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鑫森
六十五歲的老作家宣寒暄,在臨近中午的時候,走出了家門,去赴一個飯局。做東的是湘中市郵政局局長于干千。
早些日子,于干千曾領著一群人,登門拜訪了宣寒暄,感謝他登在《人民郵政報》上的一篇文章《不斷前行的綠色郵路》,上級領導為此做出批示,表揚了湘中市的郵政工作,還撥下一筆錢,讓郵遞員把自行車都換成了輕型摩托車,以便送郵件時更快更好地為民服務。
現(xiàn)代通訊工具太發(fā)達了,座機、手機、電腦幾乎家家必備,很少發(fā)和收紙質(zhì)信件。但宣寒暄卻不同,出版社、雜志社、報社和友人給他寄刊物、報紙和書,還有寄稿酬的匯款單;他寫作之外,還畫畫、寫毛筆字,應友人之邀,得用掛號信寄出;每出了新書,得寄給各地友人。他與郵遞員、郵局交道頻繁,常跑他家火把沖內(nèi)外這條郵路的郵遞員,是個女同志,叫柏貞。
柏貞是郵局聘用的合同工,老家在鄉(xiāng)下。從十八歲跑這條郵路,風風雨雨跑了十個年頭。她圓臉、短發(fā),身體很結(jié)實,臉上笑瞇瞇的。她總是在上午十時到十一時之間到達,必按響樓下鐵門宣家的門鈴,告訴宣寒暄書報信件都塞進樓下雜物間的窗口里了。如果有匯款單要簽字,她會請宣寒暄打開鐵門,咚咚咚跑上樓送到家門口;如果有掛號信、包裹要寄,柏貞也會順便帶到市局去寄??斓侥甑讜r,宣寒暄往往要訂來年的多種刊物、報紙,只要給柏貞打個電話,她就先在郵局發(fā)行部開好發(fā)票,再上門來收錢。叫她進屋喝杯茶,她總說:“不打擾了,您忙吧?!?/p>
宣寒暄很佩服柏貞的人品和工作態(tài)度,這為他節(jié)約了多少時間,省卻了他多少麻煩呵。
國慶節(jié)前,《人民郵政報》的友人,約宣寒暄寫一篇反映生活巨變的散文,他立刻想起了這條不斷延伸的郵路,印證了一個城市的欣欣向榮,想起了在平凡的崗位上無私奉獻的柏貞,這種敬崗愛業(yè)的精神很值得倡導。于是疾書為文,在電腦上發(fā)過去,幾天后就見報了。
他沒想到這篇小文章,居然有了不小的響動。
有一天,柏貞來送匯款單時,說局長在干部、職工大會上表揚了她,號召大家向她學習。然后,她很羞澀地對宣寒暄說:“宣老師,每年年底局里有一兩個合同工轉(zhuǎn)為正式工的指標哩。”
宣寒暄說:“但愿今年你榜上有名。你們局長過幾天要上門來征求意見,我可以提醒他一下?!?/p>
“謝謝!”
一個月過去了。
今天于局長打電話來請他吃午飯,是不是要和他談柏貞合同工轉(zhuǎn)正的事?
社區(qū)門邊停著一輛黑色的小車,當宣寒暄走近小車,車門打開了。于局長說:“宣老師,請上車。附近有家干凈的飯店,菜已經(jīng)點好了。我沒帶司機來,為的是兩個人談話方便?!?/p>
宣寒暄點著頭,心里馬上明白:柏貞轉(zhuǎn)正的事卡殼了,此中有難言之隱,只能和他一個人說。
當他們在飯店的一個雅間坐定,菜肴陸續(xù)擺上桌,酒瓶蓋也打開了。
酒過三巡。于局長有些不好意思地說:“今年上面只撥下一個指標,領導班子開會,討論得很熱烈,我提的是柏貞。我的副手,比我年紀大兩歲,四十三了,他說柏貞還年輕,可以放在明年或后年考慮。他有個遠房侄子也是郵遞員,堅決要上這個人。得罪了副手,以后的工作不好開展啊。柏貞又是宣老師打了招呼的,而且柏貞的成績有目共睹,我真犯難了?!?/p>
“那個人的侄子表現(xiàn)怎么樣?”
“很一般,吊兒郎當?shù)摹!?/p>
宣寒暄冷冷一笑,說:“于局長不怕人議論?假如有人再寫篇文章登在報上,你是一把手,這營私舞弊的責任,就全在你身上了。”
于局長狠狠地干下一杯悶酒,他原以為宣寒暄和柏貞非親非故,喝幾杯酒就萬事大吉,想不到這老爺子真還擰上勁了。“宣老師,你給我指條道吧?!?/p>
“你想不想進步?”
“當然想?!?/p>
“你那個副手想不想?”
“他做夢都想?!?/p>
“四十五歲前他提不上正處,也就窩在這里別想動了。只有你往上走,才能給他挪出這個位置,對不對?”
“對。”
宣寒暄突然覺得自己很俗氣,怎么說出這種話?但為了柏貞的轉(zhuǎn)正,他顧不得這么多了。
“那么,你要和他深談,讓他舍棄這點私情,好好配合你的工作,名正言順地讓柏貞轉(zhuǎn)正,讓柏貞當本市郵政系統(tǒng)的標兵,然后向省里推介;要掀起一個學標兵的高潮,讓整個工作出現(xiàn)嶄新的局面。我不會袖手旁觀,我會邀請一些新聞界、文藝界的朋友,來參觀、學習、宣傳?!?/p>
于局長又把兩個杯子斟滿了酒,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謝謝你的誡示和指點!我想,當柏貞得到社會肯定、上級又格外關愛、讓柏貞到全省各地現(xiàn)身說法時,宣老師是最好的見證人,也想讓你加入這個宣講團,好不好?”
宣寒暄一愣,隨即平靜地說:“可以。”他佩服于局長的腦瓜子靈,一下就把他“套”進去了,還不能不答應。
“宣老師,干了!”
宣寒暄說:“好。”
一杯酒灌下去,宣寒暄嗆住了,猛烈地咳嗽起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