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虹芳
在單位要保持形象,不少人就把火氣撒在家人或公交地鐵里,就像金凱利參演的《好好先生》中的“好好先生”,在家外溫文爾雅,在家里頤指氣使,這種“好好先生”負面情緒更易積累。
同一個人,在家里家外表現(xiàn)得反差很大,甚至有些戲劇化,這種無厘頭的“變臉”,雖然是特定壓力轉移發(fā)泄的防御機制,也極容易引發(fā)矛盾。
在特定社會場合下,人們受到社會規(guī)則、單位規(guī)章制度以及交往“潛規(guī)律”的限制和影響,不愿或者不能夠將自己真實的想法、情感和行為表現(xiàn)出來,于是采取一種“壓抑”的心理防御機制來掩飾、包裝和修飾自己,就像常說的“做好人”。在與人交往時,雖然未必認同周邊的人,甚至很反感某些人的行為習慣,但出于自身利益、人情世故的考慮,掩飾自己,盡量表現(xiàn)出友善和寬容的態(tài)度。如果一味委曲求全,內心就會積壓大量的負性情緒。
負性情緒不及時疏導和宣泄,會導致心理障礙的發(fā)生。為了避免,人們在潛意識里會采取一種“轉移”的心理防御機制,找個途徑將負性情緒宣泄出去,家庭成員或不相干的路人就是首選。雖然解決了自己情緒的不快,卻給家人或路人帶去了困惑和不安,也不合適。
這些“好好先生”的苦惱或許源于小時候父母關注過少。在潛意識里面,從小有個信念,即必須做好每一件事,博得每一個人的喜歡,才能證明自己對別人是有用的。在這種信念的引導下,人格面貌總是想討得別人的喜歡和贊美,在單位里表現(xiàn)出異常的努力。對此,要接納自己的缺陷、不刻意放大這種缺陷,在單位或特定的社交場合,對于不喜歡的人或事情,要勇敢地說“不”,學會拒絕。
同時,對不同場合下的角色行為和情緒體驗要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在工作中,你要按社會現(xiàn)實賦予的角色工作,這樣,遇到上司的埋怨、同事之間的競爭時,會理性地面對解決,不會產生情緒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