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茗
(大連大學英語學院,遼寧大連,116000)
在文化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與世界的交流日益廣泛而深入,中國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交流越來越頻繁。華裔美國文學作為承載中西方交流的工具,能讓西方國家和中國相互了解,加深兩國文化的交流,并帶動其他方面的交流合作。經(jīng)過近 20多年的研究和發(fā)展,華裔美國文學已經(jīng)成為兩國文化交流堅實的紐帶,也成為了美國民眾了解中國文化最直接的途徑。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華裔美國文學作品在美國文學界展露頭角,出現(xiàn)了很多經(jīng)典文學作品,很多還被選為美國高中教學素材編入教學課程,對展示中國文化起到很大的作用。華裔美國文學在國內(nèi)也越來越得到關(guān)注,對華裔美國文學作品的翻譯工作成為贏得中國讀者的關(guān)鍵。以前出現(xiàn)的不少中文版的華裔美國文學作品大部分是由一些熟悉中文或者中國文化的西方學者編寫,在深入挖掘和探索中國文化方面遠沒有中國學者那樣透徹,而中國的譯介也差強人意,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1]。為能夠給中國讀者提供更好、更深層次的華裔美國文學作品,需要具有文化全球化語境下的中國譯者的參與。本文主要在文化全球化語境下以翻譯倫理為視角,對華裔美國文學的漢譯做了分析和研究,并進一步闡述華裔美國文學作品的翻譯策略,希望能給讀者提供一點幫助。
進入二十一世紀,全世界的交流與合作呈現(xiàn)出一種全球化的形式,由最開始的經(jīng)濟交流帶動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人類進入史無前例的全球化交流時代。文化交流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已不再像以往那樣單一、保守,而變得越來越開放、包容,國家之間開展的文化交流,展現(xiàn)本民族文化獨特魅力的活動日益增多。特別是信息技術(shù)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時間和空間距離不再是文化交流的障礙,增加了文化全球化不同民族之間交流的平臺和對話空間。具有兼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文學作品是文化全球化最好的產(chǎn)物,作為了解不同文化的主要渠道的翻譯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翻譯是不同文化作品交流的紐帶,需要有文化經(jīng)歷的人來充當,由于各民族、國家之間的語言和文化存在差異,能否將文學作品中蘊含的本民族文化內(nèi)涵完全表達出來,讓讀者了解和接受是翻譯工作的難點。文化全球化是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條件下應運而生的,由于美國和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經(jīng)濟優(yōu)勢,在文化領(lǐng)域也總強調(diào)自己的優(yōu)越性,這樣就會產(chǎn)生欠發(fā)達地區(qū)文化與發(fā)達國家文化之間的沖突。
作為具有優(yōu)良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世界各地都有中國文化的縮影。尤其在美國,京劇、太極拳、中國飯館等已經(jīng)成為這個國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當下中國人吃著肯德基看著美劇一樣,文化以不可阻擋的勢頭正日益滲透到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中。不斷引入的新元素,讓人們體會到了世界人文的多樣和豐富,因此為實現(xiàn)全球文化的相互了解和溝通,作為文化傳播的媒介,翻譯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那么如何做好翻譯中文的工作是決定中國能否與世界文化實現(xiàn)更好交流的關(guān)鍵,當下中國對美國文化的熱衷和中國文化在美國的快速傳播都要求翻譯工作不應陷入狹隘的民族主義,應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tài)欣賞、贊美,實現(xiàn)文化全球化的交流。
上世紀80年代,華裔美國文學開始逐漸在中國受到關(guān)注,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們開始通過各種文學作品去了解各地的文化。文學作品是文化的載體,世界多元化的文化差異豐富了人們的視野,勾起人們品味“文化大餐”的興趣,華裔美國文學作為人們了解西方文化的一個平臺,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品嘗文化知識、思想和文化差異的機會。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與世界的交流日益加深,21世紀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文學作品日益增多。華裔美國文學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在美國多元化文化背景下發(fā)展、流行,這些作品的作者大多是一些具有華夏血統(tǒng)的華裔美國人,他們用一些自己創(chuàng)造的具有濃厚中國文化特色的語言體系的英語撰寫華裔美國文學。經(jīng)常能從這些作品中看到包含漢語元素的故事、題材、典故或者神話,對于他們來講,故鄉(xiāng)的文化已深深地烙在骨子里了。
華裔美國文學的作者們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成功地將中國文化以文學作品的形式展現(xiàn)在西方和美國社會,雖然這并不是西方人們了解中國文化的有效資源,但卻是西方國家和美國主流媒體接觸中國文化的直接途徑。通過將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相互融合,漢語與英語的相互補充和替代,華裔美國文學逐漸被西方國家和美國主流媒體認可,華裔美國文化以獨特的魅力在美國多元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3]。然而真實華裔美國文學的這種各方文化的雜糅、融合的文學形式,給漢譯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如何做好華裔美國文學的漢譯工作關(guān)系到中國人領(lǐng)略華裔美國文化精髓和接觸美國華裔作者思想的關(guān)鍵。例如,一些英語詞匯,明顯是英語中不存在的,仔細分析是學者們將漢語的語義用英語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真正理解詞匯本身包含的漢語含義是真實表達作者觀點的重點。甚至當一些中國古老文化中的神話故事、民族習俗融入了西方文化的思想時,中國譯者往往會單單以純粹的中國文化寓意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而與原來作品的文化意象產(chǎn)生偏差。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工作,翻譯是作品與讀者之間的紐帶,翻譯工作的好壞直接關(guān)系到讀者能否真正領(lǐng)會作者的真實思想、觀念。翻譯倫理就是指導譯者應從何種角度切入以達到何種翻譯效果。翻譯看似只是簡單地將原文直接翻譯成本民族語言的形式,然而翻譯工作背后的問題是所翻譯的作品一般都是外國作品,其所呈現(xiàn)的外國文化、思想修養(yǎng)和作者本民族文化熏陶下所蘊含的觀點,都需要翻譯工作者能夠準確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華裔美國文學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相較于其他的文學形式既有中國文化的縮影又有美國多元文化的影響,如何翻譯才能既呈現(xiàn)中西文化的特點,又突出作者的觀點和思想是漢譯的重點。
翻譯倫理的一般說法是翻譯堅持的一種原則,以何種標準完成翻譯工作。中國文學作品崇尚“信、達、雅”的創(chuàng)作思想,翻譯藝術(shù)自然也會受到影響,不僅將作者要表達的內(nèi)容能夠清晰地翻譯成讀者能夠認識的語言形式,而且還要盡量做到與作者思想的神似。與西方國家追求的一些翻譯原則略有不同,這種翻譯形式是長期受中國文化熏陶影響并能夠很快得到讀者認可的一種翻譯原則。西方的一些翻譯倫理思想則更能體現(xiàn)本民族的價值觀和文化思想,他們以注重源于文字語義為基本的翻譯倫理,主張尊重原著,尊重文化差異最后將外來的文化循序漸進地引入到本民族的語言體系中。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不論遵循何種翻譯倫理,翻譯的最終目的是將外國文學作品的思想清晰、準確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中國譯者主張的語義與意境的結(jié)合也好,西方譯者崇尚的尊重源語含義也好,都是在不同文化的差異或質(zhì)異中尋求共性,豐富各種政治和意識形態(tài)[4]。將翻譯工作上升到翻譯倫理的層面,是在當今高度文化全球化的前提下,為各種文化和對話提供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平臺,將共性和個性完美地實現(xiàn)真正的理解和交流。
華裔美國文學是文化全球化的一個縮影,一直以自由、民主自稱的美國是多元文化共存的代表,美國多元文化的背景為不同文化展現(xiàn)自己的獨特魅力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這也是華裔美國文學在美國探索和發(fā)展的原因,更是吸引國內(nèi)學者研究的魅力所在。從翻譯倫理中,華裔美國文學應得到怎樣的翻譯策略啟示,該采取何種翻譯策略實現(xiàn)文化作品的更好交流是翻譯工作者應該優(yōu)先考慮的。一般講,翻譯的策略方法主要分為:① 盡量保護作品的本源內(nèi)容和含義,讓讀者更加真實地貼合作者的真實思想;② 譯者根據(jù)作者的思想和語源,增加意境的描述讓讀者更容易接近作者思想。這就是人們稱之為的“歸化”和“異化”的翻譯方法。
由于華裔美國文學的特殊身份和復雜背景,選取何種有效的翻譯策略不僅關(guān)系到對華裔美國文學的研究而且關(guān)系到中西文化的良好交流和理解。歸化的翻譯策略雖然保留了作品原文的本源語義,但是簡單直白的翻譯可能會使華裔美國文學陷入極端民族主義的狀態(tài),從而違背了作者體現(xiàn)華裔文化的真正意圖。原本華裔美國文化就屬于美國多元化文化的少數(shù)族裔文化,在美國多元文化的邊緣成長,這種歸化的翻譯策略將華裔美國文學帶向更邊緣化。相比之下,異化的翻譯策略則更能體現(xiàn)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獨特魅力,更能夠帶領(lǐng)讀者在忠實原文作者本意的前提下,體會多元文化的交流與共存[5]。
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為外國文學的翻譯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和機遇,也對華裔美國文學的翻譯提出了新的要求。不應該再用簡單的歸化策略或異化策略實現(xiàn)文學作品的翻譯,譯者要能夠理解文化的差異和中西文化的交互、共存,在文化多元化和雜合的背景下,既能展現(xiàn)中國文化的魅力又能感受多元文化的豐富。
[1]周文革,楊琦.文化全球化語境下華裔美國文學的漢譯:以翻譯倫理為視角[J].外國語文,2011,10(3):110-112.
[2]陳玉珊.華裔美國文學的文化詩學探索——評蒲若茜《族裔經(jīng)驗與文化想像——華裔美國小說典型母題研究》[J].外國文學研究,2012,6(1):102-104.
[3]鄧萍.跨文化視域下電影譯制本土化的一項質(zhì)性研究——以英美電影漢語字幕翻譯為例[J].第十屆中國跨文化交際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2013,10(11):26-28.
[4]秦飛.華裔文學作品漢譯中的歸化翻譯策略——以程乃珊譯本《喜福會》為例[J].文學界(理論版),2012,12(9):113-114.
[5]王艷紅.流散視角下華裔美國文學作品文化歸屬研究——以湯亭亭、譚恩美和趙健秀作品為例[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8(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