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東
大寫意花鳥畫,是中國畫體系里的一個重要科目,特別是明代青藤、白陽大寫畫作創(chuàng)世以來,長于此道者繼之有八大、吳昌碩、蒲華、揚州八怪、王震等,其勢滔滔,光彩照人。
當代隱者李逸野先生,作品意之所到,氣生于筆,筆遣于像,惟天機流露,陽開陰闔,迅發(fā)驚艷,觸處成春,從一種自由的靜穆中見出了闊大與深邃。
中國畫是大器晚成的藝術(shù),許多感悟是歲月的積累。李逸野先生作為修為全面的藝術(shù)家,其藝術(shù)歷程與人生旅途是同步的。他曾說自己學畫在前,學書在后,30歲左右開始習畫,之前主要是詩文的寫作。當然,飽讀詩書伴隨著他一直未曾間斷,先生早年多較為細致工穩(wěn)一路的作品。進入上世紀80年代以后,作品分為“繁簡兩路”,不論是水墨和彩墨都有佳作,應該說65歲之前的李逸野先生完成了對傳統(tǒng)的繼承和升華的基礎儲備。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先生以為親近自然,還要感悟自然,即“走進生活”打草稿。筆者曾見過自上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期間先生所畫的速寫、寫生稿之類就達數(shù)千張之多,寫生稿內(nèi)容有山水、人物、花鳥等,僅花鳥就有數(shù)百張,有趣的是畫鳥的姿態(tài)就達百種,足見先生“遷想與妙得”之功力。
葵己歲首,先生有畫貓專集刊印行世,畫集收錄作品五十余幅,亦可謂蔚為大觀了。先生在一篇小文里這樣寫道:“貓性訓良,友好親善,人與逗,雖打斗激烈,亦絕不稍露齒爪。幼時,家有貓,默黑如墨,唯須、眉、嘴、鼻、蹄爪及尾梢白色,修體巨尾,毛緊須張,耳薄如輪,眼深如碧潭,平時如瞇、如寐,獵時目光螢然,狀如流火,獵物已在爪下矣。予走告祖母,祖母曰:神乎其能矣,然不如其威之為至也?!?/p>
先生青年時代離開家鄉(xiāng)四川,參軍、打仗、吃槍子,縱橫南北,流落開封,作為不得歸鄉(xiāng)的游子,心底反復做著一個悠長的懷鄉(xiāng)夢,維系著綿延不絕的對家鄉(xiāng)眷戀之情,散發(fā)著少年時代的童趣和天真。無須違言,先生愛貓畫貓,寫貓還有著較為深刻的原因,即先生性格耿介,剛正熱腸,疾惡如仇、愛憎分明,先生畫貓是否可以這樣認為是他托物言志的具體修為。他曾寫過一首關(guān)于《畫貓》的打油詩,云:“十頭畫貓不畫鼠,嘟喔嘟喔嘟嘟喔,清風拂照娛主人,明月入懷享愛撫。老鼠最善打洞子,洞子空了不殊途。貓咪睡足醒來時,還好夜色未過午。抖抖須發(fā)礪礪爪,目光一掃見面碩鼠,不管健如犢,壯如豖,縱然成精還是鼠!貓咪原是小於菟!”對貓的深情是筆墨以外于文字上傾注對貓的特殊情愫,讀來讓人十分感動。先生一生坎坷,歷盡磨難,無意做書家畫家。詩云:“途窮誤闖詩書畫,老去空余黑白灰?!比松司拍饲G棘之路,坊間譏語孰多孰少。然先生一管柔毫,數(shù)紙素箋,寫心、寫情、寫意、寫趣,怎蕭散一語了得。先生所畫的貓大有王者之氣,沛乎天地之間,先生是真正意義上的文人畫家。
讀先生的畫作,自然會讓我們額手而又有無限的感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