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瑾宋 輝朱 濤
1.江蘇省新沂市畜牧獸醫(yī)站,江蘇新沂 221400;2.江蘇省新沂踢球山種畜場,江蘇新沂 221418
1例規(guī)模化種雞場雞呼腸孤病毒、網(wǎng)狀內(nèi)皮組織增殖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診斷
王玉瑾1宋 輝2朱 濤1
1.江蘇省新沂市畜牧獸醫(yī)站,江蘇新沂 221400;2.江蘇省新沂踢球山種畜場,江蘇新沂 221418
目前,規(guī)?;B(yǎng)殖場盡管非常重視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預防,但馬立克氏病、禽白血病、網(wǎng)狀內(nèi)皮組織增殖病、呼腸孤病毒病等依然存在,嚴重影響著機體免疫系統(tǒng)作用的發(fā)揮,是造成多種疾病繼發(fā)感染、種雞生產(chǎn)性能下降、經(jīng)濟效益銳減的重要因素。2013年6月,江蘇某種雞場出現(xiàn)雞群發(fā)育不良、羽毛粗亂、下痢等臨床癥狀,經(jīng)實驗室檢查診斷為禽呼腸孤病毒和網(wǎng)狀內(nèi)皮組織增殖病病毒混合感染所致。
該規(guī)?;N雞場于2012年11月份分別從北京及聊城引進12 040套、12 950套祖代種雞,8周齡時出現(xiàn)發(fā)育不良、跛行、精神沉郁等臨床癥狀,雞群的免疫程序見表1。
雞群整體表現(xiàn)為發(fā)育不良,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廢絕,羽毛粗亂,漸進性消瘦。發(fā)病雞下痢,糞便呈水樣;有的雞跛行;部分雞踝關節(jié)不能活動;極個別呈“企鵝”樣;個別雞腿部鱗片脫落。雞群增重情況很不理想,體重只有430~450 g,而8周齡雞的正常體重為560~580 g。平均每天死亡40~60只,采取多種措施均未見好轉(zhuǎn)。
對病死雞進行剖檢發(fā)現(xiàn),法氏囊嚴重萎縮,重量減輕;胸腺充血、出血、萎縮、水腫;肝、脾、腎、心、胸腺、法氏囊、胰腺等有灰白色點狀結節(jié);腺胃病變非常明顯,大部分腺胃腫脹成球狀,剖開后腺胃乳頭呈針尖狀出血(非彌漫性出血),水腫;其他臟器眼觀無異常。
4.1 抗體水平
在發(fā)病雞群中隨機采集發(fā)病雞的血清10份,通過ELISA方法測定雞傳染性貧血病毒(CIAV)、呼腸孤病毒(REO)、網(wǎng)狀內(nèi)皮組織增殖病病毒(REV)的抗體水平(試劑盒均購自IDEXX公司)。所監(jiān)測的抗體水平見表2。
表1 1~60日齡種雞的免疫程序
通過表2可發(fā)現(xiàn),在發(fā)病雞群未免疫REO、REV的情況下,雞群中存在REO、REV抗體,且抗體陽性率分別達100%和80%,表明雞群中可能存在REO、REV感染;而在該雞群尚未進行針對CIAV的任何免疫的情況下,CIAV抗體陽性率為0%,表明雞群中不存在CIAV感染。
表2 種雞場不同疫病的抗體效價
4.2 病原的篩查
采集患病雞的肝臟、脾臟、肺臟、氣管、腎臟、腦等組織,加入PBS溶液,充分研磨制成1:5的組織勻漿液。反復凍融3次,8 000 r/min離心10 min,將上清液轉(zhuǎn)移至干凈的滅菌離心管。按照 Trizol Reagent說明書和酚/氯仿/異戊醇法提取RNA和DNA,用 PCR或 RT-PCR法檢測禽流感病毒(AIV)、新城疫病毒(NDV)、CIAV、REO、REV、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BV)、雞白血病病毒(ALV)等。病原篩查的結果見表3。
表3 發(fā)病雞群病原篩查結果
通過應用PCR或RT-PCR方法對病原進行篩查,AIV、NDV、CIAV、ALV、IBV全部陰性,表明患雞群并沒有上述病毒的感染;所檢的7份樣品中REO、REV幾乎全部呈陽性,表明患病雞群中存在REO、REV感染。
結合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病變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可診斷該雞群存在禽呼腸孤病毒、網(wǎng)狀內(nèi)皮組織增殖病病毒的混合感染。
1)網(wǎng)狀內(nèi)皮組織增殖病是由反轉(zhuǎn)錄病毒科網(wǎng)狀內(nèi)皮組織增殖病病毒引起的幾種禽類的一群病理綜合征,如矮小綜合征、淋巴組織及其他組織形成的慢性腫瘤、急性網(wǎng)狀細胞腫瘤等。REV可感染火雞、鴨、雞和其它禽類,且呈世界分布,但并非無處不在。
REV的傳播方式呈現(xiàn)多樣性,包括水平傳播、垂直傳播、通過被污染的疫苗等生物材料傳播等。水平傳播受宿主種類和病毒毒株的影響,通過與感染的雞、火雞和鴨的直接接觸而傳播。有持續(xù)病毒血癥的雞、火雞、鴨能將感染性病毒垂直傳播給后代,但與禽白血病病毒相比,其傳染率比較低。
盡管REV可造成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但目前尚無商品化的疫苗用于預防。正在研究的候選疫苗主要有表達REV的基因的重組禽痘病毒和轉(zhuǎn)染的QT35鵪鶉細胞系產(chǎn)生的空REV顆粒,研究表明雞免疫接種后能對REV感染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目前對REV的防控主要是通過嚴格的生物安全手段在禽類生物安全保障和SPF動物中實現(xiàn)的。商業(yè)性養(yǎng)禽業(yè)可借鑒控制禽白血病的方法來控制REV,即通過淘汰攜帶病毒的種雞的方法來消除垂直傳播,并且在能夠消除水平傳播的隔離條件下飼養(yǎng)子代。
2)禽呼腸孤病毒在商品禽中很常見,且大部分毒株無致病性,但從病雞的各種組織和器官中可分離到禽呼腸孤病毒,這些疾病包括病毒性關節(jié)炎、矮小綜合征、呼吸道疾病、腸道疾病、免疫抑制性疾病、吸收不良綜合征等。禽呼腸孤病毒引起的疾病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宿主年齡、免疫狀態(tài)、病毒的致病性以及感染途徑等;當呼腸孤病毒與其他傳染性病原體相互作用時,可使呼腸孤病毒引起的疾病和嚴重程度有所不同。禽呼腸孤病毒可垂直和水平傳播,常通過機械方式傳播,而且對外界環(huán)境的抵抗力較強,因此,在現(xiàn)代高密度的飼養(yǎng)條件下,要消除病毒感染似乎是不可能的。
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生物安全措施以及免疫預防是控制禽呼腸孤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目前市場上已有商品化的呼腸孤病毒疫苗,如S1133株、2177株等。值得注意的是S1133株與馬立克氏病疫苗同時免疫1日齡雛雞時,會干擾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而無致病性的2177株可避免干擾馬立克氏病疫苗的效果。
種雞群在開產(chǎn)前使用活疫苗可以為1日齡雛雞提供母源抗體的保護,降低垂直傳播的可能性。當野毒株與商品疫苗的血清型明顯不同時,建議使用自家苗。
蛋雞生產(chǎn)中常用的免疫方法及注意事項
蛋雞生產(chǎn)中常用的免疫方法有滴鼻、點眼、飲水、氣霧、注射、刺種等。弱毒苗主要用滴鼻、點眼、氣霧、飲水等免疫方法;滅活苗主要采取注射免疫,生產(chǎn)中常用胸部皮下免疫。下面詳細介紹其免疫方法及注意事項。
1 氣霧免疫
1)氣霧免疫遵循的原則是利用氣壓使稀釋的疫苗霧化,并均勻地懸浮于空氣中,隨呼吸進入雞體呼吸道。
2)氣霧免疫時環(huán)境溫度應控制在18~24℃,相對濕度在70%左右,免疫前清水降塵。
3)氣霧免疫前停止使用藥物,氣霧免疫與其他免疫間隔應不少于7 d,以免產(chǎn)生免疫干擾;免疫前后7 d不得使用抗病毒藥物,免疫前1 d不得消毒。
4)氣霧免疫速度一般為200 mL的疫苗要在1 min內(nèi)噴完。
5)疫苗稀釋用塑料瓶、玻璃瓶等非金屬器皿作容器,稀釋液用量以1 000只雞為單位,稀釋后的疫苗在1 h內(nèi)用完。
6)氣霧免疫方法:氣霧免疫前應加大通風量并保持3~5 min,以降低雞舍粉塵含量、保證舍內(nèi)空氣清新,之后要關閉舍內(nèi)門窗和通風設備,氣霧后15 min再打開所有門窗和通風換氣設備。
7)氣霧免疫優(yōu)點是省時省力,適用于密集飼養(yǎng)的雞群;對呼吸道有親嗜性的疫苗特別有效。缺點是對雞群應激大,可加重慢性呼吸道疾病、大腸桿菌性氣囊炎的發(fā)生。
2 點眼和滴鼻免疫
點眼免疫是將要接種雞的頭部固定在水平狀態(tài),用滴嘴向其眼內(nèi)滴1滴疫苗,當疫苗擴散后放開接種雞。滴鼻免疫是將雞嘴緊閉,蓋住一側鼻孔,向另一側鼻孔滴入疫苗液,吸入后放開接種雞。滴鼻時遇有雞的鼻孔堵塞、疫苗不易吸進鼻孔內(nèi)時,可換滴另一側鼻孔。
3 注射免疫
油苗一般采用胸部皮下注射,注射時抓雞人員一只手抓住雞翅、另一只手抓住雙腿,將雞固定,胸部向上,平行抓好;注射人員用手將胸部羽毛扒開,針頭呈15°將疫苗注入,同時用拇指按壓注入部位,使疫苗擴散,防止漏出。
4 注意事項
疫苗接種前應預先檢查雞群的健康狀況,對正在發(fā)病的雞群不宜接種疫苗(緊急預防接種除外),在惡劣氣候條件下也不應接種疫苗。使用疫苗時,要嚴格按照說明書及瓶簽上的各項規(guī)定進行操作,不得任意改變;同時,應進行詳細登記,注明疫苗名稱、批號、使用方法和劑量等。
來源:河北畜牧服務網(wǎng)
2014-06-15
王玉瑾,1968年生,本科,高級獸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