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蓮
冬末春初,天氣變化無常,晝夜溫差大,更是細菌病毒大量繁衍之時,所以是各種傳染性疾病高發(fā)期,稍有不注意,就容易感冒發(fā)熱,特別是老人、小孩和孕婦。
孕婦患了感冒,甚至因此出現(xiàn)扁桃體、咽部、肺部感染等情況,應及時治療,爭取將疾病消滅在早期。很多孕婦和家屬害怕用藥會影響腹中的胎兒,擔心導致畸胎和流產(chǎn),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據(jù)統(tǒng)計,我國每年因用藥導致的胎兒畸形有數(shù)萬例之多,特別是使用西藥的危險性更大。西藥是人工合成的化合物,基本都是復合制劑,其中有些成分對孕婦和胎兒影響很大。如治療感冒的速效傷風膠囊、感冒通、康泰克、白加黑、快克等,大多含有組織胺成分,還有抗病毒口服液、消炎痛等,對胎兒都有不良影響,在懷孕前四周屬于禁用藥。如果感染需要用抗生素,更是孕婦的大忌,眾所周知的鏈霉素能致胎兒耳聾;青霉素能破壞胎兒紅細胞,引發(fā)黃疸;阿司匹林、非拉西丁能致胎兒畸形;氯霉素影響胎兒骨骼、心臟發(fā)育。
人們普遍認為,中藥沒有毒副作用。因為中藥是來自于自然界中動植物和礦物質的天然藥物。因而,很多孕婦感冒發(fā)熱或者患上感染性疾病時,就選擇中藥治療。但如果認為中藥沒有副作用就可以隨便使用,那也大錯特錯。俗話說“是藥三分毒”,我們經(jīng)常看到一些使用中藥不當引起毒副作用的報道見諸于媒體。因此,在選用中藥進行調理時,要用一些毒副作用小、不會影響胎兒生長發(fā)育的藥物,如雙黃連口服液、銀翹解毒片等,都相對比較安全。如果開中藥處方,要避免使用有害胎兒或是有墮胎危險的藥物。孕期服中藥,原則上分為慎用和禁用兩類藥物,慎用的有峻下藥、散氣藥、耗氣藥、滑利藥、祛瘀藥等,如紅花、桃仁、大黃、枳實、肉桂、干姜、半夏、芒硝、附子等;禁用的有毒性較重的藥物,如蜈蚣、蛇、天南星、馬錢子、牽牛、三棱、莪術、斑蝥等。
為了防止感冒發(fā)熱影響腹中胎兒,孕婦要特別注意加強身體保養(yǎng)。妊娠期要講究衛(wèi)生,遵守良好的作息時間,改掉不良嗜好,如吸煙、喝酒、熬夜打牌;要勤洗澡、勤換衣,經(jīng)常曬被褥,每天用淡鹽開水漱口;為了適應氣溫變化,要及時加減衣服,防止受涼;為了及時補充因天氣寒冷消耗的熱量和保證胎兒生長發(fā)育所需的營養(yǎng),每天要適當增加奶類、瘦肉、雞蛋等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增強人體的抗病能力。孕早期要有適當?shù)膽敉饣顒?,風和日麗的天氣出去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陽光能殺滅細菌,增加人體對鈣的吸收,不但有利于人體氣血流通,也有利于胎兒的發(fā)育。如果有習慣性流產(chǎn)或先兆流產(chǎn)的孕婦,可以適當在床上活動,但以安胎靜養(yǎng)為主。
一般來說,孕期應盡量避免用藥,在不可避免時,也要盡量少用,慎重使用,一旦出現(xiàn)不良反應,立即停藥。感冒發(fā)熱后要及時采取措施,注意休息,多喝開水,促使病毒迅速排出體外。維生素C片雖然是西藥,但對孕婦是安全的,適量服用有助于防治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