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依林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關注學生學習方式”成為新課程的關鍵詞,小組學習成為小學品德課的重要學習方式之一。但是,綜觀目前的課堂,學生在小組學習中的方法、效率和能力都有待提高。對此,筆者試從學生學習的角度談談如何有效開展小組學習。
一、合作“首道”
(一)時機適宜
一般而言,合作學習的任務有一定的復雜性,多是多維性問題、開放性問題、綜合性問題,因此合作的時機出現(xiàn)在:
1.獨立完成有困難時
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之上,如學習的知識較多,獨立完成時間不允許;實踐中個人無法操作,需要憑借團隊合作體驗等情況時,就適宜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案例1】《集體處處有規(guī)則》(浙教版,下同)
師:課前我們已經(jīng)搜集到了許多校園生活中的規(guī)則,現(xiàn)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請聽清交流要求:
①輪流把你們找到的規(guī)則讀給同學聽。
②交流完,組長上臺領取紙條,選4條規(guī)則寫下來,盡量不重復。
個人尋找校園集體生活中的規(guī)則不僅費時,還難找全。此時利用小組學習,學生自主交流、匯總,真正體會到校園集體生活中規(guī)則眾多,從而實現(xiàn)了人人參與學習,提高了單位時間的學習效率。尤其在斟酌哪4條規(guī)則具有代表性這一要求時,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感受到合作的力量,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解決開放性問題時
由于開放性問題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此時的小組學習能促使學生互相啟發(fā),多角度思考問題,進而使探究走向縱深,實現(xiàn)共同進步。
【案例2】《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① 模擬市場:如果父母想買個新手機,蘋果和華為,你會推薦哪一款?
學生自由討論,說明推薦的理由。
② 小組合作學習:歸納選擇的理由可以從品牌的質量、價格、消費心理等方面進行深入討論,小組代表集中表述。
自由討論時,學生基于生活經(jīng)驗進行選擇,理由常常比較分散,難以透過問題找到本質。通過小組學習,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明顯深入。有的比較品牌質量,有的對比價格,還有的對比使用后的效果,分析深入,理由充分,觀點明確。
(二)內容精選
品德課程的綜合性使得學習內容呈現(xiàn)出多樣性的特點,但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不同類型的內容應該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筆者根據(jù)浙教版教材內容的特點,把適宜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作了簡單歸納。(見表1)
(三)設計合理
小組學習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合理的設計。首先,小組的人數(shù)要適中,一般來說1-2年級合適“同桌搭”,3-4年級可嘗試“四人幫”,5-6年級可形成“小團體”,當然還要根據(jù)學習內容作適當調整。其次,合理明確分工,組內除設小組長、記錄員、匯報員等,還應根據(jù)不同活動增設不同的角色,組內成員既要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配合。再次,學生對每一個學習任務的步驟需清晰明了,尤其對剛接觸小組學習的學生,教師需要進行細致的指導,清晰介紹操作流程。最后,要保證有充分的學習時間。
【案例3】《長江長城黃山黃河》
師:了解了黃河的基本信息,現(xiàn)在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課前大家收集的關于黃河的資料。(拿出放在信封里的“錦囊妙計”)
(1)黃河風光組要求:
① 讀一讀:讀組員搜集到的景點,了解景點介紹;(建議時間4-5分鐘)
② 挑一挑:挑選最有特色的一處景點,選代表熟讀介紹;(建議時間3-4分鐘)
③ 組長串聯(lián)介紹:我們小組找到了黃河的(
、 、 、 )風光,其中最有特色的是( )。(建議時間2-3分鐘)
④ 比一比:花最少的時間,展示最好的表現(xiàn)。請老師擔任計時任務。
這樣的小組學習分工明確,每一個步驟都清晰可操作,時間充分,真正把小組學習落到實處。自主交流階段,學生既整理、總結自己獲得的信息,在傾聽的同時也了解了其他組的成果;充分交流階段,各組成員通過比較、評價,刪選組內已知的景點,選出最具有代表性的四個景點;綜合實踐階段,組長進行串聯(lián)介紹,組員在傾聽組長試講的基礎上幫忙補充、修改。如此,合理的設計保證了學生深入學習,能力得以發(fā)展。
二 、合作“門道”
(一)明確任務,資料搜集
學生資料搜集是開展合作學習的前提,而搜集的方式方法則至為關鍵,教師應對其有循序漸進的指導。例如,文字、圖片資料用網(wǎng)絡查找法提供關鍵詞或相關網(wǎng)站,對于采訪類的學習要教給問題細化法或提供采訪提綱,實踐體驗類的學習需與家長或者相關單位取得聯(lián)系。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案例4】《不平靜的世界》
師:現(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戰(zhàn)爭。四人小組按要求進行學習。(出示合作要求:仔細閱讀收集的資料,選擇其中兩場戰(zhàn)爭重點學習;找出戰(zhàn)爭主要原因,概括后填寫在表格中。)
戰(zhàn)爭名稱 參戰(zhàn)國 戰(zhàn)爭主要原因
課前教師指導學生查找資料:搜索關鍵詞“二戰(zhàn)簡介”,借閱《全景二戰(zhàn)系列》叢書,向有經(jīng)驗的長輩咨詢等。因資料較多,建議學生只選重要的戰(zhàn)役,并簡單記錄戰(zhàn)爭的起因、過程和結果。在課堂上,教師再提供一些延展性資料,讓學生結合資料,深入探究。如此,課堂教學便取得了較好的實效。
(二)獨立思考,形成觀點
任何小組合作學習,如果沒有獨立的思考,就沒有真正的觀點,教師應鼓勵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在小組里大膽發(fā)表意見,從而既能堅持自己獨特的思考,又能理性分析和接受同伴的觀點。尤其對不善表達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關注,鼓勵他們發(fā)言,以提升全體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三)意見綜合,提升認識
實踐中,小組總結發(fā)言時,發(fā)言代表往往只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沒有綜合組員的意見。由此可見,小學生尤其是中、低年級學生,綜合小組共同意見的能力還比較欠缺,需要教師設計一些輔助表格或圖畫,給予切實的指導。
【案例5】《我國的行政區(qū)》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找到了祖國媽媽的4個孩子。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著美麗的景色、美味的特產(chǎn)和眾多的名人,現(xiàn)在就請四人小組合作幫這些美景、美食、名人找找他們的家鄉(xiāng)吧!
首先請讀一讀這些名人、美食、美景的介紹。然后在中國行政區(qū)地圖上找到下面這些名人、特產(chǎn)、美景的家鄉(xiāng),分別用紅、黃、藍三種水彩筆圈出行政區(qū)的名稱。(用紅色水彩筆圈名人、黃色水彩筆圈特產(chǎn)、藍色水彩筆圈美景)
案例采用在底稿上畫圈的形式, 直觀醒目地歸納了探究內容,易懂好記,便于學生總結。
三、 合作“要道”
反饋和評價不僅呈現(xiàn)了合作學習的結果,更是發(fā)展學生小組學習能力的途徑。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能幫助學生進入一個更高的學習境界。
(一)完美展示學方法
【案例6】《做學習的有心人》小組活動設計
請以四人小組為單位,組成醫(yī)術研究小分隊,任務如下:
(1)找到一種不良的學習習慣,討論有哪些方法可以治療它。
(2)每個隊員都要說說自己想到的方法。
(3)請寫字速度快的同學把每個人的方法記錄下來。
(4)最后由小組長匯報成果。
執(zhí)教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選取了記錄最詳細的一組展示成果,既為其他小組提供了更全面的策略,又樹立了良好的學習榜樣。這樣的展示節(jié)約時間,實效性強。
(二)缺憾展示思不足
【案例7】《集體力量大》
(1)學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關于“集體力量大”的諺語后,教師建議小組合作辦宣傳手抄報,把道理傳達給更多的同學,并在此之前討論如何合作(如適當讓步、承擔任務,服從分配、聽從指揮……)
(2)出示規(guī)則:人人參與,合理分工,手抄報做得美觀、迅速,桌面整潔的小組為優(yōu)勝小組,頒發(fā)最佳合作獎。
(3)分小組活動,并在黑板上展示成果。
在展示成果環(huán)節(jié),有一小組因畫插圖的學生怕畫不好,遲遲不敢動筆,導致該組任務沒有完成。教師抓住這一生成契機,在展示環(huán)節(jié)先請該小組成員反思本組在合作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然后再把問題拋給其他組學生:如果遇到了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處理?學生紛紛出謀劃策,最后總結:合作中只有每一個成員都勇于承擔任務,有困難互相幫助,才能真正體現(xiàn)集體力量大!
(三)矛盾展示拓深度
【案例8】《生活中的你我他》
媽媽說:“你現(xiàn)在如果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去掃大街?!蹦隳茏x懂媽媽的話嗎?掃大街真的就低人一等嗎?
請大家分小組討論,然后各組派一個代表發(fā)表你們的觀點。
在反饋環(huán)節(jié),有的說:“掃大街雖然不是很好的職業(yè),但是媽媽這樣說侮辱了環(huán)衛(wèi)工人?!庇械膭t反駁:“雖然媽媽教育的方式不太對,但是環(huán)衛(wèi)工人這個職業(yè)本來就不好,試問,你們哪個人愿意去掃大街?”……課堂呈現(xiàn)出一種交鋒的狀態(tài)。此時,教師并沒有肯定任何一方,而是出示一則報道,“在全國開展的‘清爽城市100分鐘讓環(huán)衛(wèi)工人休息一個半小時活動中,寧波的開明街在短短的100分鐘里變得怎樣了?垃圾遍地!”然后引導學生進一步探討,最后得出結論:掃大街這樣的體力勞動,是社會所不能缺少的,只要是對社會有貢獻的職業(yè),都值得尊重。
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老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摸著門路,形成規(guī)律,探索技能。當然,這一方式只有建立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上,只有關注學生的心理和需要,以學習目標為引領,關注學生的合作情況,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幫助,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學習,才能促使學生獲得更多、更好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寧波鄞州區(qū)首南第一小學 浙江寧波 315194)
責任編輯 徐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