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李紹斌
頸椎病引起頭暈,這種說法缺乏科學依據。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骨科首席專家李佛保教授說,在基層醫(yī)院中有不少頭暈患者本沒有頸椎病,卻一直被當作頸椎病誤診、誤治。不僅白花錢,還一直承受“得了頸椎病”的心理壓力。
焦慮癥被當成頸椎病來治
37歲的林先生三年前出現頭暈問題,特別是一著急或人多時就會發(fā)作,嚴重影響他的工作和生活。到當地醫(yī)院檢查,說頭暈可能是頸椎病引起的,于是林先生開始了漫長的頸椎病治療。他四處求醫(yī),可是頭暈仍不時出現。
經朋友介紹,林先生找到李佛保教授。李佛保教授看過林先生的CT片,并給他做了體格檢查后,發(fā)現林先生只是由于長期伏案工作椎間盤有輕度膨出,并不是頸椎病,更不可能引起頭暈,便建議他去神經科看看。神經科醫(yī)生對林先生進行檢查評估后,確診為焦慮癥。服用抗焦慮的藥物后,林先生的頭暈消失了。
“頸椎病”診斷別輕易下
頭暈是成年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常見的不適。很多人一出現頭暈會首先想到是不是頸椎病,于是便直接到醫(yī)院的骨科或脊柱??凭驮\。一些醫(yī)生聽了病人的描述后,一般都會開具影像檢查報告單,如X光檢查、CT檢查或核磁共振等。影像檢查結果往往也顯示病人有“椎間盤膨出”、“椎間盤突出”,醫(yī)生再結合病人描述的癥狀,就會作出“頸椎病”的診斷。
李佛保認為,這種做法太過草率了,頭暈很少是由于頸椎病引起的,醫(yī)生不要被X光檢查或CT檢查結果誤導,更不要輕易下頸椎病的診斷。他解釋,脊椎是由若干椎體和椎間盤組成,椎間盤主要幫助脊柱屈伸、吸收沖撞壓力的作用。年齡越小,椎間盤中的含水量越高,彈性也越好。兒童椎間盤中的含水量高達90%,老年人椎間盤的含水量只有20%左右。椎間盤水分減少就變扁了,膨出主要向前及兩側,掀起前縱韌帶或骨膜,繼而在其下骨化形成,影像學檢查就表現為膨出,甚至輕度突出。可以說,中老年人每個人的脊椎都或多或少有影像學上的改變,只要不壓迫周圍的神經、組織就不要緊,就不是“頸椎病”。
頸椎病會引起頭暈缺乏依據
很多人一頭暈就想到頸椎病是源于“頸性眩暈”的提法。李佛保教授指出,在臨床中真正頸椎病引起頭暈的情況是很少見的,出現頭暈的多是50多歲女性,且頸椎病病情并不嚴重。相反,頸椎病真正很嚴重的反而不會出現頭暈。
他分析說,以前認為頸椎病會引起頭暈有兩個原因:一是頸椎病導致頸動脈受壓,椎基動脈供血不足而引起頭暈,但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觀察看,頸椎橫突孔內側緣與鉤突外緣距離達3-5毫米,甚至1厘米,頸椎病帶來的結構改變一般是不會導致椎動脈受壓的。另外,大腦有4條動脈(兩條椎動脈與顱底動脈環(huán))互動代償,一條受壓并不會引起椎基動脈供血不足。另一個原因是,頸椎不穩(wěn)導致周圍的交感神經受到刺激興奮,使得血管痙攣并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出現頭暈,但這僅僅是一種假說,缺乏科學依據,也沒有大樣本量的調查支持。
李佛保說,引起頭暈原因很多,較復雜。如睡眠不好、腦血管硬化、心臟問題、高血壓、低血壓、更年期、耳石癥等。對年輕人來說,如出現頭暈,首診神經科和耳鼻喉科則更為科學;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出現頭暈首診神經科和心內科,比首診骨科更為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