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澆水『五要』
澆水量要小 在低溫條件下,棚內土壤水分蒸發(fā)慢,作物需水量相應減少,故澆水量要小,間隔時間應適當延長,忌大水漫灌,以免低溫高濕導致蔬菜漚根。
時間要適當 冬季棚菜澆水以10:00—15:00進行為好,此期棚溫較高,澆水后副作用最小。要避免在清晨和傍晚澆水,否則易引發(fā)凍害。澆水應盡可能用井水,因為井水溫度較高,可減少對蔬菜的生理刺激。
澆水要靈活 根據(jù)天氣狀況,掌握“晴天適當多澆,陰天少澆或不澆,風雪天忌澆水”的原則。當天氣由晴轉陰時,澆水量要逐漸減少,間隔時間適當拉長;由陰轉晴時,澆水量由小到大,間隔時間相應由長變短。
澆水要有側重 大棚各部位的溫度相差較大,澆水量也要有所區(qū)別。大棚南部及靠近火爐、煙道等熱源的地方,土壤水分蒸發(fā)量大,澆水量可適當大些;大棚東西兩側及北部溫度較低,日照時間亦短,澆水量應適當少些。
澆后加強管理 冬季澆水后大棚內易出現(xiàn)氣溫低、濕度大、病害多等問題,因此,澆水后2天要在中午將棚溫升至40℃左右悶棚1小時,提高棚內地溫,然后及時排濕,以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
賈友江 山東省鄄城縣農業(yè)局27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