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壯年+王林緒
北京有許多與動物有關(guān)的地名。這些地名通俗明了,一看便能知其來歷。不過這些一目了然的地名里,也有歷史和故事。
北京原宣武區(qū)有一條大街叫“珠市口大街”,原名叫“豬市口”,本是京城里豬的交易市場。后來,文人們認為這個街名有點不雅,于是,用其諧音改叫“珠市口大街”了。清朝時,著名學者紀曉嵐就住在這條大街上。紀曉嵐博學多才,又風趣幽默。有一年,乾隆皇帝和他對對子,要紀曉嵐以他的腳為題,說出一個字,既要符合他的身份,又不能露出“腳丫子”等字眼。紀曉嵐馬上聯(lián)想到了自己住的“豬市口”,豬的腳稱“蹄”,“蹄”由“足”和“帝”組成,這不正是皇帝的腳嗎?于是,他便答道這個字是“蹄”。乾隆一聽勃然大怒,但聽紀曉嵐一解釋,也就不好說什么了。因此,給“豬市口”留下了一段趣話。
北京東四牌樓南大街路東有一條名叫“禮士胡同”的小巷。它本來的名字叫“驢市胡同”,是由宣武門騾馬市大街遷過來的一個牲畜交易市場,因驢的交易量大,故名“驢市”。清末時,人們用其諧音,將“驢市”改為“禮士”,由“驢市胡同”變成了“禮士胡同”,其意義也由驢市交易場所變成了“禮賢下士”的文明之稱。后來,人們還在這里建了個牌樓,上面寫了“成賢街”的名字。據(jù)說,清朝乾隆年間的“宰相”劉墉就住在這條胡同內(nèi)。
北京還有許多與動物有關(guān)的地名。如南城琉璃廠附近有個叫“騸馬張”的胡同。這里曾住過一個專門騸馬的姓張的小刀手,騸馬技術(shù)很好,很有名氣。久而久之,人們便將他所住的胡同稱作“騸馬張胡同”了。
北京東城還有幾個叫“紙馬胡同”的,有羅紙馬胡同、何紙馬胡同、汪紙馬胡同?!凹堮R”是指專門為去世的人扎紙馬、紙車等紙具做出殯之用的。這里的羅姓、何姓、汪姓等人的紙扎業(yè)搞出了名,于是用他們的姓命名了這里的胡同。
北京崇文門外還有一條馬尾帽胡同。馬尾帽是明朝人喜歡戴的一種涼帽,用馬尾編織而成。這種涼帽夏天戴著非常涼爽,式樣也很別致。當年,這條胡同集中了制作這種涼帽的人家,于是,人們稱這個胡同為“馬尾帽胡同”。
北京的動物地名豐富多彩,數(shù)量很多,取名自然,像養(yǎng)馬胡同、馬廠胡同、老馬胡同、馬勺胡同、牛房胡同、牛蹄胡同、牛角胡同、牛犄角胡同、牛肉胡同、牛血胡同、牛油胡同、驢變胡同、驢市口胡同、驢駒胡同、驢尾胡同、羔羊胡同、羊圈胡同、羊毛胡同、喜羊胡同、火雞胡同、寶雞巷、虎坊路、鐵獅子胡同、麒麟碑胡同、金魚胡同、鮮魚口街等等。這些動物地名讀起來上口,聽起來親切,充滿北京風情韻味,是北京地名文化中的一大亮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