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戴震的治詩方式及其成就

      2014-03-12 02:18:55孫改芳
      玉林師范學院學報 2014年4期
      關鍵詞:段玉裁戴震六書

      □孫改芳

      (太原旅游職業(y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論戴震的治詩方式及其成就

      □孫改芳

      (太原旅游職業(y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清代經學主要以考據學為特征,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考據學專家。戴震治詩主要通過博考百家,識斷精審,從而取得同位同聲通義、假借等開創(chuàng)性的音韻成就,啟發(fā)引導了后人的研究。戴震的學術追求成為一代學術思潮,同時他的治學方式也影響了清代學術走向。

      戴震;治詩;成就

      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清代經學主要以考據學為特征?!对娊洝烦蔀楫敃r考據學專家潛心研究的首要課題,詩學著作層出不窮。戴震生活在乾嘉時期,此時考據學方興未艾,他的詩學著作《毛鄭詩考正》《詩補傳》《杲溪詩經補注》等引領了考據潮流。戴震博學而專精,治詩是戴震學術研究的一部分,本文由其治詩入手研究其治學方式,以及他在清代學術史上所處的地位。

      一、博考百家,識斷精審

      戴震在《與是仲明論學書》中談到自己的治學,“求其一經,啟而讀之,茫茫然無覺。尋思之久,計之于心曰:‘經之至者,道也;所以明道者,詞也;所以成詞者,字也?!勺忠酝ㄆ湓~就,由詞其以其道,必有漸。求所謂字,考諸篆書,得許氏于故訓未能盡,從友人價《十三經注疏》讀之,則知一字之義當貫全經,本六書,然后為定?!盵1]“貫全經”就是要通貫群經傳注的解說以求其是,就要“援《爾雅》以釋《詩》、《書》,據《詩》、《書》以證《爾雅》,由是旁及先秦以上”[2];而“本六書”即根據文字六書結構分析,因為“六書者,文字之綱領,而治經之津涉也。載籍極博,統之不外文字;文字雖廣,統之不越六書”[3]。戴震治《詩》從淵博知識出發(fā),每釋一字,必廣搜群籍,博考百家,運用訓詁、音韻等方法進行“識斷精審”。

      二、同位同聲,同聲通義

      因聲求義是訓詁學的一種方法,戴震在前人的基礎上,繼續(xù)發(fā)展推進,達到很高的水平,他在《轉語十二章序》指出“人之語言萬變,而聲氣之微,有自然之節(jié)限。是故六書依聲記事,假借相禪,其用至博,操之至約也。學士茫然莫究。今別為二十章,各從乎聲,以原其義”[4],例如

      “《詩》中曰‘寧莫之知’,曰‘胡寧忍予’,曰‘寧莫我聽’曰‘寧丁我躬’,曰‘寧俾我遯’,曰‘胡寧瘨我以旱’。‘寧’字之義,傳詩者失之,以轉語之法類推,‘寧’之言‘乃’也凡故訓失傳者,于此亦可用因聲而知義矣?!盵5]

      由此可以看出,因為“寧”“乃”聲母相同,運用轉語的原理類推,兩者的字義接近。戴震從文字的發(fā)音推求字義,總結出規(guī)律性的認識,“凡同位則同聲,同聲則可以通乎其義。位同則聲變而同,聲變而同則其義亦可以比之然?!盵6]而在戴震看來,文字發(fā)音可以從“同位”和“位同”兩個角度分析,而 “同位”指聲母的發(fā)音部位相同,“位同”則指聲母的發(fā)音方法相同,由此根據聲母的規(guī)律來尋求語義的變化,總結出有關音轉的兩大基本規(guī)律,雖然簡略,卻具有開創(chuàng)性和探索性。之后他的學生段玉裁把聲調方面的音轉獨立出來,學者劉師培也承襲了這種思維,他也認為“字義起于字音,非惟古文可證也。試觀古人名物,凡義象相同,所從之聲亦同。則以造字之初,重義略形,故數字同從一聲者,即該于所從得之字,不必物各一字也?!盵7]

      三、假借三辨,聲義之分

      戴震曾說“夫六經字多假借,音聲失而假借之意何以得?故訓音聲相表里,故訓明,六經乃可明。”[8]他還作了具體分析,“字書主于故訓,韻書主于音聲,然兩者恒相因。音聲有不隨故訓變者,則一音或數義;音聲有隨故訓變者,則一字或數音。大致一字既定其本義,則外此音義引申,咸六書之假借?!盵9],并且他把假借分為三類“義由聲出”“聲同義別”“聲義各別”,在《考正》中,他多處運用假借分析的中詩句的情況,如《鵲巢》篇的分析是運用“義由聲出”。

      《鵲巢》“維鵲有巢,維鳩方之”《毛傳》曰:“方,有之也?!薄肮抛帧俊ㄓ谩健!缎⊙拧贰确郊雀贰?,《大雅》‘實方實苞’,《箋》于《小雅》云:‘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和合時也?!恰健小俊x。《漢書》:山陽郡‘方與’,晉灼云‘音房豫’。是‘方’有‘房’音。‘方之’猶‘居之’也。”[10]

      戴震在釋詩時,運用相同或相近的字音,因音求義,更好地理解字句,使文意淺顯易懂。在戴震的影響下,弟子段玉裁、王念孫、王引之更為發(fā)揚光大。段玉裁的《詩經小學序》里,阮元為之作序,曰:“六書假借之誼,乃明庶免穿鑿附會之談?!盵11]尤其王念孫《廣雅疏證·序》“學者之考字,因形以得其音,因音以得其義……治經莫重乎得義,得義莫切于得音?!盵12]他的這本書貫穿著因音求義的科學訓詁方法,集中了豐富的假借、聲訓例證和古今正俗的文字形體資料,這種治學的思想無不深受戴震的影響。

      四、音韻成就,學術影響

      戴震的治詩研究,尤其注重音韻學的相關原理,從詩歌的用韻、語音發(fā)展的角度釋詩,從而突破古代音韻學的藩籬。錢大昕為阮元的《經籍纂詁》作序,提出“即字而審其義,依韻而類其字。有本訓,有轉訓,次序不列,皆網在綱?!盵13]戴震在此基礎上,他首先判斷“古有韻之文,亦未易讀,稍不精細,或韻在上而求諸下,韻在下而求諸上,韻在彼而誤葉此;或本分而合之;或間句散文,而以為韻;或是韻而反不韻,甚則讀破句,據誤本,雜鄉(xiāng)音。其誤不在古人而在我。二家亦往往不免,此精深之難言也。”[14]這種“精深之難言”,正是富有創(chuàng)見性的古代音韻學的見解,體現其治學的嚴謹態(tài)度。

      戴震在治詩的過程中,不僅以音韻的相關原理分析《詩經》,而且發(fā)現了陰聲韻與陽聲韻,以入聲韻為樞紐的“音聲相配”的規(guī)律,寫成《詩經韻分若干部表》。同時他指出“務要得其條理,由合而分,由分而合”[15],又在他的《聲類表》中分上古韻為九類二十五部;黃侃分古音二十八部,直接受戴震的影響,他在《音略·古韻》中說:“爰逮清朝,有顧、江、戴、段諸人,畢世勤劬,各有啟悟;余復益以戴君所明,成為二十八部”。[16]王國維曾作過這樣的評價:“古音韻學之發(fā)明有三:一為連江陳氏(陳弟)古本音不同今韻說,二為戴氏陰陽相配說,三為段氏四聲不同今韻說,而部目之分析,其小者也。陳氏之說,開顧、江以后言韻之端;戴氏之說,孔氏(廣森)取之以或《詩聲類》,其規(guī)模亦略具矣”[17],比較戴震的《聲類表》和孔廣森《詩聲類》,以及王國維的評價,可以看出戴震首創(chuàng)陰陽入三分理論,并以入聲為陰陽通轉的樞紐,這對孔廣森“陰陽對轉”學說有直接影響,戴震在古音韻學發(fā)展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結語

      戴震屢試不中,以布衣入翰林,全國上下轟動,戴震不平凡的人生經歷引起世人的關注,而他的治學方式也得到朝廷以及眾人的推崇。文人士子無不以考訂經傳為追求,“海內浸浸然趨實學矣”。[18]戴震博考眾家,“凡學未至貫本末,徹精粗,徒以意衡量,就令載籍極博,猶所謂‘思而不學則殆也’。”[19]同時強調治學要“綜形名、任裁斷”。[20]這不僅引領了當時的學術潮流,而且對乾嘉學術的發(fā)展起了推動作用。且在乾嘉學術史上形成了以戴震為代表的皖派學術流派,“震在鄉(xiāng)里,衍其學者,有金榜、程瑤田、凌廷堪、三胡—匡衷、培翚、春喬—等。其教于京師,弟子之顯著有任大椿、盧文弨、孔廣森、段玉裁、王念孫、念孫以其授子引之。玉裁、念孫、引之最能光大震學,世稱戴、段、二王焉?!盵21],“凡戴學數家,分析條理,皆縝密嚴厲,上溯古義,而斷以己之律令,與蘇州諸學殊矣”[22]。戴震作為皖派代表,為清代學術作出卓著的貢獻。 ■

      [1]戴震.與是仲明論學書,戴震集(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83.

      [2]戴震.爾雅文字考序,戴震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1.

      [3]戴震.六書論序,戴震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7.

      [4]轉語十二章序,戴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106.

      [5]戴震.論韻書中字義答秦尚書蕙田,戴震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5.

      [6]轉語十二章序,戴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07.

      [7]劉師培.劉師培論學雜稿·字義起于字音說,清儒得失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149.

      [8]六書音韻表序,戴震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00.

      [9]戴震.論韻書中字義答秦尚書蕙田,戴震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55.

      [10]戴震.杲溪詩經補注,戴震全書(第二冊),黃山書社,1994:23.

      [11]段玉裁.詩經小學·序,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79.

      [12]王念孫.廣雅疏證·序,江蘇古籍出版社,1984:1.

      [13]阮元.經籍纂詁·序,中華書局,1982.

      [14]戴震.古音葉韻,戴震全書(第二冊),黃山書社,1994:262.

      [15]段玉裁.戴東原先生年譜,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98.

      [16]黃侃.黃侃論學雜著,中華書局,1964:87-88.

      [17]王國維.五聲說,觀堂集林(卷八),中華書局:348.

      [18]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卷三十五),邵二云先生事略,岳麓書社,1991:981.

      [19]戴震.與任孝廉幼植書,戴震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181.

      [20]章太炎.章太炎學術論術集·清儒,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17.

      [21]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5

      [22]章太炎.章太炎學術論術集·清儒,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18.

      【責任編輯 潘琰佩】

      On Dai Zhen’s Treatment of Poetry and Achievement

      SUN Gai-fang
      (Taiyuan Tourism College, Taiyuan, Shanxi 030006)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in Qing Dynasty features with the textology. Dai Zhen is a master of textology in Qing Dynasty. Dai Zhen's study of the Confucian classics was based on profound knowledge and precise judgment. He pioneered phonological achievement of the same meaning the same consonants, the ancient Chinese phonetic, inspire and guide the research of later generations. Dai Zhen's academic pursuits become a generation of academic thoughts, and his scholarly approach also influence on the academic orientation of scholars in Qing dynasty.

      Dai Zhen;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achievement

      H109.2

      A

      1004-4671(2014)04-0107-03

      2014-01-12

      孫改芳(1974~)女,山西陽泉人,太原旅游職業(yè)學院講師,文學碩士。研究方向:先秦魏晉南北朝文學。

      猜你喜歡
      段玉裁戴震六書
      清代文字學大師段玉裁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校訂《古今韻會舉要》探略
      天中學刊(2022年4期)2022-09-29 07:21:22
      清初學者王育《說文解字六書論正》六書說初探
      與黨旗合影
      政工學刊(2021年11期)2021-11-01 01:08:56
      評述清代段玉裁古音學研究
      世界家苑(2018年11期)2018-11-20 10:50:58
      漢字構形系統的發(fā)展與六書“轉注”
      獨尋真知啟后人:戴震后裔的學術使命
      華夏文化(2018年1期)2018-03-30 09:12:25
      朱熹不一定靠譜
      做人與處世(2016年1期)2016-02-03 11:44:54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一曰”訓詁內容研究
      愛刨根問底的戴震
      天津市| 呼玛县| 五大连池市| 读书| 富锦市| 祥云县| 永登县| 旅游| 澳门| 宁河县| 海丰县| 营口市| 湟源县| 武冈市| 楚雄市| 南昌市| 富川| 台东市| 荃湾区| 黔南| 堆龙德庆县| 曲麻莱县| 略阳县| 海南省| 泗水县| 石楼县| 正宁县| 思南县| 长汀县| 天全县| 海宁市| 天祝| 开平市| 隆尧县| 县级市| 新泰市| 贵溪市| 应用必备| 镇雄县| 大安市| 巧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