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評刊
來信截至 2014年5月31日
@盼盼要靠譜
關于《太行山脈影響下的華北暴雨分型》一文,我認為文章提供的數據和結論都不具有足夠的說服力。對多少個暴雨個例進行了統(tǒng)計?其中每個類型各占多少?每種類型進行合成后是不是應該進行詳細的大尺度和中尺度分析?既然認為山脈地形對暴雨有影響,可否進行地形敏感性試驗來驗證一些結論?即便此文屬于短論,還是覺得本文所能表達的信息量過少,深度不夠。
回復(from作者)
非常感謝這位讀者就文章提出疑問和建議,就相關問題回復如下。作者對太行山暴雨分型天氣學模型的建立、太行山地形敏感性試驗等方面均已作了研究分析。因為篇幅所限,本文僅介紹了分型情況。
太行山暴雨分型過程中,通過對中國740臺站逐日降水觀測資料(1951—2011年)分析,太行山以東暴雨型挑選個例51個,其中A型個例22個,B型個例29個;太行山以西暴雨型共挑選個例12個;山區(qū)型暴雨7個;太行山兩側暴雨型8個;過山時減弱型暴雨6個。作者對每種型態(tài)下的典型個例進行了天氣學診斷,建立了不同分型暴雨的天氣學模型,以期為太行山暴雨預報提供著眼點。作者通過數值模擬,進行了太行山地形敏感性試驗,認為太行山地形在暴雨天氣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作用,影響暴雨的落區(qū)、強度和移動等。對于不同型態(tài)暴雨過程,地形的作用有不同的體現,在太行山以東型A型和B型暴雨過程中,山脈的抬升作用導致垂直環(huán)流發(fā)生變化,上升運動及低層輻合的強度發(fā)生變化,從而影響了降水的強度,山脈的阻擋作用減慢了降水系統(tǒng)的移動速度,進而改變了暴雨中心的落區(qū),太行山地形是山區(qū)型暴雨形成的主要原因。
@夏旭東0
在《流域水文氣象耦合的洪水預報研究及應用進展》4.2節(jié)雷達定量降水估算(QPE)與洪水預報的耦合中,作者提到了雷達估測降水的降水峰值預報存在滯后性。但是,我覺得可以結合快速更新同化預報系統(tǒng)(WARRS)的預報,并在算法上做一些處理,那么,在降水峰值預報延遲方面有所緩解。如圖為浙江省氣象局的雷達估測降水預報系統(tǒng),在去年的臺風菲特帶來的倒槽強降水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回復(from作者)
針對讀者所提到的“雷達估測降水的降水峰值預報存在滯后性?!蔽恼滤傅牟皇墙邓A報的滯后性,而是經過擾動的多組雷達估算降水數據輸入水文模型后,模擬的洪峰出現滯后。具體可以參見參考文獻[33](張利平等,2012)。
@中國氣象愛好者
本期在選題上,似乎就兩塊,一塊是數據或模式,另一塊是中尺度研究,理論性太強,相對而言,面向應用的就弱了。地域上,偏重長江流域,僅提了一下華北,對于暴雨最多的華南卻沒有涉及。敘述上,以純理論為主,案例很少。若加上案例,文章會更生動,讀者印象也會更深。
回復(from編輯部)
本期論文以中國氣象局武漢暴雨研究所的成果為主,而這些成果,最重要的是針對論文首頁左下角標注的資助課題負責,我們和這位評刊人一樣,希望給出涵蓋所有類型的暴雨及研究的完整專輯。最新一期《熱帶氣象學報》(2014年2期)第一篇文章,編輯部編輯和科學家一道給出科學選題的全面進展分析,也許也是我們減少遺憾的努力方向。
@original棋子燈花
《氣象科技進展》一刊中的“主編語”與“文獻計量分析”是一個不錯的部分,前者能夠讓讀者了解到該期刊物內容的重要性,后者能夠讓讀者更加有針對性地去了解閱讀相關內容,相信不少讀者跟我感覺相同。
建議以后每期都針對該期的主題內容列出被引最多的文章,能分中文期刊英文期刊當然更好,這會讓讀者有更多的可選性,更適合于不同層次的讀者,提高刊物可讀性。
回復(from編輯部)
感謝你對這兩個欄目的認可?!爸骶幷Z”是本刊最大的特色之一,是主編與讀者交流、為讀者提供信息的重要途徑?!拔墨I計量分析”則是編輯部依托中國氣象局圖書館為讀者奉獻的每期主要關注領域的文獻計量分析信息。
自創(chuàng)刊以來,每期都會針對當期主題,根據數據庫檢索,在P3和P5頁給出外文及中文期刊被引頻次最多的文獻排名,歡迎瀏覽已發(fā)表的卷期。
@達達愛插畫
感覺“科學觀察”欄目和“閱讀”欄目中的“編輯選編”這兩個模塊性質上差不多。前者主要國外為主,后者主要以國內為主,這兩者能否融合一下呢?不然顯得有點雜亂。很喜歡新書架和媒體掃描推薦的各種書,都是最跟進時代步伐的,了解氣象前沿很有幫助。
回復(from編輯部)
“科學觀察”欄目主要分3部分,其中“讀圖”和“數字”是從國內外各種媒體、報告中提煉出來的有關于大氣科學及交叉學科的新鮮資訊,涉獵較廣,偏重于圖文并茂和量化的進展及結果,特別關注氣象對社會的影響和相關學科的進展對氣象界的啟發(fā)等;“閱讀”欄目中的“編輯選編”則更多關注本學科原創(chuàng)新進展,來自最新發(fā)表在國內外影響力最大的自然科學/大氣科學類期刊的科學論文。幾個欄目各有側重,旨在從不同的視角為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