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穎超 (山東大學(威海)文化傳播學院 266109)
青島“城市音”聲韻研究
方穎超 (山東大學(威海)文化傳播學院 266109)
青島保留了膠東方言的部分特色。但隨著普通話的推進和諸多要素的影響,青島的部分地區(qū)產(chǎn)生了一種獨特的社會方言現(xiàn)象,暫定名為“城市音”現(xiàn)象。
青島方言;語音現(xiàn)象;“城市音”
青島“城市音”作為一種社會語音現(xiàn)象,產(chǎn)生于當?shù)氐姆窖曰A之上,在發(fā)音上的主要特征與本土方言保持一致,但是在個別聲母、韻母、聲調(diào)甚至詞匯等方面卻有明顯的獨特性。
與青島方言相比,聲母的發(fā)音特點
青島本土方言聲母主要有25個聲母,可記為:[p] [p‘][m] [f] [t] [t‘] [n] [l] [k] [k‘] [x] [t] [t?‘] [?][tθ][tθ‘][θ] [t∫] [t∫‘] [∫] [t?] [t?‘] [?] [j][y]。
青島“城市音”在個別語音上發(fā)生了變化。
首先,在尖團音的劃分問題上,尖音和團音已經(jīng)統(tǒng)一合并為j[t?] q[t?‘] x[?]。但是青島“城市音”在口語中卻并非與普通話毫無區(qū)別。例如青島方言中“抄”和“超”二字不同音,分別讀為[t?‘a(chǎn)o213]和[t?‘a(chǎn)o213],在“城市音”中雖然兩者兩字的發(fā)音相同,但是在發(fā)音時明顯在音節(jié)前加重了聲母的齒音發(fā)音效果。
其次,青島方言 [t?] [t?‘] [?]和 [t?] [t?‘] [?]這兩套聲母的分化是按照《中原音韻》中收錄字的攝、等、開口等條件進行歸類劃分的。以《中原音韻》的齊微部為例,開口字讀舌葉音[t?] [t?‘] [?]類聲母,合口字讀舌尖后音[t?] [t?‘] [?]類聲母?!爸辟|(zhì)池”等字均為開口字,使用[t?] [t?‘] [?]一套聲母?!白氛l睡”等字為合口字,使用[t?] [t?‘] [?]一套聲母。此外,江陽、魚模、真文等十五個韻部以及知莊章三組字均作了詳細劃分,產(chǎn)生了青島方言的這兩組聲母。青島“城市音”中,這兩套聲母開始合并,開口字的聲母讀音開始向合口字轉(zhuǎn)變。[t?]聲母字轉(zhuǎn)化為[t?]聲母字,如知[t??213]在“城市音”中讀為[t??24]。其他字也基本如此。 [t?‘] 和[t?‘]聲母字還有部分字的發(fā)音沒有完全合并。“尺赤恥”等字的聲母已經(jīng)演變?yōu)閇t?‘],但是部分字如“遲”在詞組中仍保持[t?‘]聲母,“遲到”記音為[t?‘?24tɑu42]。原本[?]聲母的齊微部字如“實世”等也基本為[?]聲母取代。
可以總結(jié)為,青島“城市音”中[t?] [t?‘] [?]字逐漸歸并到[t?] [t?‘] [?]中,僅[t?‘]聲母少部分字仍保留原有讀音。
青島方言中,r[?]聲母字大部分讀為 [j]聲母字和[y]聲母字,少數(shù)字如“蕊”“仍”等讀[l]聲母,分別記為[lei55]和[l??213]。其余如“饒、人、讓”等,都記為 [j]聲母字,“若、軟”等字記為[y]聲母字。在“城市音”中,已經(jīng)用[?]聲母代替了前原有的兩種聲母。除“仍、蕊、扔”少數(shù)幾個字仍保留閃音聲母[l]之外,其余中古日母字以全部讀作[?]聲母字。所以在青島“城市音”中原青島方言中的[j]聲母和[y]聲母已消失。
除零聲母字,青島“城市音”的聲母有[p] [p‘] [m] [f][t] [t‘] [n] [l] [k] [k‘] [x] [t?] [t?‘] [?] [tθ][tθ‘][θ] [t?] [t?‘] [?] [t?‘] [?],共22個。其聲母系統(tǒng)雖然在向普通話聲母系統(tǒng)演變,但是仍保留了部分青島方言聲母,尚未出現(xiàn)[ts] [ts‘] [s]聲母發(fā)音。
韻母的發(fā)音特點
(1)元音尾韻
在普通話韻母系統(tǒng)中,共有包括[ai] [ei] [ɑu][ou] [ia][iɑu] [iou] [uɑ] [uo] [uai] [uei]在內(nèi)的11個元音結(jié)尾的復韻母。在青島話中 ,部分簡化為單元音。對應關(guān)系分別是[ai]-[?];[ei]-[e];[ɑu]-[?];[iɑu]- [i?];[uai]- [u?];[uei]-[ue]。在青島“城市音”中,原本開口呼的韻母基本不發(fā)生變化,合口呼的[e] [ue]等開始演變?yōu)樵繇嵨驳膹晚嵞竅ei][uei]等,與普通話趨同。
(2)果攝見系開一哥韻、合一戈韻讀音
中古果攝見系開一歌韻、合一戈韻字共有40個左右,主要包括“哥韻的歌哥可個我蛾荷薄~荷花何”以及戈韻的“過鍋火戈棵”等字。
在普通話中,歌韻除“我”[uo213]讀合口呼外,其余的都讀開口呼。而戈韻中包括“鍋貨倭”在內(nèi)的多數(shù)字讀合口呼,而少數(shù)字如“顆訛戈”等讀開口呼。
在青島方言中,這兩韻的字基本上都讀[uo]韻或[u?]韻。例如哥[ku?213]鍋[ku?213]課[k‘u?42]河[xuo42]我[u?55]。
在青島“城市音”中,歌韻字韻母基本趨向與普通話一致,均為[-?],讀開口呼。而戈韻字則保留了部分青島方言的原韻母。例如“鍋、窩、貨”等原戈韻,普通話中韻母為[-uo]的字,在青島“城市音”中仍保留[-u?]韻母。然而,也存在極少部分字讀音發(fā)生轉(zhuǎn)變,與普通話和青島方言均有所區(qū)別,讀音趨向古音。例如戈韻“過”字,普通話讀音為[kuo51],青島方言讀音為[ku?42],而在“城市音”中做“過來”一詞中,發(fā)音為[k?51]。
(3)中古增、梗、通三攝韻母
在青島方言中,韻母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曾、梗、通三攝的韻母合并。具體而言就是[??] [o?]不分和[i?] [o?]不分。沒有[o?]韻母和[y?]韻母。
在青島“城市音”中,改變了青島方言沒有“圓口”韻母的現(xiàn)象,但這一變化仍不具規(guī)律性。例如,雖然“城市音”中“東”字的讀音記為[to?24],但“忠”讀音仍記為[t???24],所以不能說通攝字在“城市音”中韻母已與普通話保持一致,而只能說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轉(zhuǎn)化的趨勢。對于[i?] [o?]之間的區(qū)別,“城市音”中仍不明顯。
(4)“割渴喝”
“喝水”[x?55?uei213]讀作[xɑ31?uei55]是青島方言中的一個發(fā)音特點。將普通話中的[?]韻母發(fā)音為[?]韻母的字僅有三個,即山攝開口一等字曷韻中的“割渴喝”。即青島方言中,“割肉”記音為[kɑ55jou24],“喝酒”記音為[xɑ31?uei55]。
青島“城市音”中,“蛤蜊”[kɑ24lɑ42] 和“布鴿”[pu24kɑ55]保持了原讀音之外,“割渴喝”的韻母已與普通話保持一致。在部分人群中,“鴿子”也開始使用書面語表達,而舍棄了“布鴿”一詞。
[1]錢曾怡主編.山東方言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1.9.
[2]李如龍.漢語方言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07 重?。?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輯.方言調(diào)查字表[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