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治民,劉雅馨
(1.蘇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蘇州 215123;2.溫州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溫州 325035)
《全金元詞》輯補七首
丁治民1,劉雅馨2
(1.蘇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蘇州 215123;2.溫州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浙江溫州 325035)
從溫州地方文獻,為《全金元詞》緝補元代史伯詞作七首。
元代;史伯;溫州;《全金元詞》
《全金元詞》①參見: 唐圭璋. 全金元詞[M].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是唐圭璋繼《全宋詞》之后輯錄金元兩代絕大部分詞人、詞作的又一部集大成者,因其搜羅宏富、考訂精細(xì)而為學(xué)林所推重。但一部詩文之總集,實難盡善盡美,本著對唐先生事業(yè)的繼承,使其更加完備,該書自1979年中華書局出版之后,有不少學(xué)者對其進行補苴,主要有張朝范(45首)[1]、張紹靖(13首)[2]、寧希元、寧恢(29首)[3]、許雋超(1首)[4]、李向軍(1首)[5]。2000年,中華書局第四次印刷《全金元詞》時增加了唐棣棣、盧德宏兩位先生的“訂補附記”[6],其中補詞96首。不論是《全金元詞》,還是對其輯補,均有功于詞學(xué),有力地推動了金元詞的研究和詞學(xué)的發(fā)展。上述補遺大多數(shù)來源于《永樂大典》《道藏》等類書,而筆者在翻閱溫州地方文獻時,也發(fā)現(xiàn)一位詞人及其詞作七首。現(xiàn)不揣淺陋,公布以饗同好。
這位詞人名為史伯璿,有元朝“東海名儒”之稱。史伯璿(1299-1354年),一名伯璇,字文璣,號牖巖,浙江平陽縣錢倉人。自幼刻苦求學(xué),篤信朱熹學(xué)說,并反復(fù)研究達30年,“遂取諸家纂輯之編而去取焉。乖戾者折而辟之,隱味者引而伸之,旁通曲暢著于簡牘?!雹趨⒁? 陳高. 不系舟漁集[M]. 永嘉黃氏敬鄉(xiāng)樓抄本, 溫州: 溫州圖書館藏.孫詒讓《溫州經(jīng)籍志》云:“(《四書管窺》、《管窺外編》)皆辨朱子《易本義》、《通鑒綱目》、蔡沉《書傳》、許謙《四書叢說》諸書之語,其說于天文歷算特詳。若所考書傳日歷閏法,疏通證明,確有依據(jù),在講學(xué)家亦可謂淵雅之士?!盵7]在考證方面“辨核亦致精審”[7]。他精思善學(xué),對天文、地理、歷學(xué)、算術(shù)也很有研究,都達到“博涉能通”。如對日蝕、月蝕作了非常通俗的闡述:“月掩日為日食”,把張衡的“暗虛”說和朱熹的“同度同道”說,解釋得清清楚楚③參見: 史伯璿. 四書管窺[M]. 永嘉黃氏敬鄉(xiāng)樓抄本. 溫州: 溫州圖書館藏,比明萬歷歐人傳入的地影說早了一百多年。史伯璿“平生不事舉業(yè)”,隱居錢蒼山牖巖,終身講學(xué),造就甚眾,著名學(xué)者徐興祖、徐宗實皆出于其門下。所著除《四書管窺》《管窺外編》外,還有《學(xué)庸注釋》和《牖巖遺稿》。其中《牖巖遺稿》原書散佚,后人輯為《青華集》④參見: 史伯璿. 青華集[M]. 永嘉黃氏敬鄉(xiāng)樓抄本. 溫州: 溫州圖書館藏.四卷。
《青華集》卷四為詩詞,詞附于詩后,列于卷末?,F(xiàn)按其在書中次序,開列于下:
1.沁園春(謝州尹岳侯作埭)
天惠黎元,轉(zhuǎn)福星纏,回凋郡春。想一和所囿,勾芽萌近;片私不立,魑魅消奔。鼓舞循良,震驚強御,陰慘陽舒兩不偏。人都道,在精忠家世,於事亦然。 昆陽旱暵年年,興右堰、談河知幾番。看隼旟乍蒞,支祈先駭;朱轓再駕,田祖尤歡。神魃包羞,老農(nóng)胥慶,澤潤生民指顧間。還知否,□陽春一露,功已無前。
2.水龍吟(謝周元帥作埭)
去年神魃為妖,可憐溝澮成焦土。西江上接,飛湍有派,比來東迤。古堰重興,高原可許,一齊沾被。奈區(qū)區(qū)填海,漫勞精衛(wèi),除非起,神龍也。 元臣壯猷未已,軫深仁、皤然來蒞。天機密運,近夷淵塞,風(fēng)飛雷厲。儲蓄恩波,流通靈潤,功垂千載。愿牙旗玉帳,長使蒼生,仰瞻光霽。
3.沁園春(代謝宣差作埭)
有腳陽春,應(yīng)為蒼生,從天上來。稱朱幡皂蓋,名須揭日,黃童白叟,譽果如雷。神彩英揚,胸襟灑落,自是調(diào)元贊化工。宜凋郡,賴監(jiān)臨未久,生意潛回。 政成游刃恢恢,憐旱歲、畊夫渴望霓。筭因民所利,規(guī)模非??;決渠降雨,□□□□。昆嶼南浮,郡河西泝,一望恩波眼界開。從今看,□甘霖事業(yè),未許徘徊。
4.滿庭芳(謝州倅作埭)
昆嶼南征,青華西迄,一望萬頃提封。長川東注,任與海潮通。幾度謀興古堰,嘆無術(shù)、未許收功。真堪羨,驅(qū)車來蒞,千載快奇逢。 功成多暇隙,咨諏故老,嘉惠良農(nóng)。料未能成始,怎能成終。從此決渠降雨,屏神魃,澤被無窮。相期處,作霖近也,天擬佐時雍。
5.賀新郎(謝僧解無為說頭首作埭)
古堰空陳跡。任西江、如弦東注,有難留民。為窮民開旱備□,付與禪關(guān)巨擘??瓷熘敢娚裢?。鼓舞群情皆妙用,向中流、涌起金鰲脊。屏斥鹵,儲膏澤。 今年樂事應(yīng)無極。待青郊、陽和一布,便知端的。神魃這回須遠遁,沃土何由再拆,到□□,愿垂阡陌。野老蹈歌無別詠,從今醉飽吾師德。百代下,傳嘉績。
6.滿江紅(又謝解無僧作埭)
無數(shù)青山,遮不住、梅川東注。長要向、西橋西畔,堰將回去。引入長河添湝渺,散歸平野但沾濟。奈向來、幾度望梅林,渴猶在。 塵外客,幡然起,人間世,何難遇??粗辛黜浦珊稳菀?。萬頃更無枯涸處,三都總在恩覃庇。笑鈍根、原未睹神通,今應(yīng)悖。
7.西江月(為孫壽祖)
得歲喜周花甲,問春知到梅邊。法曹百詠妙當(dāng)年,從此源流滾滾。 家慶圖全三世,蟠桃會擁群仙。翁恩翁壽兩如山,意厚歡濃酒滿。
以上七首史伯璿詞作,為《全金元詞》失收。
致謝:本文承蒙劉水云教授指正,謹(jǐn)致謝忱,文中失誤,概由作者負(fù)責(zé)。
[1] 張朝范. 《全金元詞》補[J]. 中國韻文學(xué)刊, 1988, (1): 32-38.
[2] 張紹靖. 《全金元詞》輯補[J]. 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 社會科學(xué)版, 1992, (2): 64-67.
[3] 寧希元, 寧恢. 補《全金元詞》二十九首[J]. 文獻, 1998, (1): 47-53.
[4] 許雋超. 《全金元詞訂補附記·補詞》訂補[J]. 南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 社會科學(xué)版, 2002, (5): 76.
[5] 李向軍《全金元詞》補遺[J]. 劉秉忠, 校正. 古籍整理研究學(xué)刊, 2005, (1): 82.
[6] 唐棣棣, 盧德宏. 訂補附記[C] // 唐圭璋. 全金元詞. 北京: 中華書局, 2000: 380-386.
[7] 孫詒讓. 溫州經(jīng)籍志[M]. 潘猛補, 點校.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256.
Supplements 7 of Complete Ci of Jin and Yuan Dynasties
DING Zhimin1, LIU Yaxin2
(1. School of Literatur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China 215123; 2. School of Humanities,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China 325035)
By studying documents in Wenzhou, Shi Boxuan who lived in the Yuan dynasty had 7 Ci are not embodied in Complete Ci of Jin and Yuan Dynasties.
Yuan Dynasty; Shi Boxuan; Wenzhou; Complete Ci of Jin and Yuan Dynasties(《全金元詞》)
I207.23
A
1674-3555(2014)05-0046-03
10.3875/j.issn.1674-3555.2014.05.007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編輯:劉慧青)
2013-10-08
丁治民(1969-),男,江蘇東臺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漢語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