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苦 難 的 突 圍
      ——比較肖洛霍夫《一個人的遭遇》和余華《活著》

      2014-03-20 22:05:13朱繼季
      文教資料 2014年28期
      關(guān)鍵詞:福貴余華遭遇

      朱繼季

      (蘇州大學 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基地),江蘇 蘇州 215000)

      苦 難 的 突 圍
      ——比較肖洛霍夫《一個人的遭遇》和余華《活著》

      朱繼季

      (蘇州大學 文學院 漢語言文學(基地),江蘇 蘇州 215000)

      小說《一個人的遭遇》和《活著》都是講述在苦難面前生命力的堅韌和頑強,不同之處在于面對苦難,索克洛夫頑強反抗,而富貴則更多地呈現(xiàn)出淡然和超脫的姿態(tài)。本文在分析兩位主人公性格和經(jīng)歷之后,從文化背景、作家個性和寫作背景等方面分析兩位主人公面對苦難截然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

      《一個人的遭遇》 《活著》 苦難 人生態(tài)度

      1956年至1957年之交,前蘇聯(lián)作家肖洛霍夫在 《真理報》上發(fā)表了短篇小說《一個人的遭遇》,這篇小說經(jīng)過了作者的十年醞釀,發(fā)表不久即好評如潮,使這一部篇幅很短的小說“較之許多大部頭的作品尤為珍貴”。《活著》是先鋒作家余華在1992年發(fā)表的長篇小說,國外媒體曾評價道:“余華在《活著》中描繪了二十世紀中國的全貌……它以福貴的口吻講述了二十世紀中的中國史……成為了當代中國文學的典范?!保?]兩部小說都講述了主人公在與生命中的苦難不期而遇時所表現(xiàn)出的堅忍頑強和不屈意志,以史詩般的筆觸反映了中俄兩國近半個世紀的歷史,從一個人的活著的遭遇中管窺故去時代千千萬萬個人的共同經(jīng)歷,是人類生存的傳奇史詩。

      一、比較肖洛霍夫《一個人的遭遇》和余華《活著》主人公的人生經(jīng)歷

      兩部小說的主人公雖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民族,卻有著極為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都經(jīng)歷了年少的放縱墮落、戰(zhàn)爭的殘酷和親人的離世等?!八麄兩钤诓煌膰?,經(jīng)歷著不同的時代,屬于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有著不同的膚色和不同的嗜好,然而有時候他們就像是同一個人。這是因為所有的不同都無法抵擋一個基本的共同之處,人的共同之處。人的體驗和欲望還有想象和理解,會取消所有不同的界限,會讓一個人從他人的經(jīng)歷里感受到自己的命運,就像在不同的鏡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2]。

      小說《一個人的遭遇》的主人公索科洛夫是位普普通通的俄羅斯人,國內(nèi)戰(zhàn)爭中參加過紅軍,饑荒時給富農(nóng)當牛馬,總算沒有餓死,但是父母和妹妹都被餓死。不久即變賣了家中的房產(chǎn),背井離鄉(xiāng),一個人來到了城里,當上了鉗工,并且和在兒童保育院長大的孤兒伊琳娜結(jié)了婚。妻子溫柔賢惠,聰明體貼,“天底下沒有比她更漂亮更稱心的人了,過去沒有,將來也不會有”[3]。即使索科洛夫有時下工回家,累得筋疲力盡,對她粗聲粗氣,她也不會用粗言粗語回應,依然努力地讓索科洛夫吃得又香又甜。年輕時的索科洛夫偶爾愛喝酒,不太顧家,當他踉踉蹌蹌地回家之后,伊琳娜既不責備,又不吵鬧,只是細聲細氣地笑笑,照顧索科洛夫讓他醒酒和休息。不久,夫婦倆有了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索科洛夫不再放縱自己,只在休息日里喝一杯酒,全部工錢都拿回家去,生活漸漸走上了正軌。后來索科洛夫迷上了開車,就這樣,他不分晝夜地開車掙錢,有了穩(wěn)定的收入,在戰(zhàn)前蓋了房子,孩子們的學習都很好,他們衣食無憂,索科洛夫感到驕傲和心滿意足。就這樣,他們平靜地度過了一生中最幸福的十年光陰。

      就在這時,戰(zhàn)爭爆發(fā)了,索科洛夫不得不離開妻兒,走上戰(zhàn)場。索科洛夫在沉悶的日子里不常給家里寫信,要寫也只是說一切平安,報喜不報憂,只怕身在后方的妻子擔驚受怕。面對殘酷的戰(zhàn)爭和未卜的命運,他自己默默地忍受一切,應付一切。在戰(zhàn)爭中只受過兩次輕傷的索科洛夫,在給部隊運送炮彈的途中,不幸被敵方炮彈擊中而被德國法西斯俘虜。在敵人的威逼下,他不得不為德國人賣命。在被俘的兩年中,索科洛夫受盡了屈辱和磨難,他被迫在德國的工廠里做工,在礦井里運煤炭。在被奴役的同時,還得忍受法西斯莫名的毒打,“他們打你,為了你是俄羅斯人,為了你還活在這個世界上,為了你在給他們這批流氓干活。他們打你,還為了你眼睛看得不對,走路走得不對,轉(zhuǎn)身轉(zhuǎn)得不對……他們打你,只是為了有朝一日把你打死,為了讓你咽下自己最后一滴血倒下去?!保?]在恐怖的氣氛下,索科洛夫一刻也沒有忘記要設法重新回到自己人那里。在經(jīng)歷第一次的逃跑失敗后,他終于用自己的計謀和膽量挾持著一位德軍少校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不僅自己重獲自由,而且為自己的國家立了功,獲得了政府的獎賞。然而,索科洛夫雖然回來了,但妻子和兩個女兒早已經(jīng)被德國人炸死,原先靠自己辛苦打拼而來的家也被夷為平地,只剩下一個深深的坑。在轟炸中幸免于難的兒子也上了前線,不久也英勇犧牲。殘酷的戰(zhàn)爭使他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從前線復員回家后,他最終收養(yǎng)孤兒萬尼亞,與其相依為命。

      小說《活著》講述了主人公福貴“溫情地受難”的人生歷程,作者余華曾說:“《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tài)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5]《活著》講述了福貴在經(jīng)歷了親人的相繼離世之后,與老牛相依為命的故事。福貴“是這個世界上對生命最尊重的一個人,他擁有了比別人多很多的死去的理由,可是他還活著”[6]。貴公子福貴年少放縱輕狂,狎妓嫖娼,苛待妻子,嗜賭成性,把自家祖輩留下的家產(chǎn)全部輸光,最終把父親活活氣死,妻子家珍被丈人領(lǐng)回家,自己淪為龍二的雇農(nóng),從前錦衣玉食的老母親只好跟著自己受罪。后來家珍生了兒子有慶,從城里回到福貴身邊,福貴終于改邪歸正,開始踏踏實實地過日子。不料被國民黨抓壯丁而虜去,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殘酷,親眼目睹了老全的死去,后僥幸回到家中,迎接他的是母死女啞的悲劇。后來兒子、女兒、女婿、妻子、外孫等相繼離世,只剩福貴一人活著。在小說中“死亡仿佛成為一種繁復的生命慣性存在,生命的被掠奪正如生命的被給予一樣沒有任何理由。歲月的殘酷,生命的無常以及人生的無情無盡的災難,都在福貴身上鋪衍著”[7]??嚯y與死亡的重復相生相伴,在命運面前你別無選擇?!爸貜椭杏謸诫s著人性體驗的反復無常,人們對于命運叵測的無奈與無望,不知不覺中依然糾纏如宿命,固執(zhí)如冤魂”[8]。在經(jīng)歷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苦難后,福貴和那頭名叫“福貴”的老牛依然在田地里靜靜地耕作著,等待著未來命運的召喚。正如余華所說:“《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因為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著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9]

      二、比較肖洛霍夫《一個人的遭遇》和余華《活著》主人公面對苦難的不同人生態(tài)度

      索科洛夫面對生活的苦難,表現(xiàn)出了一種堅毅勇敢,毫不妥協(xié)的斗爭精神?!兑粋€人的遭遇》“這部作品的創(chuàng)作思想,在于揭示普通俄羅斯人的百折不撓的意志、果敢精神、英雄主義以及他的偉大的、慷慨無私的胸懷”?!霸谒麄€人承受了難以彌補的損失的年代,在無法挽回地失去了一切的情況下,他做到了在內(nèi)心中戰(zhàn)勝充滿悲劇的個人命運,而高踞其上,他做到了以生的名義,用生去征服、去戰(zhàn)勝死”[10]。面對生活中接踵而至的苦難,他向生活發(fā)出了質(zhì)問:“你究竟為什么要那樣折磨我?為什么要那樣懲罰我?不論黑夜,不論白天,我都得不到解答……”[11]在殘酷而無助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下,他毫不抱怨,默默忍受一切,“你既然是個男人,既然是個軍人,就得忍受一切,應付一切,如果需要這么做得話”[12]。不幸被俘后,他仍然不向命運低頭,時時刻刻想著重回自己人那里。在可能的死亡面前,毫不畏懼,視死如歸,既不慌張,又不膽怯。面對德國法西斯的挑逗等卑鄙行徑,索科洛夫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愛國情懷,保持了一個俄羅斯人的骨氣和驕傲。戰(zhàn)后回到家鄉(xiāng)后,面對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的現(xiàn)實,他仍舊沒有向命運低頭,收養(yǎng)了萬尼亞,兩個失去親人的人,兩顆被空前強烈的戰(zhàn)爭風暴拋到異鄉(xiāng)的沙子,“這兩個各自流浪的、孤苦伶仃的、失去了一切的人,彼此在對方身上贏得了他們的融匯為一體的共同生命,互相確定了對方在生活中應有的地位。因為不單是這男人使得這個孩子確實像一個孩子那樣生活下去,而且這孩子也可以使這男人剛強起來,永遠有信心,永遠是個男子漢”[13]。

      福貴是一位典型的順命者,生活中不期而至的災難,他總認為是命運的安排,平心靜氣地忍受這一切。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福貴信守著做人的準則,“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jīng)]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著一個死去,我還活著”[14]。于是他和自己的命運達成了和解,在命運面前,任何憤怒和反抗都顯得異常蒼白,任何絕望和郁悶都變得無比怯懦。福貴學會了寬容,學會了容納,學會了忍受?!案YF在苦難中參透了生死之謎,不再為死而悲傷、為生而歡悅?;钪褪腔钪?,死去就是死去,生死他已不屑分辨,重要的是親人活在心中”?!霸谑チ怂械挠H人之后,他與一頭垂暮的老黃牛為伴,沉浸于耕作的樂趣中。言談間,透露的依舊是一種滿足和平和。他為自己比那些風光了一陣子而斷送性命的人活得長久而心滿意足,為自己親手埋葬了所有的親人而心地踏實”[15]。

      三、分析主人公面對苦難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人生態(tài)度的原因

      無論是肖洛霍夫筆下的索科洛夫還是余華筆下的福貴,在經(jīng)歷了戰(zhàn)爭的殘酷、親人的離世等幾乎相同的人生苦難后卻表現(xiàn)出了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索科洛夫面對苦難毫不妥協(xié),頑強反抗。福貴則寬容堅忍,超然達觀。這種差異有著根深蒂固的民族無意識積淀,是勇敢堅毅的俄羅斯民族精神和寬容達觀的中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xiàn)。

      “民族精神是一種普遍認同和共同遵循的品格,是為本民族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思想品格、價值觀、道德規(guī)范、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一個民族心理特征、文化傳統(tǒng)、思想情感的綜合體現(xiàn)”[16]。民族精神作為一個民族大眾的最基本價值觀念,“不是外在于該民族民眾的,而是內(nèi)化于民眾的心理意識之中,凝固為民眾文化作為智慧凝結(jié)和精神創(chuàng)造,它是該民族民眾素質(zhì)和品質(zhì)的注入和展示,是其對象化實現(xiàn)”[17]。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文化。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兩篇小說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里,面對突然而至的人生苦難,自然會受深深根植于內(nèi)心的民族文化無意識的積淀。

      俄羅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既是一個戰(zhàn)亂頻仍、飽受摧殘的民族,又是一個善于進行戰(zhàn)爭擴張的民族。當俄羅斯國家遭受外敵入侵時,每位俄羅斯民眾都是國家的戰(zhàn)士,他們會自愿走上戰(zhàn)場,為了國家和民族,更為了自己的家庭,他們前仆后繼,浴血奮戰(zhàn)。俄羅斯民族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是英雄,面對外侮,他們自愿而且光榮地履行一個愛國者和人道主義者的職責。正像肖洛霍夫的小說《他們?yōu)樽鎳鴳?zhàn)》那樣,小說“沒有任何了不起的賣弄的東西,既沒有寫過分的激情,也沒有寫顯赫的功勛,寫的只是前線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以及現(xiàn)實發(fā)展過程中充滿著的各種矛盾,寫了生活中的各個光明面和陰暗面。使得英雄行為在肖洛霍夫筆下去掉了虛飾,而與點綴門面,裝腔作勢相對立”[18]。正是這種樸素的英雄主義情結(jié)使得索科洛夫始終像個戰(zhàn)士那樣勇敢頑強、堅韌不屈。

      《活著》中的福貴始終樂天知命,超越生死,淡然超脫,他說妻子“家珍死得很好,死得平平安安,干干凈凈,死后一點是非都沒留下”。實際上家珍是被苦難的生活給累垮的,福貴對家珍之死的灑脫,比之莊周的鼓盆而歌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說福貴是足以充分展示中國古老生存智慧的文化符號,福貴就是那樣默默地忍受生命賦予的責任,忍受現(xiàn)實給予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福貴以“溫情地受難”地姿態(tài)考量著他和自身命運的關(guān)系,“顯然,福貴與其命運的關(guān)系是在社會——歷史框架中展開的,但福貴對此關(guān)系的考量則被納入了宇宙——生命維度。這就是說,當福貴抽去人的社會屬性而將其還原為赤裸裸的自身自然時,不小心將人的價值性也過濾了,而只剩下了人的生物性——于是他對人的終極關(guān)懷也就被簡化為活著一詞,唯問人是否活著,不追問咋個活法、為何活、如何活、活在何等水平。”若戲用馮友蘭的‘四境界’(依次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宇宙境界,由低到高),怡然出世的福貴,似乎已神氣抖擻地活到‘宇宙境界’了”[19]。在富貴的世界里,他放棄了對生存意義的追尋,只是堅持自己在塵世中“活著”的基本品質(zhì)和信念。面對苦難永無止境的侵襲,福貴找到了一條緩解苦難的終南捷徑——忍耐?!罢且驗槿棠偷拇嬖?,使得這部小說變得沉郁、悲憫、而又頑強、堅定,沒有血與淚的控訴,也沒有撕心裂肺的尖叫,更沒有絕望的嚎啕,只有福貴在一個個親人離去后的忍受——那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寬容和忍耐,堅韌與高邁”[20]。福貴就這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皩ΩYF而言,忍耐已磨礪為一種柔性的品質(zhì),時刻保衛(wèi)著他內(nèi)心免遭苦難這種生活暴力的破壞??嚯y加上忍耐,苦難似乎已經(jīng)消失于無形。因為無力主宰自己的命運,福貴是弱者中的弱者,因為生命堅韌頑強的張力,福貴又是強者中的強者”[21]。

      一個作家審美情趣的產(chǎn)生必然會受到個人生活經(jīng)歷的影響。肖洛霍夫生于一個村子中的店員家庭,“父親從青年時就受雇于人。母親是農(nóng)奴的女兒。外祖父在農(nóng)奴‘解放’后,因家庭人口多,仍舊給地主做工。母親從十二歲起離家去幫人,到出嫁一直在一個老地主寡婦家當女仆”[22]??梢哉f在這樣不平等的生活環(huán)境下長大,肖洛霍夫自小就有抗爭精神。“如果說藝術(shù)家的生平是他認識世界的根本渠道的話,……那么肖洛霍夫的人生命運所遇到的恰恰是俄國社會革命所經(jīng)歷的最湍急最深沉的一股激流。在哪里能遇到哥薩克大地上那種呼嘯怒吼的狂風暴雨呢?……當國內(nèi)戰(zhàn)爭在頓河上如火如荼地展開的時候,肖洛霍夫還是一個孩子。國內(nèi)戰(zhàn)爭成了他的學校,并且磨煉了他革命者的意志,同時也砥礪了他藝術(shù)家的天賦才能”[23]。肖洛霍夫自小就目睹了貧農(nóng)和富農(nóng)的斗爭,因為革命哥薩克家庭內(nèi)部也發(fā)生了變化等事件,所以小小年紀的他顯得很早熟,已經(jīng)有了豐富的閱歷和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耙痪潘囊荒昶咴拢ぢ寤舴驊魅胛?,成了一名軍事記者,直到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戰(zhàn)爭結(jié)束后,他才復員”[24]。四年多的軍旅生涯讓他對戰(zhàn)爭的殘酷有了更直接和深刻的認識。尤其是作家的母親也被德國法西斯炸死,這更加大了作者在文中對于苦難的反抗力度。

      余華的小說創(chuàng)作深受其童年和故鄉(xiāng)的影響,正如余華所說:“童年生活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個根本性的選擇,沒有第二或第三種選擇的可能。因為一個人的童年,給你帶來了一種什么樣的東西,是一個人和這個世界一生關(guān)系的基礎?!保?5]余華幼時生活在和平年代,受過較為系統(tǒng)良好的學校教育,自小就有著不俗的文筆?!痘钪返墓适卤尘鞍l(fā)生在江南地區(qū),作家本人毫不避諱地表示 “我的作品里的所有場景,我認為都是發(fā)生在我的地域里面,我無法想象他們會到另外一個地方去。哪怕是發(fā)生在另外地方的故事,我知道了以后,也會搬到我自己的故鄉(xiāng)去,就像住在家里一樣”。南方小鎮(zhèn)的柔軟甜膩為小說《活著》增加了一絲絲溫情氣氛。閱讀對作家余華的創(chuàng)作有著深刻的影響。作家經(jīng)常將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名字放在一起,在作家看來,“川端康成是文學里無限柔軟的象征,卡夫卡是文學里極端鋒利的象征……川端康成如同盛開的罌粟花使人昏昏欲睡,就像是流進血管的海洛因讓人亢奮和癡呆。我們的文學接受了這樣兩份截然不同的遺囑,同時也暗示了文學的廣闊有時也存在于某些隱藏的一致性中”。川端康成和卡夫卡小說中都有過起死回生的例子,這讓余華感受到“生在死之后出現(xiàn),花朵生長在潰爛的傷口上,對抗中的事物沒有經(jīng)歷緩和的過程,就是直接匯合,然后同時擁有了多重品質(zhì)……我意識到偉大作家的內(nèi)心沒有邊界,或者說沒有生死之隔,也沒有美丑和善惡之分”[26]。在小說《活著》中福貴以一種死生如一的信念坦然面對著親人相繼離世的苦難,毫無悲戚,淡然超脫。

      [1]余華.活著[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187.

      [2]余華.活著[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12.

      [3]肖洛霍夫著.草嬰等譯.一個人的遭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7.

      [4]肖洛霍夫著.草嬰,等譯.一個人的遭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22.

      [5]余華.活著[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第3頁.

      [6]洪治綱.余華評傳[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118.

      [7]劉欣.生命能夠承受之重——肖洛霍夫《一個人的遭遇》與余華《活著》的比較[J].泰山學院學報,2009,5.

      [8]張煉紅.苦難與重復相依為命[J].當代作家評論,2000,4:69.

      [9]余華.活著[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5.

      [10]孫美玲.肖洛霍夫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2:308.

      [11]肖洛霍夫著.草嬰,等譯.一個人的遭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6.

      [12]肖洛霍夫著.草嬰,等譯.一個人的遭遇[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12.

      [13]孫美玲.肖洛霍夫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2:317.

      [14]余華.活著[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181.

      [15]曾雪雨.對苦難的抗爭與忍耐——比較《一個人的遭遇》和《活著》[J].安徽文學,2010,11:117.

      [16]朱冰.民族精神及其培育[D].南京師范大學,2005.

      [17]劉欣.生命能夠承受之重——肖洛霍夫《一個人的遭遇》與余華《活著》的比較[J].泰山學院學報,2009,5.

      [18]孫美玲.肖洛霍夫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2:326.

      [19]洪治綱.余華研究資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307.

      [20]洪治綱.余華評傳[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139.

      [21]劉欣.生命能夠承受之重——肖洛霍夫《一個人的遭遇》與余華《活著》的比較[J].泰山學院學報,2009,5.

      [22]孫美玲.肖洛霍夫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2:457.

      [23]孫美玲.肖洛霍夫[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5:7.

      [24]孫美玲.肖洛霍夫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2:422.

      [25]洪治綱.余華研究資料[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3.

      [26]余華:我能否相信自己[M].濟南:明天出版社,2007:10.

      本文為蘇州大學文學院2013導師制項目成果。

      指導老師:朱建剛

      猜你喜歡
      福貴余華遭遇
      一顆假糖的溫暖
      中外文摘(2022年2期)2022-11-11 11:30:18
      一顆假糖的溫暖
      余華《活著》的人生底蘊
      文學教育(2019年25期)2019-11-26 21:52:48
      在痛苦中尋找希望
      美文(2019年10期)2019-05-09 02:11:42
      血和淚
      “遲到城”里的遭遇
      “祝遭遇各種不幸”
      活著,是生命的常態(tài)——讀余華的《活著》
      學習月刊(2016年20期)2016-07-11 02:00:10
      擴展閱讀
      當代作家(2016年5期)2016-05-28 22:03:28
      論余華《活著》中的“活著”
      抚州市| 望谟县| 德令哈市| 乌拉特前旗| 图木舒克市| 黑山县| 黄石市| 土默特左旗| 建德市| 山东省| 景德镇市| 龙陵县| 南昌市| 万全县| 内江市| 措美县| 治多县| 南安市| 苏州市| 铁力市| 房产| 贡嘎县| 蓝田县| 土默特左旗| 彩票| 武功县| 石阡县| 腾冲县| 鄢陵县| 大同市| 花垣县| 彩票| 桐城市| 朝阳市| 乐东| 望奎县| 和田县| 绥芬河市| 屯门区| 韶山市| 安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