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會興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很通俗的解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下面,筆者根據自身實踐,從教學的內容、過程、方法三方面談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講求教學內容的生活化,為歷史教學灌注“活水”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睔v史是有生命的,歷史的生命源于生活。教師只有把教材與生活中相關的素材密切地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學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學,也是歷史教學的價值所在。
1.充分利用好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內容,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
人教社新教材不僅包含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還增加了不少社會生活、習俗,即社會史的內容,顯得更加親切、豐滿和人文化,更有利于學生認識立體化的歷史,豐富生活常識。
2.盡力發(fā)掘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增長學生的生活智慧。
尋找歷史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的連接點,幫助學生知古鑒今,拓展思維,追尋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所以,歷史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的時候要盡量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如學習八年級中國史《偉大的歷史轉折》中“民主與法制建設的加強”這一目內容時,我用多媒體顯示“文革”中“人斗人”的幾張圖片,提出問題:為什么現(xiàn)在我們看不到這種現(xiàn)象?經過討論,學生認識到健全民主與法制的重要性。
3.適時適度導入鄉(xiāng)土歷史,拉近學生與課本歷史的距離。
把課本上的歷史與鄉(xiāng)土歷史相聯(lián)系既有利于拉近學生與課本歷史的距離,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課本知識,還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家鄉(xiāng)歷史的認識,以更好地理解現(xiàn)在,更堅定的走向未來。江陰歷史悠久,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地屬延陵,曾是吳公子季扎的封地,有“延陵古邑”、“春申舊封”之稱,見諸文字記載的歷史已有2500多年。適時適度補充鄉(xiāng)土歷史,既加強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講求教學過程的趣味化,為歷史教學增添“情”“趣”
新課改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認為沒有興趣就沒有真正的學習。它要求我們教師都應朝著這一方向努力,使教學趣味化、游戲化,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喜歡學習,主動學習,使學生學習的主動意愿和學習主動力趨于一致,而不是主要靠外界力量強迫完成學習任務。怎樣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趣味化呢?
1.導入趣味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新穎有趣的導入,可以像磁鐵一樣,緊緊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思維的興奮之門,對于新課的講授很有幫助。如講述《美國南北戰(zhàn)爭》,用多媒體顯示華盛頓、林肯圖像和一段文字:2000年2月,美國有線電視臺公布了一項美國歷史上41位總統(tǒng)的最新排名,結果,華盛頓、林肯、羅斯福三位總統(tǒng)占據前三位,猜一猜,林肯和華盛頓的實際排名怎樣?你的理由是什么?
2.設置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
新課程理念強調歷史教學應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所以歷史教學應以問題教學為中心,通過學生對各種資料的掌握、理解和判斷,來得出相關的結論。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和積極思維的快樂。這種探究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與價值觀的發(fā)展。
3.結語巧設疑點,誘發(fā)學生無限想象。
寫作文講究“鳳頭”、“豬肚”、“豹尾”,即精巧、吸引人的開頭,豐富的內容,點題有力的結尾。因此,在結語時,除了點明重點,點破難點之外,為了激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制造懸念、突顯疑點也是我們的慣用手法。比如在《辛亥革命》一課的結語中,我們可以這樣點設疑點:辛亥革命雖然有它的局限性,但它畢竟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為什么這樣說呢?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看看那些搞復辟倒退的人是怎樣一種可恥的下場就會明白這個問題。
三、注重教學方法的多樣化,為歷史教學增添“異彩”
1.教師可以憑借實物、模型圖畫等直觀教具教學,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增強對歷史的真實感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要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特別是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利用圖片、動畫、錄像、影視片斷將歷史重現(xiàn),進一步增進學生的感官刺激,提高興趣,促進對歷史知識的領會、理解、掌握。
3.適時適度地插入故事。有人把歷史課的趣味化教學簡單地理解為“史話教學”,以為上歷史課就應當大量地講故事。這種看法未免有失偏頗。但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教材的具體內容,適時適度地插入一些歷史故事,對于調節(jié)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還是有幫助的。如講鴉片戰(zhàn)爭時,我就插入了奕山“馬桶御洋兵”的故事,不僅使個別正在走神的學生收回了思想,而且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在嘲笑清朝將領愚昧無知的同時,深刻地認識到了中國在這場戰(zhàn)爭中失敗的原因。
4.要注重進行學科滲透。在講課過程中,如果能適當?shù)貪B透其他學科的知識,不僅能給學生新鮮感、趣味感,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將其所學的各科知識融會貫通。
誠如古羅馬教育家普魯塔克所說,學生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我們應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優(yōu)化教學過程,形成動態(tài)生成,多向互動的課堂,真正使我們的課堂變?yōu)橐惶鹅`動的春水,點燃學生心靈的圣火,促進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充分發(fā)揮,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得以充分發(fā)展,感受到課堂教學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從而使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營造有效的歷史課堂。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橫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