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開勝 四川省恩陽區(qū)柳林鎮(zhèn)畜牧獸醫(yī)站 636600
三癀癥主要發(fā)生于水牯牛,臨床以尿閉、便秘和肚脹為特征,癥狀與牛青崗葉中毒癥狀相似。筆者臨床治療該類病牛248 例,死亡6 例,致死率高達2.8%,現將臨床治療經驗報道如下。
(1)病因。在病史調查中發(fā)現,水牯牛采食大量草料;翻春季節(jié)氣溫剛暖和,突然牽水牯牛下水力田而受到水吸,致使溫寒或溫熱過盛,造成氣血不暢、尿路不通、濕聚膀胱和外侵尿路肌層而發(fā)腫,引起尿道路表現熱腫或冷腫現象而促發(fā)疾病。該病多發(fā)于春夏交替季節(jié)。
(2)臨床癥狀?;寂sw溫升高至39.5~41℃,眼結膜充血呈分枝狀,眼球突出;耳冷,鼻鏡汗時有時無,初期口色青白色,后期口色紫白色;聽診心跳、瘤胃蠕動音減弱,肺呈泡沫摩擦音,腹式呼吸、肚脹氣喘;尿道路冷腫或熱腫且護痛,大便秘結成曲,小便淋漓,但不見翹尾豎起和陰莖抽動現象,精神和食欲不振;病程久,眼泡下陷,小便閉塞。
(3)治療方法。白糖2kg 兌地龍溶服;植物油1L 兌醋0.5kg,加80g 香砂養(yǎng)胃丸一次灌服;肌注速尿針10×2 一盒;中藥茵陽退黃散加減灌服。方劑為木通、龍膽草、匾蓄草、瞿麥草、大黃各100g,茵陳、泡參、麻仁各80g,柴胡、升麻、梔子、連翹各60g,甘草20g。若遇冷腫者加肉桂、附子、干姜,遇熱腫者加三黃湯,遇溫熱偏重者加豬苓、澤瀉、蒼術,遇黃疸病加五味子,重用龍膽草,病重者4 付、輕者2 付即愈。
(4)討論與體會。三癀癥主要侵害能耕水牯牛,大多因寒邪相侵襲,后轉化成里實癥,均出現便秘、尿道路表現冷腫熱腫的共同特點。飼養(yǎng)管理不善、突然更換草料及飲水、氣溫剛暖和太陽天牽水牛下水耕田是促發(fā)該病的誘因。治療上必須以通利除濕為主,重脾胃論治療為輔,才能取得滿意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