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唐代白話詩歌語料的利用

      2014-03-03 10:01:49盧巧琴王燕紅
      關(guān)鍵詞:梵志白話詩寒山

      盧巧琴,王燕紅

      (浙江經(jīng)濟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a.文化藝術(shù)學院;b.科研處,浙江 杭州310018)

      以王梵志、寒山、龐蘊等人詩作為代表的唐代白話詩歌,不僅豐富了中國詩學的內(nèi)容與方式,也雅化了禪宗史的涵義。唐代白話詩作者構(gòu)成復(fù)雜,多有偽托、嫁名之作,且有較多詩作年代難以確考,這給語料的直接征引造成不少障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漢語史、語言學、敦煌學、白話文學甚至是哲學的研究結(jié)論。學界對唐代白話詩歌語料的利用問題迄今為止仍缺乏系統(tǒng)關(guān)注。本文以托名王梵志、寒山詩為例,通過與同時期的其他語料作橫向比較來區(qū)分同時語料與后時語料,從語言內(nèi)、外兩方面對唐代白話詩歌語料利用問題作具體闡述。

      一、唐代白話詩概述

      語言文字及其結(jié)構(gòu)層次規(guī)約著文本意義豐盈的解釋力和解釋的靈活性。在輝煌而卓然自立的中國傳統(tǒng)詩林中,詩家總是想方設(shè)法讓自己選擇到的語言能對詩句詩篇意蘊生成的深層解釋起到最重要的作用,并能讓意義無限生發(fā)后上揚到美學層次。但有唐一代的白話詩派卻長時間地標榜去文人化的寫作,傾向于在詩中使用現(xiàn)實生活中俚俗的口語,通過白描、敘述、議論等手法不拘格律地直抒胸臆〔1〕。雖然并非所有的白話詩都可隸屬于白話詩派,但白話詩的內(nèi)容及其作者都與佛學聯(lián)系緊密〔2〕。項楚先生的這一論斷可作為進一步理解和闡釋唐代白話詩歌之梯航。習禪的中原文人如王維、白居易、元稹、羅隱等常在詩文中自覺不自覺地流露出皈依的意趣,李白、杜甫的一些語言淺切、意蘊豐厚的詩作也被不少學者稱為白話詩。唐代白話詩流布地域廣袤,南及天臺,北到西北邊陲敦煌,作為其代表的王梵志作品在敦煌大量留存,寒山詩的寫作卻主要在南方。其他作者則以僧侶與民間知識分子為主,他們基本在社會底層活動,一般不見于正史記載,多出現(xiàn)于逸聞趣事甚至傳說中。

      二、唐代白話詩歌冠名情況

      雖然《全唐詩》未收王梵志詩,但王梵志的民間景仰者甚眾,承其嗣者首推寒山。寒山又與豐干、拾得兩人交往甚密。這樣口耳相傳、世代相襲,加上寒山特殊的題壁書寫的詩作留存方式,使得許多白話詩作的年代難以確考,托名、孱入之作無法辨析。如釋亡名的作品,被后人移花接木冠于王梵志名下;而實產(chǎn)生于初唐如《大乘讃》、《行路易》等作品,卻被歸于南北朝時期的寶志、傅大士名下?!吧倌陮W書劍”一詩一直被收在“拾得錄”,臺灣學者陳慧劍(1978)考證后認為當為寒山所作①;“醒世詩”(急急忙忙苦追求)在《四庫全書》中則被列在《寒山子詩集》,但從其他史籍記載、禪宗文獻及詩作總體語言風格來看,此詩極有可能為明代學者羅洪先所作〔3〕,只是今人在整理寒山詩時,仍將此詩補入。如錢學烈《寒山詩校注》將之作為“佚一二”,標名為“急急”②;項楚將其列入“寒山佚詩”,依首句而題為“急急忙忙苦追求”,并作說明:“此首載于四庫全書本《寒山詩集》”〔4〕。由上可知,托名某人所作的唐代白話詩,在考證前實在不能輕易地將其作為與此人生活年代相對應(yīng)的語料來使用。

      三、唐代白話詩歌語料的鑒別利用方法

      唐代白話詩的語言抒寫帶有很大的隨意性,語料年代參差不齊,研究時必須先甄別、后利用。語料鑒別一般可從文獻學入手,逐步轉(zhuǎn)向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剖析,語言學的考察則更為細致具體。以下僅從語言組織方式、文字、詞匯等方面對其展開考察。

      (一)語言組織方式的考察

      索緒爾堅持“語言符號是任意的”,但“語言的意義需要在使用中形成”〔5〕,語言組織的手段亦必有規(guī)律可尋。唐代白話詩句式基本以五言居多,王梵志、寒山的作品大多如此。前文提及的嫁名于寒山的《醒世詩》,則通篇為七言句: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冷冷度春秋。朝朝暮暮營活計,悶悶昏昏白了頭。

      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萬萬千千不肯修。

      這首《醒世詩》《全唐詩》未收,《四庫全書》將其編入集部二別集類一《寒山子詩集》,但《四部叢刊初編》、日本宮內(nèi)省圖書寮藏《寒山詩集豐干拾得詩附》、日本正中年間刊本《寒山詩》等版本未見收錄。此詩共8 句,每句均以AABB 式語詞開頭。AABB 式語詞在唐代詩歌中開始出現(xiàn)但并不多見,這可以從《全唐詩》中獲取有效信息。在講究平仄、對仗、用典的七律中,相對緊湊的語境并未給AABB式語詞太多亮相的平臺,即便是歌行體也一樣如此。縱觀有唐一代歌行體的代表性作品,一樣少見AABB 式語詞之蹤影。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白居易《長恨歌》、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與《兵車行》、高適《燕歌行》等詩中均未見。白居易《琵琶行》有四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逼渲械摹班朽星星小彪m為AABB式,但其是綜合前兩句的“嘈嘈”、“切切”蟬聯(lián)而成,不存在獨立架構(gòu)的語境。劉希夷《代悲白頭吟》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之感懷不過是通篇26 句中的2 句,后一AABB 式“歲歲年年”也不過是前一AABB 式“年年歲歲”的簡單逆序。盧照鄰《長安古意》中的“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似乎要比劉希夷的表達多樣一些。但這首作者、年代尚不確切的《醒世詩》,卻是每句使用不同的AABB 式語詞,且其組建單元AB 式可為名詞(朝暮)、形容詞(寒冷)、動詞(煩惱)等,使用的詞類比較豐富。其中有些AABB 式語詞,唐代文獻中尚未見大量使用,如“是是非非”,較早的例證見于北宋曹洞宗僧丹霞子淳的《林泉老人評唱丹霞淳禪師頌古虛堂集》:“休從兔角詢長短,莫向空花問淺深。是是非非何日了,本無過現(xiàn)可縈心”。從語詞及其組合方式來看,這首以不同的AABB 式語詞起句、然后一氣呵成的《醒世詩》,與以五言為主、多見俗詞俚語的“寒山體”明顯有別。

      (二)文字學考察

      文獻文字,包括正字與俗字,可能都會有時代性與區(qū)域性,所以當文本的文字自然排列時,就可從中獲取一些語言信息〔6〕。王梵志詩堪稱唐代白話詩的典型,從其敦煌所出三卷本詩集的情況看,有許多唐以前不常見的俗字。我們可從三卷本橫陳雜出的俗字中,捕捉些許有關(guān)詩作年代的痕跡。如“趂”,在三卷本中有2 例,“每日趂齋家,即禮七拜佛”(二十五首③)、“別覓好時對,趂卻莫交住”(三十八首)。“趂”即“趁”,《玉篇·走部》曰:“趂,同上(趁)俗?!薄摆f”的早期用例可在隋朝的翻譯文獻中檢得:“何以故?我既不被他人趂.逐,而入山林,亦復(fù)不為怨敵所駈,亦非他奪王位而走,又亦不求往昔古仙而欲還退,是故我今不取王語”(隋阇那崛多譯《佛本行集經(jīng)》卷二十三,T03no190p762b27-c1)④。而在他處,阇那崛多選擇用“趁”:“所獵之處,見一鼉蟲,趁而殺之,即剝其皮,內(nèi)水中煮,其欲向熟,汁便竭盡”(隋阇那崛多譯《佛本行集經(jīng)》卷十二,T03no190p708a23-25)。玄應(yīng)為“趁而”作注云:“趁,逐也?!蹲胛摹吩脐P(guān)西以逐物為趂也。”(唐玄應(yīng)撰《一切經(jīng)音義》卷五十六,T54no2128p679c18)俗字中的一部分是帶地方性的〔7〕,在其產(chǎn)生之初尤其如此?!摆f”至唐代用例漸多,如:

      (1)爾時國王依臣所請,趂卻旃茶羅,安置摩納婆,亦回聚落訖。(唐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十四,T24no1450p173a26-27)

      (2)意取鈍滯,不能迅速趂及火旋,故云定眼。(唐宗密撰《圓覺經(jīng)大疏釋義鈔》卷九,X09no 245p649a23-24//Z1:14p395b2-3//R14p789b2-3)

      (3)師曰:“如狂狗趂塊,師子咬人,經(jīng)律論是自性用,讀誦者是性法?!?唐慧海撰《諸方門人參問 語 錄》 卷 一, X63no1224p25a12-13//Z2:15p427c18-d1//R110p854a18-b)

      中土典籍中,“趂”的較早用例是杜甫的《重過何氏五首》之一:“花妥鶯捎蝶,溪喧獺趂魚?!?/p>

      從“趂”的出現(xiàn)年代看,三卷本“王梵志”詩中第二十五首、第三十八首可能不會早于隋代。敦煌所出一卷本“王梵志”詩亦有“趂”1 例:“白日趂身名,兼能夜逐樂”(二七五首),表現(xiàn)出與三卷本相似的文字學傾向。

      (三)詞匯學考察

      唐代白話詩中的語詞有些在初唐時期可能應(yīng)用范圍尚不廣泛,如“尊人”、“儜惡”等。它們在法忍抄本王梵志詩中有用例,但在其他來源出處的王梵志詩中卻鮮見。如下舉幾例:

      【方丈】

      吾有方丈室,里有一雜物。(三三六首)

      “方丈”為寺院之正寢,因其狹小,故名。吉藏造《凈名玄論》有例:“今明第三釋宜可用之,但此經(jīng)正明容入,非不容入也。故高廣之座,來入方丈小室;方丈小室,容高廣之座。大小無有增減,而容入宛然,故是不思議也?!?吉藏造《凈名玄論》卷三,T38no1780p869b13-19)吉藏是由隋入唐的三論宗高僧,經(jīng)隋煬帝與唐高祖,唐武德六年(623 年)去世。宋道誠言“方丈”得名“始因唐顯慶年中,勅差衛(wèi)尉寺承李義表前融州黃水令王玄策往西域充使,至毘耶黎城東北四里許,維摩居士宅示疾之室,遺址迭石為之,王玄策躬以手板縱橫量之,得十笏,故號方丈”(宋道誠集《釋氏要覽》卷一,T54no2127p263b18-22))。唐義凈所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也有“方丈”例:“言直舍者,如方丈屋,廁在其中。”(卷十,T24no1451p247a20-21)它例尚有:“今歲得一本于智積院方丈,挍小池坊藏本而印行,時享和二壬戌年仲夏月?!?唐金剛智譯《般若守護十六善神王形體》 卷一,T21no1293p378c16-18)

      【波波】

      隱去來,勿浪波波走。(三五八首)

      在不同的時代,“波波”一詞的語用環(huán)境可能存在歷時性的細小差異。在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經(jīng)中有“有子有財,思惟波波,我自非我,何有子財”(西晉竺法護譯《佛說琉璃王經(jīng)》卷一,T14no513p784a17-20),南北朝蜀地憧州遷善寺沙門釋慧影抄撰《大智度論疏》中也有“波波”一詞:“復(fù)次是智慧已下。明智慧波波修,即有增勝故,說為生住;非無常生滅故,不說言滅”(釋慧影抄撰《大智度論疏》卷第十七,X46no791p869a12-13//Z 1:87p242b3-4//R87p483b3-4)。兩例中的“波波”均與“思惟、智慧”等抽象概念相關(guān),與其在禪宗文獻中的語境有異:

      (1)答:“頓悟者,凡夫迷時……心外覓佛,波波浪走?!?高麗智訥《高麗國普照禪師修心訣》卷一,T48no2020p1006c11-13)

      (2)參禪學道波波走,豈知自有顆明珠。(《普庵印肅禪師語錄》卷二,X69no1356p410b1-2//Z2:25p307b16-17//R120p613b16-17)

      (3)雪峯老人三到投子,九上洞山,兩腳波波奔走不歇。(惟康編《無文道燦禪師語錄》卷一,X69no1372p811a14-15//Z2B:23p 510a2-3//R150p1019a 2-3)

      (4)走得波波兩履穿,擔頭書卷未能捐。(《石田法熏禪師語錄》卷四,X70no1386p352 b13//Z2:27p36a18//R122p71a18)

      可見,“法忍抄本”中“波波”的語用環(huán)境跟禪宗文獻更為接近些。

      同被題為“王梵志”詩,敦煌所出一卷本與三卷本也有不同。一卷本在《宋史·藝文志》里有錄,排列在晚唐五代作家之間,共91 首,均為五言四句訓誡式短詩。其中很多語詞的較早用例,如“尊人”、“儜惡”、“斂手”、“兵奴”、“四大乖和”等,是在敦煌變文或唐代譯經(jīng)里出現(xiàn)的。

      【尊人】

      “尊人”原為動賓結(jié)構(gòu),常與“敬法”連用或互用?!白鹑恕背蔀槊~后,泛指“天中之尊,人中為上”者(西晉竺法護譯《漸備一切智德經(jīng)》四,T10no285p485c7-8)。這一用法在后漢譯經(jīng)中已見用例,如:“五百弟子,信龍為害,莫不涕淚,可惜尊人,為龍所害”(后漢曇果共康孟詳譯《中本起經(jīng)》卷一,T04no196p150b9-10)。三國時期延續(xù)了這一用法:“十五夜星中月,今觀尊人天雄”(吳支謙譯《佛說義足經(jīng)》卷二,T04no198p186a29-b1)。竺法護對“尊人”的解釋是:

      又問:“何謂尊人?”答曰:“睹一切法不可受持而不恐懼。”(西晉竺法護譯《佛說魔逆經(jīng)》卷一,T15no589p117b2-3)

      這樣的用法在西晉以后用例漸增:

      (1)是顏第一殊,至德生尊人。(西晉竺法護譯《普曜經(jīng)》卷二,T03no186p490a28)

      (2)時王有女,名曰牟尼,登于高樓,見此比丘日行入城,經(jīng)營所須,心生敬重,遣人往問:“尊人恒爾勞苦,何所營理?”(元魏慧覺等譯《賢愚經(jīng)》卷三,T04no202p371b28-c2)

      (3)爾時有天前問菩薩:“若使尊人厭患人間飲食精氣,當以天上自然精氣益菩薩力。”是時,菩薩復(fù)作是念:“若我今日受天上精氣,斷人間食者則非其宜?!?姚秦竺佛念譯《出曜經(jīng)》卷七,T04no212p644b18-21)這里的“尊人”顯然是特指“菩薩”。至唐義凈時,“尊人”可表示父母之輩的含義:

      (4)鄔波難陀便作是念,彼興生人教此童子不令隨我。即報鋪主曰:“賢首!此之金錢,且為收舉?!眻笱?“圣者!我有家長?!编w波難陀曰:“愿汝常不自由?!睆?fù)更向一賣香童子處,告言:“賢首!暫寄此錢?!眻笱?“我之尊人出外不在?!编w波難陀曰:“愿汝家長更勿重來?!?唐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二十,T23no1442p734b8-15)

      但在義凈譯經(jīng)中,“尊人”更多的還是表示竺法護所言的“天中之尊,人中為上”之意.

      (5)(菩薩)即手持妻,施與婆羅門。告曰:“專須供給此尊人,純直心行身調(diào)善。我愛此妻甚珍重,婆羅門愿哀納受?!?《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十四,T24no1448p67c25-27)

      在敦煌一卷本“王梵志”詩中,“尊人”共有8例,均表父輩。

      【儜惡】

      若人不儜惡,必得上三車。(二三五首)

      “儜惡”的較早用例可在義凈譯經(jīng)中檢得:

      (1)鄔波難陀聞而告曰:“儜惡婆羅門!假令我今腳蹋汝咽,多畜妻子,法與非法何干汝事。”(唐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卷三十三,T23no1442p806b22-24)

      慧琳注:儜惡,《考聲》:“儜弱也?!?唐慧琳撰《一切經(jīng)音義》卷六十一,T54no2128p712b9)

      (2)王曰:“汝是儜惡人,殺我夫人?!?唐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二十四,T24no1451p323c19)

      (3)并有儜惡人,遠避不應(yīng)浴。(毘舍佉造、唐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頌》卷二,T24no1459p641b18-20)

      “儜惡”同“獰惡”,例(1)、例(2)中的“儜”在宋、元、明、宮本中均作“獰”。在義凈譯經(jīng)中也有較多用例,如:

      (4)如彼獰惡物,無羞多嗔者。壞我祭火壇,復(fù)打水瓶碎。(唐義凈譯《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十八,T24no1450p195a24-26)

      宋希麟注:獰惡,《考聲》云人不善情也。(宋希麟集《續(xù)一切經(jīng)音義》卷九,T54no2129p974b10)

      中土典籍中,唐呂洞賓《贈劍客》詩有例:“先生先生貌獰惡,拔劍當空氣云錯”(《全唐詩》卷八五八)。京兆人呂巖,《唐才子傳》載其為“禮部侍郎呂渭之孫也。咸通初中第,兩調(diào)縣令。更值巢賊,浩然發(fā)棲隱之志,攜家歸終南,自放跡江湖”,可見呂巖詩的例子不會早至唐初。

      綜上文字學、詞匯學考察情況,唐代白話詩的重要組成部分——“王梵志”詩由于來源出處不同,年代也有差異。敦煌所出三卷本詩作的年代應(yīng)是最早的,大抵在隋末唐初;法忍抄本踵其后;一卷本再晚之;唐宋詩話筆記所收的“王梵志”詩則大多當為不同作者對上述三個體系“王梵志”詩的模仿⑤。因此,具體征引時,不宜一律用作唐初語料。

      四、余論

      語言發(fā)展到唐代,可資利用的語料已經(jīng)非常多樣。從詩國高潮時衍生出的詩余——曲子詞,到變文(講經(jīng)文)、傳奇小說、筆記、碑文等,不同體裁的作品在唐代大量出現(xiàn)。而在漢語史研究中,唐代因有初、盛、中、晚唐而分屬于中古向近代的轉(zhuǎn)化時期及近代漢語時期。內(nèi)容與佛教相關(guān)的白話詩,其夾雜諸多禪門常語的語言風格,與南北朝樂府有很大差別,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不少漢語由中古向近代過渡的語言特征。過渡時期的語言總是或多或少粘連著前階段的特質(zhì),又展現(xiàn)著即將來臨時期的語言規(guī)則。這加深了語料鑒別的難度。

      在中國古代詩史上,詩句被移植后導致不同詩人的詩作極度相似的情況是屢見不鮮的。但單篇詩作的語言容量總歸偏小,要對這樣的詩歌語料進行考察甄別,難度遠高于翻譯文獻與中土散文、小說等具備一定語言容量的語料。無論是內(nèi)涵還是形式,唐代白話詩與一般詩偈之間的界限已經(jīng)相當模糊,很難一刀兩斷。張子開曾認為:“區(qū)分禪宗白話詩和非達摩門下衲子所創(chuàng)撰的一般白話禪詩,是不可能、不必要的,也沒有多大實際意義”〔8〕。張氏此意見于有唐一代的白話詩研究而言同樣是十分貼切而中肯的。但由于佛教詩偈、白話詩各有自己的淵源與形成、消亡的年代及其深層動因,所以仍是用度不同的兩種體裁,兩者的語言風格仍有待于梳理。本文重點以“王梵志”詩為例,倡導結(jié)合文獻學、語言學、文化學等對唐代白話詩歌語料進行綜合鑒別,亦僅僅是拋磚引玉,期待能有克服上述不利因素的好方法!

      ①詳參錢學烈《寒山詩校注》,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

      ②詳參陳慧劍《寒山子研究》,臺灣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8年版。

      ③收集、整理王梵志詩已經(jīng)形成了各種成果,項楚的《王梵志詩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年版)堪為目前較為全面、可靠的定本。本文言及的王梵志詩作的編號即依于此,以下不再出注。

      ④本文翻譯佛經(jīng)語料采自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 年影印出版的《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簡稱《大正藏》),是在日本學者高楠順次郎、渡邊海旭、小野玄妙等主持下,以麗、宋、元、明四藏及日本古寫經(jīng)、敦煌文獻進行互校,同時對勘梵、巴原典,歷時十三年編輯而成的收錄佛教資料最多的一部大型叢書。本文涉及的翻譯佛經(jīng)語料,未出注的均指高麗本,其他版本均具體標出,如宋、元、明本等。其中T 表冊數(shù),no 為編號,p 為頁碼,a、b、c 表上、中、下行。

      ⑤對于“王梵志”詩作的年代及作者構(gòu)成情況,盧巧琴、方梅有最新考察,詳參盧巧琴、方梅《不同來源出處“王梵志”詩語言比較研究》,刊于《東北師大學報》(哲社版)2013年第3 期第157 -160 頁;方梅、盧巧琴《“王梵志”詩作的歸屬分類及其語言學依據(jù)》,刊于《蘭州學刊》2013 年第3期第204 -206 頁。

      參考文獻:

      〔1〕項 楚.寒山詩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0:14.

      〔2〕項 楚,等. 唐代白話詩派研究〔M〕. 成都:巴蜀書社,2005:1.

      〔3〕張子開.“醒世詩”考辨〔J〕. 東方叢刊,2000(3):76 -101.

      〔4〕項 楚.寒山詩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0:81.

      〔5〕維特根斯坦.哲學研究〔M〕.李步樓,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6:31,193.

      〔6〕李 波. 史記字頻研究〔M〕. 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244.

      〔7〕唐 蘭.中國文字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48.

      〔8〕張子開.敦煌文獻中的白話禪詩〔J〕.敦煌學輯刊,2003,(1):81.

      猜你喜歡
      梵志白話詩寒山
      論新加坡華文詩人劉思抗戰(zhàn)時期的白話詩
      新楚文化(2024年18期)2024-12-31 00:00:00
      微博歷史
      詩二首(其一)
      寒山化育一身詩
      Poet’s Peak
      當代美國文學中的寒山與寒山詩
      書法作品欣賞
      金沙江文藝(2019年7期)2019-07-29 01:57:08
      巧接白話詩
      早期大乘佛典書面流傳舉證:“梵志”與“樓至”
      和曾梵志抽雪茄
      博客天下(2014年2期)2014-09-20 02:40:53
      资源县| 大姚县| 云梦县| 道孚县| 邵阳市| 凌源市| 河源市| 广平县| 昂仁县| 辉南县| 思南县| 乌拉特中旗| 南江县| 翼城县| 湖口县| 凤冈县| 厦门市| 阳高县| 宁乡县| 盈江县| 凌海市| 乾安县| 兖州市| 英山县| 华亭县| 江阴市| 宣化县| 普兰店市| 曲水县| 修武县| 土默特右旗| 平邑县| 凤冈县| 永善县| 余江县| 东方市| 砚山县| 商都县| 兰溪市| 梁山县| 汕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