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郭一
“一只奇異的小鴨因為容貌丑陋而受盡凌辱和折磨,長大后卻原來是一只美麗的天鵝”(楊周翰等主編:《歐洲文學史(下)》,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277頁),安徒生膾炙人口的童話《丑小鴨》就講述了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其中的名句“只要你曾經(jīng)在一只天鵝蛋里待過,就算你是生在養(yǎng)鴨場里也沒有什么關(guān)系”(葉君健譯:《安徒生童話選集》,譯林出版社2010年版,第37頁。本文中《丑小鴨》的引文均來自該譯本,不再另注)幾乎成了教室里的勵志名言,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美滿結(jié)局讓我們堅信:“是真金子總要放光芒”,“只要努力奮斗就一定會成功”,“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定能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薛金星主編:《中學教材全解·人教實驗版·七年級語文(下)》,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第29頁)。把《丑小鴨》看成是一個直抒胸臆的勵志故事,停留在奮斗和成功的意義層面上玩味嘆賞,則不免只是看它表面文章,但大多數(shù)讀者卻對此最得會心。
“這是一篇帶有自傳色彩的童話故事……丑小鴨的一生是作者自身生活的寫照?!卑餐缴拔⒌某錾怼⒈瘧K的遭遇、不懈的追求與丑小鴨頗多相似之處,所以,丑小鴨在大眾心目中已是安徒生生平的象征了。把《丑小鴨》作為安徒生的自傳來解讀也是一條門徑,因為他的許多童話都有自傳的影子,可以說自我象征是安徒生童話的一個重要特征。但是,如果我們僅僅把《丑小鴨》當作安徒生的傳記來讀,意味著就只能從作品中看到我們耳熟能詳?shù)陌餐缴纳硎阑蛏钇瑪?。僅僅讀出這些內(nèi)容,可以說是買櫝而還珠,既沒有領(lǐng)會《丑小鴨》深刻的人生反省意義,也沒有理解它高度的藝術(shù)審美價值。這種將童話當作現(xiàn)實主義文學來解讀的做法可謂不得要領(lǐng),難以得其真諦。
仔細閱讀文本,即使我們對安徒生的身世和《丑小鴨》的寫作背景一無所知,也同樣會產(chǎn)生既悲涼又溫暖的閱讀感受,這說明在其中除了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外一定還有別樣的寄托。
童話與其他的藝術(shù)作品一樣,也是對社會人生的能動反映,是寫人的,而且是為人而寫的。在這個充滿對立和沖突的世界上,它也沒有超然物外,成為一種與人的生存狀況和命運毫不相關(guān)的游戲之作?!冻笮▲啞分忻枥L的充滿可怕的喧囂與爭斗的“養(yǎng)雞場”,小鴨飽嘗誤解與傷害因而備感孤獨和艱辛的生命旅程,都是人生真實處境的象征?!冻笮▲啞氛且怨适碌男问教岢霾⒃噲D解決如何面對生存困境的問題。直面人生的困境,救世與愛愿,是《丑小鴨》的旗幟、靈魂和眼睛。若不能抓住此點總覽全篇,而由一般社會人生的觀念作尋常解釋,則難得其真義。
19世紀的北歐小國丹麥,對于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塊距離遙遠的土地,更是一種陌生的文化—— 一種深受基督教及其《圣經(jīng)》影響的文化,《丑小鴨》就誕生在這里。所以,它才呈現(xiàn)出情深意長的宗教性意蘊,表現(xiàn)出所謂的“思想的局限性和消極情緒,宣揚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宣揚基督教的博愛思想,提倡不分是非的容忍和和解精神”(李賦寧等主編:《歐洲文學史》第二卷,商務(wù)印書館2001年版,第452頁)。如果漠視或者抗拒這種來自異質(zhì)文化的“思想的局限性和消極情緒”,我們就難以真正進入《丑小鴨》的精神世界,就無法準確理解它的教誨。
受制于主客觀條件,人對世界的認知往往是片面的、武斷的。因此,小鴨看到了一個充滿觀念之爭的世界。一只老母鴨曾經(jīng)誤孵過一只吐綬雞蛋,所以她就認定全世界只有兩種蛋——鴨蛋和吐綬雞蛋。母雞認為一個動物不會生蛋,就不配發(fā)表意見;貓咪認為,一個動物不能拱起背,發(fā)出咪咪的叫聲和迸出火花,“那么,當有理智的人在講話的時候,你就沒有發(fā)表意見的必要”。小鴨們和鴨媽媽關(guān)于世界大小的爭論,貓咪、母雞和老太婆關(guān)于“我們和這個世界”的判斷,都源自其對世界“坐井觀天”式的觀察和“盲人摸象”式的體驗。這些難以避免的偏見,正反映出人類生存的有限性。
人不僅有限,而且有罪。
這樣,他們就到養(yǎng)雞場里來了。場里起了一陣可怕的喧鬧聲,因為有兩個家族正在爭奪一個鱔魚頭,而結(jié)果貓兒卻把它搶走了。
“你們瞧,世界就是這個樣子!”鴨媽媽說。她的嘴流了一點涎水,因為她也想吃那個鱔魚頭。
小鴨面對的是一個可怕的、喧鬧的世界,其中不僅有觀念之爭,更充滿了利益之爭。對“鱔魚頭”所象征的物質(zhì)財富的爭奪,以及人的靈魂在物質(zhì)世界的迷失,源自人與生俱來的貪婪。
小鴨出生之前是一枚“老也裂不開的蛋”,出生后又是一副“大得怕人”的丑相。別的鴨子說:“呸!瞧那小鴨的一副丑相,我們真看不慣!”因為“他長得太大,太特別了”,“因此他必須挨打”!鴨子狠狠地啄它,雞和貓看不起他,因為他不能生蛋,不能拱起后背發(fā)出咪咪的聲音和迸出火花。那個“最有聲望的人物”——“有著西班牙血統(tǒng),腿上有一塊紅布條的老母鴨”——曾經(jīng)以貌似憐愛的口吻說:“他們都很漂亮,只有一只是例外。這真是可惜。我希望能把他再孵一次?!崩夏给啅氐追穸诵▲喩娴膬r值和意義,他就是傲慢的人類的化身。以強者自居,隨意否定別人,對弱者和他者表現(xiàn)出咄咄逼人的狂妄,這里的動物世界不就是驕傲自大的人類的寫照嗎?《丑小鴨》就像一面鏡子,照出了人性中許多我們不自知、不敢想的狀態(tài)。它以夸張、變形的藝術(shù)形式描述我們所熟稔的人和事,令人突然產(chǎn)生一種陌生感和疏離感,從而呈現(xiàn)出“人生在世”的令人震驚的本質(zhì)。
《丑小鴨》告訴我們?nèi)擞邢?,人有罪,但最重要的是——人有救。這就是我們讀它時感覺既悲涼又溫暖的原因。
小鴨沒有因他人的咬、啄、踢、打而懷恨在心,在孤獨和困苦中,他沒有絲毫的怨恨,只有謙卑。面對他人的無知與自大、狂妄與驕傲,甚至偏執(zhí)與粗暴,他只有寬容的謙卑,即使他太累了、太喪氣了,還要“一下轉(zhuǎn)向這邊,一下轉(zhuǎn)向那邊,盡量對大家恭恭敬敬地行禮”,表現(xiàn)出“不分是非的容忍和和解精神”。寬容與謙卑是愛的本質(zhì),也正是群體生活、社會生活的基本需要。丑小鴨從容恬淡、謙卑順從,以愛的向往撫慰自己、照亮自己,以愛的努力去制作方舟使自己在困境中得以超越與救贖。
小鴨在其他動物的喧鬧和爭奪中,毅然轉(zhuǎn)過身去,“我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上去好”,也因此,他為自己“找到出路”。
這時,他想起了新鮮空氣和太陽光。他覺得有一種奇怪的渴望:他想到水里去游泳。
一天晚上,當太陽正在美麗地落下去的時候,有一群漂亮的大鳥從灌木林里飛出來,小鴨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美麗的東西……他不知道這些鳥兒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們要向什么地方飛去。不過他愛他們,好像他從來還沒有愛過什么東西似的……小鴨認出這些美麗的動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種說不出的難過。
“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可是他們會把我弄死的,因為我是這樣丑,居然敢接近他們。不過這沒有什么關(guān)系!被他們殺死,要比被鴨子咬,被雞群啄,被看管養(yǎng)雞場的那個女傭人踢和在冬天受苦好得多!”
小鴨對“新鮮空氣”的渴望,意味著對一個沒有喧囂與爭奪的寧靜世界的向往?!肮狻笔恰妒ソ?jīng)》里的中心意象,比喻上帝對世人的愛,像普照大地的、溫暖的陽光,它在《丑小鴨》中象征著一個充滿愛的光明世界?!八焙汀跋炊Y”在《圣經(jīng)》中代表著新生與復活,小鴨“到水中游泳”的渴望,意味著他對于一個自由發(fā)展、自由選擇、自由生息的新世界、新生活的向往。這一切向往都是愛的向往。
于是他飛到水里,向這些美麗的天鵝游去:這些動物看到他,馬上就豎起羽毛向他游來?!罢埬銈兣牢野桑 边@只可憐的動物說。他把頭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待著死。
這里,美麗的天鵝就是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的象征。向這些美麗的天鵝飛去,象征著小鴨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與努力,象征著小鴨那謙卑而虔誠的“愛的向往與努力”。愛,他愿意為之而死,他也借此而生——當他低下頭來等待著被啄死的時候,“他在這清澈的水上看到了……一只天鵝”!“許多大天鵝在他周圍游泳,用嘴來親他”,他成了“美麗的鳥中最美麗的一只鳥兒”,這時,“太陽照得很溫暖,很愉快”。這在《圣經(jīng)》中早有教導:“凡想保全性命的,必丟失;凡奉獻生命的(由于對自我的愛),必真正救活性命?!保ā缎录s·路加福音·耶穌預(yù)言受難和復活》)
人生如此孤獨艱難,但丑小鴨從來沒有絕望和放棄,是因為有愛,有愛的向往與追求。人生處境越是艱難,愛愿就越是強烈。在苦難的極限,他擁抱了上帝,擁有了本來意義上的宗教情感。當小鴨低下頭來等待被啄死的時候,他變成了白天鵝,這一結(jié)局既生動地描繪了愛愿實現(xiàn)的艱難過程,也形象地展示了愛愿實現(xiàn)的幸福狀態(tài)。
如果我們能更上一層樓來俯瞰人生、觀察人類,就會發(fā)現(xiàn),我們每個人都是“丑小鴨”。孤獨與困苦是人類的永恒境遇,它來自人的認識和肉身的限制,來自以自我為中心的自大與驕傲,即人的“有限”與“有罪”,而這種人類存在的困境,無關(guān)階級與政治。“有限”與“有罪”的人無法解放人的“有限”與“有罪”,猶如人不能抓著自己的頭發(fā)把自己拎起來一樣,只有皈依上帝的愛才能得到救贖。如果不理解小鴨也即人類的孤獨和困苦,就無法理解他的“顧影自憐”和“逆來順受”。無論是個人的精神自救還是作為弱小民族的救世,基督教無疑都具有極高的可資借鑒的價值,諸如情感上的愛心和行動上的犧牲精神。所以,對《丑小鴨》中的宗教精神和情感力量,一概以“思想的局限性和消極情緒”論處則失之偏頗和輕率。
透視人性,喚醒良知,這是《丑小鴨》寶貴的精神價值所在,所以它著名,它流傳。對丑小鴨這一藝術(shù)形象的刻畫,體現(xiàn)了安徒生克制而謙卑的人生態(tài)度和深厚而虔誠的宗教情感,是他從《圣經(jīng)》中受到啟發(fā)并用他的全部人生經(jīng)驗和理想鑄造的堪稱完美的藝術(shù)典范。
安徒生曾經(jīng)說過:“人生就是一個童話。我的人生也是一個童話。這個童話充滿了流浪的艱辛和執(zhí)著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無定所,我的心靈漂泊無依,童話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燈!”(安徒生:《真愛讓我如此幸?!?,流帆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版,第1頁)《丑小鴨》不僅警醒人們反思自身的“有限”和“有罪”,更把同情與關(guān)愛這些人類基本的價值觀藝術(shù)地傳達給了讀者,包括承載著人類希望的小讀者和對孩子施以影響的大讀者,所以,《丑小鴨》也是溫暖我們、照亮我們孤獨人生的“阿拉丁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