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弋
或許是因為青海的山太過高貴、太過雄奇,便是神仙也愿意選其當作棲息人間的領地。譬如在中華民族的創(chuàng)世紀神話體系中,橫空出世的莽昆侖便是神人交融的最初圣地。正是從這里開始,盤古開天辟地、女媧煉石補天,后羿射日、王母臨漢、黃帝創(chuàng)世、大禹治水……中華文明的第一縷曙光穿過這些混沌的神話,開始普照華夏大地。
不斷演繹的西王母神話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其最為世間所知,常引為故事者,有昆侖山與西王母?!鼻О倌陙恚?jīng)過老百姓的口口相傳,昆侖儼然成為天下神仙的集聚地。中國人對昆侖山情有獨鐘,還在于他們一直堅信躲在神話故事背后的正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祖先身影。巍巍昆侖便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fā)祥地,正所謂赫赫我祖,來自昆侖。也正是源于昆侖的文化地位和創(chuàng)世功勞,古人特地尊崇它為萬山之宗、河岳之根。
這座裝滿了太多瑰麗想象的神話之山,因為地理偏遠,在古人心目中已近世界邊緣,加上山脈長達2500余千米,寬130~200 千米,平均海拔5500~6000米的恢宏氣勢和偉岸英姿,使得古人油然產(chǎn)生“可望不可及”的敬畏之心。這座神奇的大山承載著祖先太多的想象以及人文性格的暗示,在某種情結(jié)里,昆侖也儼然成為中華民族的神話之源和精神之根。
倘若揭開神話神秘的面紗,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可與西方古希臘神話相媲美的創(chuàng)世紀神話并非空穴來風,恣意的想象力背后是源于中華文明最古老、最生動的歷史真實。我們不妨考證一下當年那位“住瑤池、種蟠桃”的西王母(王母娘娘)。
西王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最具知名度、也是最早的女仙。然而,她最初的形象卻很是“不堪”。如果按《山海經(jīng)》“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善嘯,蓬發(fā)戴勝”的字面描寫,西王母最初應是個界于半人半獸的女“怪”,而非儀態(tài)萬方的神仙。然而,如果不望文生義,而是深入了解、實地考證,你會發(fā)現(xiàn)另一個答案。
這要從當?shù)匾环N古老的習俗談起。在青海河湟地區(qū)至今還流傳一種“跳於莬”的古老習俗?!办肚|”就是老虎的意思。在跳於莬的過程中,舞者往往赤裸上身,并在身上涂滿虎豹的斑紋,腰系紅布,后打結(jié)成尾狀物,并用白紙條將蓬亂的頭發(fā)扎起,這一切都與西王母的“行頭”有幾分相似之處。而這種奇怪的裝扮只是遠古氏族圖騰崇拜的古老遺傳罷了。據(jù)專家考證,西王母真有其人,不過不是神仙,而是距今3000~5000多年前的遠古時期、青海湖以西游牧部落的一位女酋長?!渡胶=?jīng)》里關于“豹尾虎齒”的描述,可能只是一種部落流行的美容圖飾罷了。
西王母真實存在的另一旁證便是現(xiàn)存古籍表明,自兩晉到明清乃至民國時期,青海草原地區(qū)、昆侖山南北都有大量的女王部落存在(譬如有名的蘇毗部落),這大概也是先民女性崇拜的古老習俗吧。如今,在青海省天峻縣西南20千米處,一座獨立的小山西側(cè)有一口深十幾米的山洞。據(jù)學者考證,這便是5000多年前西王母古國女首領的居所,名為西王母石室。在青海海晏縣金銀灘草原上,也有西王母古塔遺址。另外,在格爾木市西部還有一條東昆侖河,它的源頭是一個叫“黑?!钡暮瑐髡f是西王母的“瑤池”。
然而,擁有一個石洞和一洼湖水的西王母太過普通,無法給人以足夠的震撼力,更無法令人稱奇。在后人的想象中,創(chuàng)世紀的歷史本應更加完美和神奇。于是,神話開始不斷演繹,西王母的形象也漸漸從簡陋走向華麗,從真實走向傳奇。在非正史的《漢武帝內(nèi)傳》古籍里,賜漢武帝3000年蟠桃的西王母,“乘紫云之輦,駕九色斑龍”,已經(jīng)完全幻化成儀態(tài)婀娜、艷壓群芳、伺仙如云、威儀天地的女神了。
富于想象力的地域傳奇
與西方神仙譜系完全不同的是,中國的諸位神仙并沒有獨立的神格體系和嚴謹?shù)纳鐣P系。人與神的界線相當模糊。大概也只有中國的老百姓可以隨意將人推向神位,甚至自己苦心修煉,都可以得道成仙。中國人的想象力太過充沛,現(xiàn)實與傳說的界線也往往被泛濫的想象力沖垮。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但凡一方百姓喜歡的人,往往都會在自然或不自然間被推上神的寶座,并附會以更多的地域傳奇。如大唐時的文成公主,當年她遠嫁到吐蕃,有很長的一段路程是從青海經(jīng)過。于是,當?shù)氐陌傩兆プ‰y得的機緣,開始按自己的意愿演繹文成公主的青海傳奇。如那座著名的日月山,傳說當年文成公主經(jīng)過日月山時,看到山的東面一派繁榮景象,再看西面,則是一派荒涼景色,她觸景生情,想起自己的家鄉(xiāng)和親人,于是拿出日月寶鏡,想看看繁花似錦的長安美景。又突然記起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一咬牙,便將日月寶鏡摔在日月山上。當時的日月山叫 “赤嶺”,因為文成公主這一摔,竟摔出一個紀念的新名字來。這個故事自然是后人附會而來,如今的日月山兩側(cè)修建有日亭和月亭,均為八角磚木結(jié)構,彩繪飛檐,具有濃郁的藏族風格。當?shù)厝巳绱蓑\,也是為了紀念那位偉大的公主。
在日月山的西邊還有一條從東向西流的倒淌河。雖然河水倒淌的奇觀其實是受地勢的影響自然形成,可當?shù)厝烁敢飧綍粋€美麗的傳說,傳說也與文成公主有關。話說當年文成公主和親入藏經(jīng)過此地,從這里繼續(xù)往西就不能再坐轎子,必須騎馬才能進入草原。文成公主想到從此遠離父母之邦,一去難返,不由流下眼淚。一路上,公主的眼淚竟流成了小河,從此,草原上就有了這條從東向西流的倒淌河。如今,當?shù)匾廊涣鱾髦斑^了日月山,兩眼淚不干”的動人民諺。
被推上神位之前的文成公主還無法做到超然,她依然需要神靈的庇護。當她經(jīng)過青海省玉樹縣巴塘河貝納溝時,發(fā)現(xiàn)這里溪流涓涓、林木茂盛,景色非常秀麗,加上當?shù)夭刈灏傩盏氖⑶榭畲?,便決定暫住下來,同時令工匠在溝內(nèi)懸崖峭壁上雕鑿了大日如來等9尊佛像、大小佛塔和重要經(jīng)文等數(shù)十處,并用漢文親自撰文著述其事,以方便和佛祖溝通交流,求得心靈的安慰和神靈的保佑。70年后,唐蕃第二次聯(lián)姻,當金城公主赴藏路過此地時,看到文成公主命隨行工匠雕鑿的佛像頗為感懷,遂令侍從工匠和當?shù)亟橙艘黄鹁S修廟宇,并賜名“文成公主廟”。 而在當?shù)夭刈逋难壑?,這兩位宛若仙人的大唐公主曾授予他們開荒種田、織布、釀酒、歌舞等技藝,又帶來佛祖的庇護,可謂功德無量。在他們心中,也早已將這兩位公主奉為他們祭拜的神靈。千余年來,藏族同胞非常敬仰兩位公主,常常千里迢迢來此頂禮膜拜,使得這座古老的廟宇至今香火不斷,酥油燈長明。endprint
神話的發(fā)源與成長
青海的神奇地理好像頗適合神話的發(fā)源和成長。
譬如位于共和縣黑馬河鄉(xiāng)與石乃亥鄉(xiāng)交界處,有一個藏語稱作“窩博”洞的無底洞,當?shù)厝烁敢夥Q其為神仙洞。洞口前的草地上有用碎石塊砌成、呈方形的供奉神仙的天然吉祥物。而在吉祥物的四周,遍布刻滿經(jīng)文的石片。虔誠的信徒認為,要拜青海湖必須先拜神仙洞。每年春夏之交,許多信徒都會千里迢迢趕來朝拜,他們堅信鉆一次神仙洞,就能消除百災、終生平安。
小說《西游記》里唐僧師徒4人取經(jīng)回來,在通天河遭難落河后的曬經(jīng)臺在青海也可以找到真實的“原型”。在通天河大橋南岸有一塊巨大的巖石,巖石上面平坦光滑,旁邊有一古松,樹上掛滿經(jīng)布,這就是有名的曬經(jīng)臺。如今,當?shù)夭刈迥撩襁€會在曬經(jīng)臺周圍掛起經(jīng)幡,壘起桑臺,經(jīng)常在此敬佛祭河。
位于樂都縣城南21千米處馬圈溝口的瞿曇寺,曾經(jīng)上演過一場“歌聲退賊兵”的人間奇跡。話說清朝初年正是瞿曇寺香火鼎盛之時,有一次,一股土匪突然包圍了瞿曇寺,連續(xù)圍困數(shù)天,想讓寺內(nèi)僧俗水斷糧絕后不攻自破。隨著時間的推移,寺內(nèi)人心慌慌,情況越來越危急。這時,一位老漢率領大家唱起了“花兒”,歌聲像風一樣傳向四面八方,在黑夜中越傳越遠。香客、腳戶還有方圓幾十里的人都被驚動了,大家用“花兒”應和,紛紛奔向瞿曇寺。歌聲從四面涌來,響成一片,土匪賊兵愈聽愈慌,在遍野傳來的“花兒”聲中,心理防線終于崩潰,作鳥獸散。從此,清靜的寺廟敞開大門,每逢六月十五的廟會,寺里都會隆重舉辦“花兒會”,用歌聲釋放快樂、展示力量,并以此紀念一段不平凡的往事。
其實,在許多神話背后,說到底還是緣于科學的力量。譬如上文所說的瞿曇寺,雖是傳統(tǒng)的木結(jié)構古建筑,可600多年來安然無恙,不怕洪水,也從不懼雷擊。這一切都與傳說中的瞿曇寺“有避水珠,水不能侵;有避火珠,火不能近”的神話無關,而是緣于古人的巨大智慧。寺院能免遭洪水之災,是因為古人巧妙利用地勢,選址得當,因為寺廟靠山前地勢開闊,坡度平緩,便于修建建筑物和排水,而且靠山與側(cè)山之間各有一溪,一左一右按地勢匯入瞿曇河,同時也就起著天然排洪溝的作用。關于防雷,則是緣于瞿曇寺靠山高200多米,而寺院最高的建筑隆國殿則高26米,于是,主山就如同一個巨大的防雷天線,以山頂為圓心,四周有一個傘形的保護區(qū)域,而寺院恰在這個范圍內(nèi)。如果尊重自然,并學會巧妙地利用自然,那么人類的智慧就會綻放出神奇的力量。
【責任編輯】王 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