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單位犯罪的處罰原則研究

      2014-03-18 07:58:07陳國營
      經濟研究導刊 2014年3期

      陳國營

      摘 要:中國對單位犯罪的處罰實行“雙罰制為主,單罰制為輔”的原則,對于該處罰原則在理論上一直存在爭議,通過對中國單位犯罪處罰原則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提出完善的對策,以促進單位犯罪理論發(fā)展和便于司法實踐的操作。

      關鍵詞:單位犯罪;單罰制;罰金刑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03-0304-02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單位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個活躍的成分,也不斷地沖擊著社會的法治建設,以單位為主體的犯罪不斷地活躍起來。中國刑法1997年刑法明確規(guī)定了單位犯罪及其處罰原則,《刑法》第31條規(guī)定:“單位犯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本法分則和其他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規(guī)定。”根據這一規(guī)定,中國刑法對單位犯罪實行以雙罰制為主單罰制為例外的處罰原則。

      本文將針對單位犯罪處罰原則存在的幾個問題談以下見解。

      一、對于罰金刑的數額問題

      在第二屆中國法律實施論壇上,高銘暄教授提到單位犯罪的罰金刑時講道,中國刑法規(guī)定的100多種單位犯罪,除個別罪名外一概沒有明確的數額規(guī)定,因此建議在刑法修正時對罰金的上限和下限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

      中國《刑法》對單位犯罪中單位罰金刑的規(guī)定主要采用了兩種方式:(1)明確規(guī)定罰金數額的基本幅度。刑法以該方式規(guī)定罰金刑尚屬個別。(2)只規(guī)定對單位判處罰金而不具體規(guī)定罰金的數額,中國刑法對單位判處罰金幾乎全部采用無限額罰金制。

      首先,無限額罰金制使司法人員在適用罰金刑時無所適從,難以確定罰金數額的基本點和參照值,無形中賦予了法官以絕對的自由裁量權,這就使罰金刑在適用中蘊含了過多的法官的主觀因素,有潛在地導致法官在判處罰金上司法擅斷的危險。其次,沒有罰金數額的基本規(guī)定,就會出現在使用罰金刑時各自為政的局面,造成各地法院適用上的懸殊現象,有悖于罪責刑相適應原則。因此有必要通過修正案或者司法解釋的形式明確規(guī)定單位犯罪罰金刑的數額。

      刑法規(guī)范的明確性要求刑法規(guī)范應當清晰明白、便于執(zhí)行,這既是對立法者的要求,也是立法限制司法的保證。刑法規(guī)范明確具體,才能保證刑法規(guī)范在司法活動中被確定不移地執(zhí)行[1]。對于單位罰金刑數額的具體規(guī)定可以參照對自然人罰金刑的規(guī)定,中國刑法對自然人罰金刑規(guī)定了無限額制、限額制和倍比制三種方式,并且限額制和倍比制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對單位判處罰金刑的數額確定便可以參照對自然人的的罰金制的數額確定方式進行明確規(guī)定,其參考系數可以是單位的經營數額、銷售數額、應稅數額等,這種規(guī)定既符合罪刑法定的精神又符合世界各國刑法中對罰金刑均有數額規(guī)定的通例。

      二、對單位處罰的刑種問題

      中國刑法對于單位犯罪中對單位本身的處罰只規(guī)定了罰金刑,因此很多學者認為單一的罰金刑對單位犯罪的處罰缺乏足夠的威懾力并且過于單一。有學者就主張將單位犯罪從自然人犯罪的刑罰體系中分離出來,建立符合單位犯罪特點和有利于對單位適用的刑罰體系與刑罰制度[2]。比如強制解散、剝奪資格或限制權利、停業(yè)整頓等。

      實際上將這些處罰方式納入刑罰體系內實屬多余,因為這些處罰方式在民法和行政處罰法中都有相關的規(guī)定。中國的《行政處罰法》規(guī)定了警告、罰款、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非法財物、責令停產停業(yè)、暫扣或者吊銷許可證、暫扣或者吊銷執(zhí)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行政處罰共七類處罰措施,除人身罰不能適用于單位之外,其他六類都可適用于單位的違法行為。并且中國《侵權責任法》也規(guī)定了單位因侵權行為應承擔的責任方式。在法律發(fā)展的道路上,刑法在整個法律體系中所占的比重逐漸降低,同時刑法具有暴力強制性,代價較大,因而只有在其他法律措施不能奏效時才動用刑法。刑法的謙抑性要求立法者應當力求以最小的支出——少用至不用刑罰(而用其他刑罰替代措施),獲取最大的社會效益——有效地預防和控制犯罪[3]。

      因此我們需要做好的是將刑法與侵權行為法、行政處罰法科學合理地結合在一起、互相協調、各顯其能,共同為懲罰和預防犯罪服務,而不是一味地考慮如何增加或者設置獨立單位犯罪的刑種。

      三、對單位犯罪的單罰制問題

      據統(tǒng)計,中國刑法規(guī)定的單位犯罪有一百多個,其中,對單位犯罪的處罰采用雙罰制的占絕大多數,采用單罰制的主要包含在12條法條規(guī)定的15個罪名。有些學者主張,不論當初的立法原意如何,刑法中“單罰制單位犯罪”的規(guī)定應及時作出修正,刑法中不應該存在所謂的“單罰制單位犯罪”[4]。這也是大多數學者在單位犯罪上存在的最大的爭議。該觀點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總結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理由:

      1.隨著立法背景變遷,所謂的“單罰制單位犯罪”已經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基礎。單罰制在早期主要為大陸法系國家采取和推崇,其產生和存在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法律淵源。當時刑法沒有規(guī)定單位犯罪,但實際上又存在需要處罰單位的情形,于是便采取了這種折中的做法:一方面否認單位具有犯罪能力和受刑能力,對單位不作處罰;另一方面現實生活中又確實存在著單位犯罪,于是只能處罰對單位犯罪負責的自然人[5]。

      與大陸法系國家一樣,單罰制也是在中國刑法不承認單位犯罪背景下產生的。然而在中國刑法在1997年進行全面修訂并承認單位犯罪的情況下,單罰制單位犯罪已沒有繼續(xù)存在的意義。

      2.從犯罪與刑罰理論上而言,“單罰制單位犯罪”不能稱其為單位犯罪。根據中國刑法13條的規(guī)定,犯罪是依照法律應當受到刑法處罰的危害社會的行為?!皯苄塘P處罰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之一,正如古老的刑法格言“沒有刑罰就沒有犯罪”。只有當刑法規(guī)定了刑罰的后果才能認定構成了犯罪,而中國刑法中規(guī)定的“單罰制單位犯罪”,由于沒有規(guī)定單位的刑罰而只規(guī)定了相關責任人員的刑罰,即單位不構成犯罪而只是相關責任人員構成了相應的犯罪。因此所謂的 “單罰制單位犯罪”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單位犯罪,應該以自然人犯罪論處。

      3.從所謂的“單罰制單位犯罪”理論上的分類進行一一分析。第一,對于以單位名義犯罪,但損害單位利益,而該罪本身是為保護單位利益而設立的情形,如第162條私分國家財產、罰沒財物罪。刑法和司法解釋一般將“利益歸屬” 作為區(qū)分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重要標準之一。而這類犯罪雖然都是以單位的形式實施的,但單位中的自然人并不是為了單位的利益,甚至直接損害了單位的利益。如果將這種情況視為“單位犯罪”,不僅推翻了以“利益歸屬”作為區(qū)分單位犯罪與自然人犯罪的標準,而且還導致單位陷入“受害者”身份與“犯罪者”身份的矛盾之中。因此,對于此類犯罪實際就應歸為自然人犯罪,沒有必要將這種犯罪解釋為單位犯罪。

      第二,追訴犯罪時,單位已經不存在的犯罪,如妨害清算罪。妨害清算罪發(fā)生在公司、企業(yè)清算的時候,這時候的公司、企業(yè)已經不同于正常情況下的公司、企業(yè),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都已經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失去了形成單位意志的能力。此時,也不可能期望公司、企業(yè)中的相關人員為即將不復存在的單位謀取利益。因此,在公司、企業(yè)清算過程中所發(fā)生的損害債權人利益等犯罪行為,只能認定為自然人為自己謀取利益的犯罪。

      第三,損害無辜者利益的“單位犯罪”,如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違規(guī)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該類單位犯罪實行單罰制的理由是如果處罰單位將會損害到無辜股東的利益。但是,作為一個市場的參與者,公司股東在享受公司經營為其帶來利益的同時,也應對公司的經營、管理行為承擔一定的風險,而這個風險就包括因公司管理層、經營層的違法犯罪行為而遭受的經濟利益損失。并且公司的股東對公司的管理、經營行為有監(jiān)督的義務,股東沒有很好地履行這種監(jiān)督義務,就理應承擔相應的后果。實際上,實行雙罰制的單位犯罪,也存在處罰單位會對不直接參與管理、經營的公司股東和沒有直接參與犯罪的單位成員造成損失,但不能據此否定單位犯罪的雙罰制原則,如背信運用受托財產罪等。

      第四,對于某些事故類的單位過失犯罪,如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工程重大責任事故罪等。此類單位犯罪實行單罰制的理由是考慮到這些單位本身因事故遭受了一定的經濟損失,已經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和教育。但實際上,這種經濟損失不過是一種民事賠償,賠償數額在很多案件中也都很是有限,對于預防引發(fā)事故的單位而言,其威懾力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有必要轉而實行雙罰制[6]。

      總之,對于中國為數不多的單罰制的單位犯罪,根據其自身的特征,實際存在著兩種情況:其一,本身就不應該是單位犯罪,比如私分國有資產罪、私分罰沒財產罪等,應該將其直接歸入自然人犯罪之中;其二,是應該實行雙罰制的單位犯罪,如提供虛假財會報告罪、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等。并且中國的刑法也正朝著這個方向發(fā)展,比如《刑法》第244條規(guī)定的強迫勞動罪,刑法修正案八已對其進行了修正,將其由原來實行單罰制轉化成實行雙罰制。

      參考文獻:

      [1] 曲新久.刑法的精神和范疇[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

      [2] 陳麗天.單位犯罪刑事責任研究[M].北京:中國法制大學出版社,2010:190.

      [3] 陳興良.本體刑法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60.

      [4] 楊國章.關于中國刑法中的“單罰制單位犯罪”的疑問與立法建議[J].法律適用,2011,(4):103.

      [5] 趙秉志.單位犯罪的比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59.

      [6] 楊國章.關于中國刑法中的“單罰制單位犯罪”的疑問與立法建議[J].法律適用,2011,(4):105.

      [責任編輯 魏 杰]

      武乡县| 焦作市| 安化县| 曲阜市| 浦城县| 抚州市| 宕昌县| 武夷山市| 定边县| 湖北省| 莆田市| 武山县| 舒兰市| 雷州市| 邓州市| 林周县| 商洛市| 乌兰察布市| 溧水县| 舒兰市| 甘泉县| 樟树市| 天门市| 冀州市| 旬阳县| 汪清县| 武宣县| 湖口县| 奎屯市| 色达县| 德庆县| 扬州市| 广河县| 南陵县| 龙口市| 铜鼓县| 南城县| 沂南县| 平潭县| 鄄城县| 全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