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宇勤
農(nóng)歷四月初五的時候,?;蕦m開始有戲班子唱戲了。冷清了一年的戲臺重新熱鬧起來,附近幾個村的人們都往?;蕦m趕。?;蚀蟮凵竦钋暗南慊鹨脖绕綍r要旺了很多,跪拜在簡易蒲團上的男女老少無法計數(shù),鞭炮聲、祝禱聲、卜卦聲、搖簽聲,此起彼伏。
?;蚀蟮郏ǜ浇拇迕裼袝r候也叫牛王老爺)的生日是在四月初八,但照例,廟里管事的人會將集中朝拜和唱戲的時間前后延展三天。說“廟”似乎有點不確切。?;蕦m,應(yīng)該算是個道教的場所。從“?;世蠣敗边@個信士對主神的稱呼來看,這種宗教似乎更有點地方色彩。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一些地方都自發(fā)供奉有限于某一地域范圍內(nèi)的老爺、大王之類的地方神祇,以仰山廟、福主祠、大王廟等形式出現(xiàn)。
在宗教典籍和各地的道觀廟宇中,供奉“?;省钡乃坪醪⒉欢?。但在我所生活的這個江西以西湖南以東的贛西小城,竟然有多處村落里建有歷史久遠的?;蕦m。這里面,似乎很有些奧妙值得探討。
按道理,人與牛的感情自然稱得上是很親近的。人類尤其是在農(nóng)耕文明時期的人類,對牛應(yīng)該是有著天然的親近與愛護。有的時候,牛甚至與農(nóng)民相依為命,這其中的感情,遠不是一般的人與家畜之間的感情。在很多個歷史時期,偷牛、私宰耕牛,都是很嚴重的刑事罪行。在更多的故事里面,神話以及民間傳說都與牛有著密切關(guān)聯(lián)。例如,太上老君的青牛,牛郎織女故事里的老牛,等等。但在另一方面,可能人們在對耕牛辛勤勞作的感激、憐愛、親近之外,對于牛(尤其是野牛、水牛等)的強壯和力量還有著一種特別的崇敬。于是乎,牛在人類的心目中成了位置不低的一種動物甚至是崇拜的對象。例如,西游記里,那先后出場的幾個牛精都還有點道行,受尊敬的程度和“正統(tǒng)化”似乎也不低。孫悟空是與牛魔王結(jié)拜兄弟而不是與其他精怪,它為什么不與什么豬魔王狗魔王結(jié)拜?當然,這是閑話。
即使如此,但是要將牛作為宗教主角,并上升為神祇,專門建立場所供奉,千百年香火不絕,卻也確實不多見。
對牛的崇拜,可能還可以上溯到遠古時代。傳說中,蚩尤就面如牛首,他帶領(lǐng)的氏族基本上就是以牛和鳥為圖騰的。傳說中,甚至蚩尤的部隊在裝束上都有頭戴牛角的情況??赡苷浅鲇谶@個原因,在一些研究地方文化的專家看來,萍鄉(xiāng)這個小城與蚩尤、與炎帝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一些古城遺址和楚文化在這里留了下來,甚至這個?;蕦m就與蚩尤有點直接的關(guān)聯(lián)。
很多事情不可深究。就在?;蕦m相隔幾十公里遠的湖南株洲,還有規(guī)模宏大的炎帝陵,每年接受各地炎黃子孫的朝拜。既然炎帝就在這附近,蚩尤與這里有點關(guān)系也未嘗不可能。
不管可能不可能,遠古的部落之戰(zhàn)都早已經(jīng)煙塵散盡。但戰(zhàn)爭沒了,疾病卻還在。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甚至在醫(yī)療科學(xué)發(fā)達如今天的現(xiàn)在,還是有不少人或者因為錢的原因、或者因為科學(xué)領(lǐng)域已經(jīng)無藥可醫(yī)的原因,在生病的時候轉(zhuǎn)向宗教場所求助。?;蕦m的藥簽在方圓百里范圍內(nèi)都很有名氣。有醫(yī)學(xué)專家對那里的藥簽進行過考證,發(fā)現(xiàn)不少都是有根有據(jù)的古方、驗方?;蛟S,人們相信,既然神農(nóng)嘗百草,為民眾找到了治病救命的藥,同樣吃百草的牛神,也能給大家?guī)碇斡膊〉南M伞?/p>
到牛皇宮求簽治病,就算是信奉牛皇大帝了。信奉牛皇大帝不需要遵守其他戒律,也不像信奉佛教一樣講究吃素。但與牛相關(guān)的東西是萬萬不能吃的。父親腿疼,曾在牛皇宮求過藥方,從此十幾年來都不吃牛肉。
與其他廟宇道觀一樣,我記得?;蕦m里也有鐘鼓。與其他宗教場所的大鼓唯一不同的是,鼓面上寫有兩行大字:此鼓牛皮做不成……。與其他廟宇道觀一樣,我記得?;蕦m里也供奉有其他神祇。如孔圣人,華天大帝,甚至還有一個仰山大王的神像,但都是在側(cè)位了,主神只能是?;蚀蟮?。而可能由于牛皇宮偏重施藥救人的緣故,偏殿里供奉的財神、藥王、壽星等神位,則是將藥王菩薩放在了中間。
其實,宗教活動之外,?;蕦m留給大家更多印象的,還是那里的戲。印象中,?;蕦m每年四月唱戲的活動幾乎年年都沒有中斷,京劇,地方戲,皮影,年年不同。甚至有幾年還是幾個不同的戲班子、幾個不同戲種輪番表演。
戲臺就在神像正殿的對面,到了牛皇大帝生日前后了,戲臺一裝扮起來,附近的村民就開始盼望著鑼鼓響。白天的時候已經(jīng)有不少老人溜達過去看著戲班人員忙碌布景。吃過晚飯,勞作一天的中年青年也便都趕往牛皇宮了。戲臺與?;实钪g就一個天井空地的位置,場地并不大,觀眾卻很不少。那人擠人的場面,加上附近村民擺到演出場地來賣冰棒瓜子茶葉蛋的流動攤點,與我后來見到的大型廟會情景倒有幾分相似了??磻虻娜伺加袔У首拥模畮桌锫纷呦聛?,帶個凳子畢竟不方便。沒有凳子,大家便從家里帶一把干稻草,到了看戲的地方墊屁股底下席地而坐。能在?;蕦m旁邊的村民家借到一張板凳的人是幸福的。更多的人站著。但站著也絲毫不減看戲的熱情。
戲臺上照例是幾根柱子、幾幅對聯(lián),后方兩個門洞供演員出入,一邊寫著“出將”一邊寫著“入相”。與其他地方戲臺不同的是,戲臺正上方橫匾上四個大字:神歡人樂。戲臺下方,每日有人在溝通好之后就貼上一張紅紙:恭請貴團精彩演出《富貴滿堂》(或其他劇目名)酬謝?;蕦m列列尊神殿前。信士某某某于四月某日捐獻。這樣說來,?;蕦m的戲主要是演唱給神靈欣賞的,至于附近的人,則是跟隨著神靈一起觀看了。
演出開始,喝彩聲、叫好聲自然不斷,那觀眾與演出者互動的場面,很是感人。演出結(jié)束后,常有觀眾要求加演一段,表演者也不計較演出費用,馬上就加了一小節(jié)黃段子。那一次是皮影戲,段子里說:夫妻兩人外出游玩,妻子到草叢里小便,被蛇咬到了下體,然后不停在那里叫,哎呀哎呀,哪里不好咬,你怎么就偏偏咬這里嘛。你咬手也好嘛,咬腳也好嘛,怎么偏偏咬這里呢。語言表情,惟妙惟肖,真難為了表演者,就幾個簡單的影子,將情形與神態(tài)表現(xiàn)得這么逼真。當然這里面可能主要還是靠表演者口頭配音達到的效果。這類即興的段子基本都帶點男女情事,當著?;蚀蟮鄣拿?,演員和觀眾都沒什么低俗的想法,無非圖個樂呵。endprint
我記得加演前面所說的黃段子那次是一個外地的皮影戲團,表演者用濃郁的方言配音,聽來別有韻味。
但事實上,我們附近幾個村里,就有不少的皮影表演藝人(我至今不明白?;蕦m管事的人那年為什么會舍近求遠到外地請表演團隊?;蛟S,是請其他劇團的時候一并帶過來的?)。
皮影戲在我們的口中不叫皮影,而叫“影子戲”,據(jù)說是一種廣泛流傳的古老而獨特的民間戲曲藝術(shù)了,由皮影藝人操作紙制或者皮制的影人,通過燈光將影像透映于幕簾上,并配以音樂和唱念來表演劇情。它的演出裝備輕便,唱腔豐富,優(yōu)美,表演精彩動人。不論在劇場里還是在大廳、廣場、庭院、普通居室內(nèi),架起影窗簾和燈箱就能開戲。皮影戲的道具主要是影窗,俗稱“亮子”,一般高1米,寬2米,以便單人操作。影窗以竹桿做架,以白紙或白布做幕,掛油燈或電燈一盞,用以映射影人。影人分頭、身兩部分,頭身分離,根據(jù)劇中人物需要而臨時組合。頭部有盔帽,也是臨時組合。身部、四肢皆著服飾。演出時,前臺一人或二人操作皮影進行表演,并承擔(dān)角色的唱念,后臺三至五人伴奏并承擔(dān)角色的唱念。萍鄉(xiāng)本地的皮影戲唱腔主要是漢劇調(diào),粗獷高亢,獨具風(fēng)格。
我記得家鄉(xiāng)萍鄉(xiāng)上栗皮影戲的內(nèi)容相當豐富,傳統(tǒng)劇目以文武兼?zhèn)涞纳裨拕橹?。常見的傳統(tǒng)劇目有《西廂記》、《白蛇傳》、《三國演義》、《封神榜》、《楊家將》、《岳飛傳》等等。這些傳統(tǒng)劇目不但能表現(xiàn)人物,而且以皮影戲獨有的特技,表演呼風(fēng)喚雨,騰云駕霧,神逸變幻。上演時鑼鼓齊鳴,影人槍來劍往,上下翻騰,非常熱鬧。有時車船馬轎,奇妖怪獸,飛天入地,隱身變形,噴煙吐火,劈山倒海都能表現(xiàn)出來。
看完戲后,人潮蜂擁而出。出了?;蕦m就是鄉(xiāng)間小路,甚至是田埂菜地,沒有任何燈光,一不注意,黑夜中還真辨認不出方向。有一次看戲時我沒有跟隨大人,一個人在散場后總想著跟著人群走就沒關(guān)系。卻忘記了,走了一段以后,鄉(xiāng)間小路變成更小的路,一大群的人就分成了小群,每小群走的方向都不一樣。那夜黑得實在可以,七八歲的我已經(jīng)完全不認識路了,硬著頭皮跟定一個看上去有點眼熟的小伙(像是本村的青年)走啊走,也不知道要開口詢問。走了八九里路,大家發(fā)現(xiàn)了我不對勁,主動問起我來,我這才知道自己走錯了方向。等到別人問清楚我家的地址,送我回到通往我家那個村的小路上時,早已經(jīng)是深夜。這一次,父母沒有責(zé)罵我走錯路,反而不斷念叨感謝?;蚀蟮郾S游移桨不丶摇?/p>
關(guān)于牛,關(guān)于與祈福、儀式有關(guān)的牛,或許我們還應(yīng)該說說牛帶茶燈表演的民俗。
在元代的戲曲登峰造極時,在贛西上栗的土地上,也有一種戲曲如泥土中的野花,悄然地發(fā)芽,恣意地綻放。它就是上栗地區(qū)特有的牛帶茶燈。進入正月,這一片贛西的農(nóng)村地區(qū)牛帶茶燈表演就開始走村串戶熱鬧起來了。那些沒有任何雕飾的聲音在田間唱起。“小小一擔(dān)柴,擔(dān)到貴府來……”,這是傳統(tǒng)牛帶茶燈表演《武吉賣柴》的開頭,幾十句唱詞中,竟然同時包含有上栗語系、醴陵語系和瀏陽語系等三種方言的雜糅,顯得如此質(zhì)樸和親切。
牛帶茶燈是書面語言。我們更多的時候?qū)⑺Q呼為牛燈。與之相對應(yīng)的,還有龍燈,獅燈等等。
在我居住的上栗鄉(xiāng)村,鄰近幾個地區(qū)的民間燈彩都很活躍。民諺有云:“三十晚上咯火,十五晚上咯燈?!贝迕駛儾坏矚g欣賞觀看牛燈表演,甚至很多村民自己都會制作牛燈和表演。只需用竹篾扎好一頭黃牛的形狀,在篾制黃牛的身上糊上紙張就制成了牛燈。制作好牛燈后,還要弄來一架木犁,配以鑼鼓、嗩吶、二胡等民俗樂器,多人表演歌唱。整個耍牛燈的表演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農(nóng)民耕地犁田的過程,在表演過程中穿插一些歷史故事和鄉(xiāng)間笑話。這種方言道白、有歌有舞、自娛自樂的民間表演傾注了很多村民們的熱情,上世紀80年代,僅上栗縣長平鄉(xiāng)一個鄉(xiāng)鎮(zhèn)就有150多名會耍牛燈的民間藝人,他們?nèi)粘8鳎汗?jié)時耍起牛燈圖個高興、熱鬧、喜慶。
資料記載,牛帶茶燈最初由兩人表演,一人在前提著牛燈,一人在后扶犁邊歌邊舞。歌詞祈禱五谷豐登、國泰民安。表演的形式和內(nèi)容到乾隆年間就已經(jīng)逐漸定型,表演中加入了配器、歌舞、唱白、故事等元素,成為綜合性的連綴節(jié)目。到了清末,又吸收進了湖南花鼓調(diào)的元素,表現(xiàn)形式更加活潑。表演內(nèi)容豐富,分漁、樵、耕、讀四個段落,每段含一個小故事,“漁”為《太公釣魚》,“樵”為《武吉賣柴》,“耕”為《三伢子犁田》、《楊氏送飯》,“讀”為《送春》又叫《春鑼》、《贊土地》、《打大卦》等,前后由采茶女表演《茶女采茶》首尾呼應(yīng)。這些曲目,或吉祥或熱烈,或祥和或奔放,藝人們用飽滿的情緒直率誠摯地反映這一方水土中這一方人的生產(chǎn)和生活情趣,場面喜慶熱鬧,激發(fā)了鄉(xiāng)人們對即將到來的春天的希望和熱情,也表達出大家對吉祥如意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贊土地》曲目中,表演者就直抒胸臆:“土地老子進門來拜年,恭喜府上掛金錢,掛金錢來掛金錢,榮華富貴萬萬年?!薄巴恋乩型恋乩?,土地佬子戴十寶,一寶風(fēng)調(diào)雨順,二寶國泰民安,三寶三賀喜禮,四寶四季發(fā)財……。”
這土生土長、就地取材、質(zhì)樸無華的農(nóng)家語言和鄉(xiāng)土文化,八百多年來一直在上栗的村落間傳承,并影響輻射到本省的萬載、湘東、蘆溪、安源以及湖南的醴陵、瀏陽、茶陵等周邊地區(qū),成為了一種獨特的年俗娛樂文化。前幾年,還被列入了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有時候我也很奇怪,為什么獨獨在這個贛西地區(qū)流行著以牛為形的燈彩,為什么有那么多好看的形狀諸如花朵、云彩甚至是老虎獅子之類不被選作燈彩的外形而偏偏選擇了黃牛的形狀?;蛟S,這種選擇與?;蕦m的熱鬧一樣,本身就是一種信仰,一種追求,一種儀式吧。牛,承載了人們對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太多的祈盼;耕作,表達了人們對于糧食、對于土地太多的感恩與敬畏。在饑餓的恐懼下,即使最細微的儀式和器物都承擔(dān)著向上天討生活的寄寓。正因為如此,每家每戶迎來牛帶茶燈到家門前表演時,都要一如祭祀般點燃香燭、鳴放鞭炮迎接,并且刁鉆的主婦們,總是想方設(shè)法要將鞭炮扔到紙糊的牛燈上去,希望爆竹能將牛燈給燒著了。在傳說里,能在自家將牛燈給點燃,那是最吉祥的事情。這種做法,顯然已經(jīng)不是把牛帶茶燈作為一種表演,而是一種宗教儀式了。
牛,在最簡樸的娛樂活動中再一次上升為了神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