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世明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對于政府與市場之間的邊界,進行了多方探索。
20世紀70年代末,整個西方世界經濟滯脹的出現,告訴人們:市場可以失敗,政府也會失敗?!笆袌龌背蔀樯鲜兰o80年代以來西方各國政府職能定位的核心主題。2009年爆發(fā)的國際金融危機,再次向世界各國政府提出了加強政府干預、加強市場監(jiān)管的內在要求。
對西方國家來說,政府與市場邊界是根據經濟發(fā)展的實際需要而動態(tài)調整的,給人以鐘擺之感。但是我們至少可以有四個發(fā)現。
第一,市場經濟體制是西方各國政府、市場邊界調整的初始條件與基本底色。換言之,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不管怎么調整,市場經濟體制根基沒有動搖。政府邊界的擴展是以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fā)揮決定性作用為前提的。
第二,特定時段政府與市場邊界的重大調整,都是為了解決特定歷史階段的具體問題。如果缺乏強有力的國家干預,西方各國能否走出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令人懷疑;如果沒有20世紀80年代以來政府職能定位的市場化改革,整個西方世界能否走出經濟滯脹的沼澤也是問題。
第三,不是在經濟發(fā)展中取消政府作用,而是探索政府如何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正如1997年世界銀行報告指出的那樣,“如果沒有有效的政府,經濟的、社會的和可持續(xù)的發(fā)展是不可能的。有效的政府而不是小政府——是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關鍵,這已經越來越成為人們的共識。政府的作用是補充市場,而不是替代市場?!?/p>
第四,一般以列舉法來界定政府職責,用排除法界定市場作用領域。如1997年《世界發(fā)展報告》指出,“政府的第一項職責:做好基礎性工作”,“在基礎工作之外:政府不是唯一的提供者”。所謂的基礎性工作包括五項:建立法律基礎、保持非扭曲性的政策環(huán)境、包括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投資于基本的社會服務與基礎設施、保護承受力差的社會階層、保護環(huán)境。(摘自《瞭望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