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剛,張英軍,矯浩然,陳 浩
利伐沙班治療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35例
王 剛1,張英軍2,矯浩然1,陳 浩2
目的:評價利伐沙班治療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70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華法林治療)和治療組(利伐沙班治療)各35例,觀察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及安全性。結(jié)果:兩組療效、下肢周徑差、INR(國際標準化比值)、D-二聚體及不良反應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jié)論:利伐沙班治療骨科手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療效明顯優(yōu)于華法林治療,無不良反應,安全可靠。
利伐沙班;骨科手術;下肢深靜脈血栓
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手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一旦造成肺動脈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有危及生命的可能。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1月以利伐沙班治療骨科手術后下肢DVT35例。現(xiàn)在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70例,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分會制定的DVT的診斷和治療指南[1]。其中包括髖關節(jié)成形術28例,膝關節(jié)成形術23例,膝關節(jié)鏡手術19例。男39例,女31例;病程3~10 d,平均(6.5±1.2)d,年齡35~70歲,平均(56.3±7.8)歲,55歲以上患者約占78%,左下肢32例,右下肢38例,治療期間不接受其他治療。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5例。排除肝腎功能異常、嚴重心腦血管疾病及各種出血傾向者。兩組年齡、性別、手術方式和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及觀察指標 70例均行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4000 IU皮下注射,每12 h 1次,治療1周。病情平穩(wěn)后,治療組口服利伐沙班(德國拜耳公司)10~20 mg,1次/d。對照組加用口服華法林2.5~3.75 mg,1次/d,重疊3 d后停用LMWH。對照組間隔2周,治療組間隔4周監(jiān)測INR、D-二聚體及血小板聚集率,根據(jù)檢測結(jié)果及不良反應調(diào)整藥物劑量。3個月后復查下肢血管彩超。治療前后記錄下肢周徑差(膝關節(jié)上15 cm,膝關節(jié)下15 cm)。
1.3 療效評定標準 顯效:下肢脹痛癥狀消失,下肢周徑差無差異,血管彩超提示血栓消失,血流通暢;有效:下肢脹痛癥狀明顯好轉(zhuǎn),下肢周徑差明顯縮小,血管彩超提示血栓附壁,血流漸通暢;無效:下肢脹痛癥狀、下肢周徑差無緩解或加重,血管彩超提示血流不暢或新生血栓形成。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17.0軟件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療效比較采用Riddit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2%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0%;治療組不良反應為0,而對照組不良反應率為14%。兩組療效及不良反應率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及不良反應比較(n,%)
2.2 INR、D-二聚體及下肢周徑差 治療前兩組INR、下肢周徑差、D-二聚體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INR、下肢周徑差、D-二聚體改善對比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NR、D-二聚體及下肢周徑差改善比較(μg/L,cm,x±s)
2.3 不良反應 對照組有2例女性經(jīng)期出血增多、1例眼底出血、1例牙齦出血、1例皮下黏膜出血,停藥或藥物減量后癥狀好轉(zhuǎn)。治療組未發(fā)現(xiàn)異常變化。
DVT是靜脈的一種急性非化膿性炎癥,伴有繼發(fā)性血管腔內(nèi)血栓形成,主要病因為靜脈壁損傷、靜脈血流緩慢及異常的血液高凝狀態(tài),易患因素多與年齡、制動、惡性腫瘤、手術、創(chuàng)傷、懷孕等有密切關系。在我國,普外科手術后DVT的發(fā)病率在19%左右,而股骨骨折、髖關節(jié)成形術、膝關節(jié)成形術則分別高達48%、51%和61%[2],主要考慮術中麻醉使肌肉失去了正常的收縮功能,靜脈舒張,血流減慢,術后患肢制動長時間臥床,從而為血栓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3]。
本次觀察發(fā)現(xiàn),治療組總有效率、各監(jiān)測指標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且未見不良反應發(fā)生,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利伐沙班治療骨科手術后下肢DVT的療效優(yōu)于華法林。年齡在55歲以上患者所占78%,考慮可能與其他促凝易栓因素隨年齡增加而增強有關[4]。
抗凝是DVT治療中應用最早且最廣泛的方法。利伐沙班是一種比較理想的預防和治療深靜脈血栓的抗凝藥物。作為新型抗凝劑,不需要抗凝血酶Ⅲ參與,高度選擇性和可競爭性抑制游離和結(jié)合的Ⅹa因子以及凝血酶原活性,中斷凝血瀑布的內(nèi)源性和外源性途徑,以劑量-依賴方式延長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板和凝血酶原時間[5]。華法林屬于維生素K拮抗劑,不能作為體外抗凝藥使用,體內(nèi)抗凝也須有活性的凝血因子消耗后才能有效。相比華法林,利伐沙班給藥方案靈活,起效迅速,耐受性好,無需與LMWH重疊,生物利用度高,作用持續(xù)穩(wěn)定,無需反復監(jiān)測凝血指標。口服劑量固定,不受進食影響,安全性高,與Eriksson等[6]研究結(jié)果一致。本次研究樣本量較少,觀察時間較短,評價指標不全面,關于利伐沙班的療效及安全性,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1]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會分會血管外科學組.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08,23(3):235-238.
[2]陳灝珠,林果為.實用內(nèi)科學[M].第1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9:1682-1686.
[3]侯玉芬,張玥,程志新,等.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320例病因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外科雜志,2006,12(3):214-216.
[4]何向輝,逯寧,侯立南,等.240例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分析[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外科雜志,2009,15(4):358-360.
[5]Turpie AG,Lassen MR,Eriksson BI,et al.Rivaroxaban for the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hip or knee arthroplasty. Pooled analysis of four studies[J].Thromb Haemost,2011,105(3): 444-453.
[6]Eriksson BI,Borris LC,Friedman RJ,et al.Rivaroxaban versus enoxaparin for thromboprophylaxis after hip arthroplasty.N Engl J Med,2008,358(26):2765-2775.
(收稿:2013-08-10 修回:2013-12-16)
(責任編輯 侯玉芬)
R654.4
A
1007-6948(2014)01-0072-03
10.3969/j.issn.1007-6948.2014.01.025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外一科(天津300193)
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研究生院中西醫(yī)結(jié)合臨床研究生(天津30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