鵑,牡丹或許要遜色幾分。它全盛開放時的美艷,勝過最旖旎華麗的霞光。現(xiàn)代詩人曹天風當年游了華頂,被云錦杜鵑之花勢“震”住了,寫了首《國花擬》:“野人生性狂如許,欲薦杜鵑作國花?!彼J為云錦杜鵑之美,無花能出其右,理當為國花。這話未免有點感情沖動,但見其愛花愛到極致,焉能做到冷靜如斯?
云錦杜鵑不獨天臺有,我在云南、四川也見到過,但樹齡二百年以上的古樹群,惟天臺山獨有,說它“蒼干如松
柏,花姿若牡丹”并非虛言,黝黑如鐵、虬曲蒼老的樹干,襯著青春嬌媚的花顏。五月暮春,天臺的佛宗、道源、唐詩之路、它的傳奇,它的一切的一切,都讓位給了云錦杜鵑。五月暮春,天下名山里,也沒有一座山能像天臺山一樣,那般的華麗和詩意—三千畝云錦杜鵑開成花海,整座華頂山,被都云錦杜鵑的熱情所燃燒,仿佛一下子完成了整個春天。
外地的朋友問我,江南最美的暮春在哪里。我告訴他們,就在開滿云錦杜鵑的天臺山。這座被歷朝歷代幾千位詩人吟詠過的名山,這座曾出沒過無數(shù)高僧、名道、隱士的仙山,這座唐詩之路的終點站,承載著厚重的人文和爛漫的詩意。我尤其偏愛葛玄仙圃、太白讀書堂前的云錦杜鵑,可以想像,當年云錦杜鵑開出云蒸霞蔚的碩大花朵時,仙風道骨的葛玄如何在花下品茗,浪漫不羈的李白又是如何大發(fā)詩興的。
云錦杜鵑之美,不僅在于華麗,還在于它的性靈。若推世間性靈之花,云錦杜鵑是當之無愧的,她七月孕蕾,經(jīng)過秋冬兩季的孕育和洗禮,在春天來臨時蓄勢待發(fā),直到暮春時節(jié)才開花。從蓓蕾到綻放,需要孕育整整十個月,而且蓄積的時間越是久長,開放起來越是美麗。經(jīng)歷過十月懷胎,經(jīng)歷過風霜雨雪,才迎來她風華絕代的綻放。
云錦杜鵑還是一種與佛有緣的花,相傳云錦杜鵑來自印度,梵語稱“古娑欏樹”,它是華頂講寺一位高僧不遠萬里從天竺帶來,因了這樣的傳說,云錦杜鵑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一方水土育一方花,也許,只有佛宗道源的天臺山,才能開出如此深情、如此美艷的性靈之花。
我喜歡極了云錦杜鵑,十幾年了赴云錦杜鵑之約,似乎成了一個年度的生命主題,如果某一年沒能如期去探花,總是悵然若失,好像整個春天都虛度了。如果有來生,我愿意化作華頂山上的花樹,搖曳著深沉厚重而又自由奔放的靈魂,開在五月最醇美的陽光下。
若推世間性靈之花,云錦杜鵑是當之無愧的,她七月孕蕾,經(jīng)過秋冬兩季的孕育和洗禮,在春天來臨時蓄勢待發(fā),直到暮春時節(jié)才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