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偉,陳志平
(1.上海市自來水市北有限公司閘北水廠,上海 200438;2.上海浦東威立雅自來水有限公司浦東水廠,上海 200120)
水是生命之源,飲用水安全是城市安全體系中的重要一環(huán),隨著人們對健康意識的增強,人們越來越注重飲用水的質量(人體每天需要飲水2 L),對水質標準和要求也越來越高。自來水廠現(xiàn)主要面對如下問題:已實施的新版《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部分項目限值更加嚴格;長江口青草沙水源為淺水庫,流動性差,隨氮磷、不同季節(jié)和水溫變化可產(chǎn)生各種不同藻類和pH變化,會對供水水質和水量構成壓力;消毒副產(chǎn)物的控制、如何避免管網(wǎng)中水齡長(泵站水庫)而新增亞硝酸鹽等。面對這些問題,需嚴格水質管理和水處理工藝的優(yōu)化,提高和改善自來水水質。
2011年1月1日開始上海市區(qū)水廠的水源由黃浦江上游原水切換到長江口青草沙原水,水源地位于長江口江心部位,優(yōu)質淡水資源充沛,水質明顯改善,主要評價指標總體達到Ⅱ類水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原水水質數(shù)據(jù)Tab.1 Raw Water Quality Data
青草沙原水的水質改善,提高了供水水質,出廠水耗氧量、色度、嗅和味指標都有明顯改善,耗氧量從3.25 mg/L降到1.38 mg/L,色度從7度降到<5度,嗅和味從2級降到1級。
常規(guī)水處理工藝主要分為: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如圖1所示。
圖1 水廠處理常規(guī)工藝Fig.1 Waterworks Regular 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黃浦江上游原水改為長江青草沙水源,消毒工藝改為:前加氯為折點加氯,生成游離氯作為主要消毒劑;濾后加氨補氯,出廠水為氯氨[1]消毒?;炷齽榫哿蚵然X(氧化鋁 8.23%,密度1.23 g/cm3);消 毒 劑 為 次 氯 酸 鈉[2](密 度1.16 g/cm3,有效氯濃度為10%)和硫酸銨(含氮量8%,密度1.22 g/cm3),替代液氯和液氨。
青草沙原水源頭建成投加次氯酸鈉(浦東吸水井)和粉炭(5號溝)設施,二者相距2 km,粉炭在輸水管中停留時間>6 h,藍綠藻產(chǎn)生的致臭物質甲基異莰醇-2(簡稱:MIB)≥30 ng/L時開始投加粉炭,按MIB檢測濃度調整粉炭投加量;葉綠素>20 μg/L時,或藻密度數(shù)升高(濾池堵塞),開始投加次氯酸鈉。形成加粉炭除臭和投次氯酸鈉除藻工藝要求,水廠及時調節(jié)加氯量,控制好沉淀池出口余氯,改善出廠水嗅味(粉炭對致臭物質MIB去除率為70% ~80%),使用戶反應腥味次數(shù)明顯下降。投加粉炭,有效去除水中有機物,降低出廠水的三鹵甲烷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閘北水廠出廠水三鹵甲烷數(shù)值Tab.2 THMs in Effluent of Zhabei Waterworks
混凝劑選擇不僅要考慮原水的pH和混凝劑的pH(對設備腐蝕性),不同混凝劑均有最佳pH混凝效果,同時要考慮混凝劑水解pH的變化。鋁是兩性物質,在較低或較高pH時均有一定溶解度;鋁高低還與水溫有關。水廠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和水溫,選用不同pH混凝劑,調節(jié)出水pH <7.5,降低出水鋁含量,水廠控制目標為 <0.1 mg/L(國標為0.2 mg/L),試驗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陸家嘴分廠水溫、pH和鋁檢測數(shù)據(jù)Tab.3 Temperature,pH,and Aluminum Concentration of Water in Lujiazui Waterworks
數(shù)據(jù)顯示:水溫>20℃,出廠水pH>7.5作為選擇低值pH(2.5)混凝劑工藝要求。調節(jié)水中pH有限,幅度小,當出廠水pH<7.5,出水鋁含量不易升高(濾池對鋁去除率在50%左右)。合理調節(jié)pH方法:投加硫酸,夏季,在混凝劑加藥點前投加硫酸,根據(jù)鋁溶解度與pH關系曲線,調整pH在7.0~7.2,其鋁溶解度較低,Al(OH)3不易溶解。
濾池去除率和反洗水率是評價過濾性能綜合指標,按出廠水濁度目標值合理調整過濾周期及運行參數(shù)。通過對水頭損失、濾后水濁度、濾后水顆粒數(shù)三項指標的綜合分析確定合理的過濾周期,如表4所示。
表4 居家橋分廠水頭損失、濾后水濁度、濾后水顆粒數(shù)分布變化關系Tab.4 Head Loss,Turbidity and Particle Number of Filtrated Water in JuJiaqiao Waterworks
考慮到過濾周期太長,使濾料表面積泥厚實,影響單水反洗質量,選擇合理運行周期為32 h。
根據(jù)生產(chǎn)性試驗結果分析,濾池實際運行中反沖洗強度設為17~18 L/(m2·s)、歷時4~5 min較為合理,膨脹率為40% ~50%,相應的反沖洗水量約為250~300 m3。由于初濾水需經(jīng)30~60 min恢復穩(wěn)定,初濾水濁度才能控制在<0.2NTU,需控制好初始濾速。青草沙原水水質好,平均去除率為90%,洗水率1.9%。
2013年2月下旬以來,青草沙原水硅藻(主要為顆粒直鏈藻2.0×107)大量爆發(fā),濾池過濾周期由32 h縮短至2 h,嚴重影響了水廠供水量,直到3月底硅藻才開始呈下降趨勢。
見實驗室攪拌試驗結果,低pH聚硫氯化鋁對藻的去除效果較好,相同投加量下,去除率可提高2倍。水廠將混凝劑切換為夏季低pH聚硫氯化鋁,同時逐步提高加注量,達到5 mg/L左右,澄清池礬花易于沉降,同時控制澄清池出口游離氯0.7~1.1 mg/L,濾池過濾周期逐漸延長,過濾性能改善。直至3月28日,10格濾池反沖洗周期全部恢復,達到32 h。
優(yōu)化后自動加藥模式:前加氯按水量比投加,后加氨/加氯按照出廠水一氯胺和游離氨目標值、加藥點進水流量來自動控制整個消毒工藝的加氯和加氨量。以游離氯、一氯胺和游離氨的反饋數(shù)值,自動調整加氯/加氨投加量[3]。
通過優(yōu)化后,游離氨可達最小值,使加氯量最大限度轉化為一氯胺,達到減少加氯/加氨量,穩(wěn)定余氯,改善自來水口味,提升國內氯氨消毒自動加藥控制工藝,使自控變得簡單、實用和可操作性。
消毒作用以余氯C(mg/L)和接觸時間T(min)乘積CT來衡量,按余氯接觸時間確定余氯值,CT越大,消毒作用越好。當氯與水接觸時間短,可按CT來調整余氯值,使出廠余氯設置科學合理。不同水源、不同季節(jié)、不同工藝采用科學合理的消毒方法。在確保管網(wǎng)水微生物衛(wèi)生指標合格同時,嚴格控制消毒副產(chǎn)物。
4.1.1 濾前余氯
沉淀水余氯為游離氯,前加氯在水中形成活氯時間為45 min(冬天),消毒作用時間短,消毒徹底,效果好,但維持時間短。水處理工藝中,一般優(yōu)先考慮游離氯作為首要消毒劑。游離氯消毒必須符合CT>15,能殺滅所有細菌和致病微生物,余氯控制范圍0.3~0.5 mg/L。夏季,游離氯形成時間短,可控制在0.2~0.3 mg/L,冬季,除硅藻等,游離氯可調整為0.8 mg/L,這樣可減少THMs生成。
4.1.2 濾后余氯
濾后水余氯和出廠水余氯為一氯胺(濾后加氨加氯形成),氯氨反應時間一般為3 min,與游離氯相比,一氯胺的消毒作用不大,但更具穩(wěn)定和持續(xù)消毒能力,可改善飲用水的口感,減少消毒副產(chǎn)物THMs的增加。上海地區(qū)出廠水消毒普遍采取的是氯胺消毒。閘北水廠出廠水余氯目標值控制在1.1 mg/L,居家橋水廠CT為94(新國標CT≥60)。
游離氨指水中NH3/NH4+,要考慮出廠水中有少量游離氨余量,一方面少量游離氨存在,可消除加氯過量所產(chǎn)生二氯胺。另一方面,可減少(當水溫>15℃)亞硝酸鹽生成而使余氯降低。所以,要重視出廠水游離氨控制,避免管網(wǎng)水停留時間長,水中自養(yǎng)型氨氧化菌的硝化作用下,使亞硝酸鹽升高(新國標0.3 mg/L,以 N 計)。
濁度是評價自來水的綜合指標,濁度低,自來水中有害物質及細菌也少。
4.3.1 沉淀水濁度
沉淀水濁度控制幅度參照出廠水目標值和濾池濁度去除率來確定,也就是說,進水濁度為多少時,濾池出水濁度達到0.2 NTU,該進水濁度為上限值,沉淀池濁度控制目標值低于上限值。水廠沉淀水濁度幅度設定為0.6 ~1.0 NTU。
4.3.2 濾后濁度
濾后濁度受進水濁度、濾速和濾料厚度等影響,相對來說,進水濁度高低,會直接影響濾后濁度,要求當班員工平穩(wěn)運行,即濾池分配水量要均勻,濾前水位要相對恒定,使濾速波動小,特別濾池反洗或水庫水位低情況,考慮各濾池運行時間長短,合理調節(jié)好各濾池清水閥開啟度,使濾后濁度穩(wěn)定。設置濾后濁度目標為0.15 NTU(新國標 1.0 NTU)。
4.3.3 出廠濁度
出廠濁度受濾后水濁度影響。一般出廠濁度要低于濾后濁度,因清水庫本身好似個大的沉淀池,清水沿池內擋板流動而沉淀。當濾后濁度低時,清水庫內積泥就少一些。特別是清洗水庫時,要注意設該池最低水位。出廠濁度目標<0.15 NTU。當濁度控制在0.1 NTU以下,賈鞭毛蟲、隱孢子蟲去除率達99.9%以上,因而控制濁度很重要。
水廠運行班長根據(jù)調度指令,合理調度進出水量。結合早夜高峰供水時間段,調配好清水庫庫存水,發(fā)揮清水庫調節(jié)功能??紤]余氯接觸時間,合理設置清水庫水位控制范圍,確保清水庫水新鮮度。
不同水源和水質(藻類),不同混合反應條件和沉淀水濁度,加礬量是不相同的。加礬量還受低溫、低濁和原水中有機污染程度影響。需定期或原水變化時,做好攪拌試驗。根據(jù)沉淀水濁度和原水進水量,科學合理調整加藥量。
4.6.1 前加氯量
折點加氯會產(chǎn)生致癌物的消毒副產(chǎn)物(三鹵甲烷)。三鹵甲烷(THMs)包括氯仿、溴仿、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如果濃度高時,長期會對健康產(chǎn)生影響。消毒過程應避免和減少THMs。THMs的生成量與加氯量、水中有機物濃度、水溫和pH有關。游離氯含量過高,會增加THMs超標風險。所以要限制折點加氯量(特別當水溫>20℃),游離氯要控制在合適范圍。
前加氯量與原水中氨氮和水量所決定,且青草沙原水中耗氯量和氨氮低,變化穩(wěn)定,波動很小,所以,余氯高低直接和投加比相關,通常各水廠前加氯投加比值控制在1.5~1.8為宜,沉淀水活氯控制目標在0.3~0.5 mg/L。當原水公司源頭加氯和粉末活性炭時,沉淀水中活氯控制在下限(0.2~0.3 mg/L),以濾后氯胺消毒為主。
4.6.2 后加氯/加氨量
按出廠余氯目標值和氯氨投加比(3.5~4)控制加氨量和加氯量[4],也就是說,先確定出廠余氯目標值(1.3 mg/L),沉淀水余氯也知道,當班員工就定量知道濾后加氨量和加氯量,計算如下。
出廠游離氨與管網(wǎng)水亞鹽控制(8月份數(shù)據(jù)如下):
居家橋分廠:出廠水游離氨:0.06~0.24 mg/L,管網(wǎng)水平均亞鹽濃度:0.037 mg/L
陸家嘴分廠:出廠水游離氨:0.06~0.12 mg/L,管網(wǎng)水平均亞鹽濃度:0.004 mg/L
4.6.3 三鹵甲烷
夏季,隨著水溫和pH變化,特別要嚴格控制前加氯量和沉淀水游離氯,水廠THMs控制目標<0.5。陸家嘴分廠 7 月份總加氯量 1.5 ~3.4 mg/L,三鹵甲烷總量0.17 ~0.33。
藍綠藻(硅藻)大量爆發(fā)時,原水中葉綠素、混濁度和耗氧量等水質有較大變化,增加水廠制水難度,使結成絮凝礬花顆粒細小,濁度難去除,影響出廠水濁度,使加礬量成倍增加。需通過多次攪拌試驗,估測混凝劑和絮凝劑混合投加量或決定混凝劑最大投加比率的方法。摸索和總結不同加氯/加礬量在混凝沉淀中,對不同硅藻或藍綠藻數(shù)(106至107)去除效果。氯化/絮凝/混凝/沉淀步驟可減少90%藻類數(shù),去除水中藻類重點是強化混凝沉淀工藝控制。
做好凈水原材料驗收和檢測,提高當班工操作技能,掌握正確加藥方法;做好過程水質量監(jiān)控,通過在線水質儀表,分析考評每天加藥質量和生產(chǎn)運行狀況,開展班組水質競賽;做好在線水質儀表日常維護,每天巡檢,數(shù)據(jù)比對,定期校驗,確保其數(shù)據(jù)真實性,指導生產(chǎn)。
目前,青草沙原水系統(tǒng)承擔了上海中心城區(qū)80%的原水供應,每天有1 300萬市民喝著從這里輸出的飲用水,需嚴格水質管理,研究和完善應對青草沙原水突發(fā)情況預警機制和多種有效方法,確保市民喝上放心、安全飲用水。
[1]張麗麗,張群,陳志平.氯化銨在浦東水廠消毒中的應用[J].給水排水,2009,35(11):11-14.
[2]陳志平.次氯酸鈉消毒在水廠中應用[J].城鎮(zhèn)供水,2009,29(4):37.
[3]陳志平.居家橋水廠自動加氯工藝優(yōu)化[J].凈水技術,2013,32(1):93-98.
[4]劉建華,尚書銓,陳志平.青草沙原水加氯消毒工藝的優(yōu)化[J].凈水技術,2012,30(5):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