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為你的遺愿買單
“上天堂必須回答正確兩個問題:第一,你找到生命中的快樂了嗎?第二,你為他人帶去快樂了嗎?”這是電影《遺愿清單》中的男主人翁卡特寫給另一位男主人翁愛德華的信。
《遺愿清單》這部電影還有一個譯名,叫做《玩轉(zhuǎn)生前事》,聽起來更瀟灑。講述兩個將要死去的老人愛德華和卡特不愿意呆在醫(yī)院等死,果斷列出清單,把想要做的事情統(tǒng)統(tǒng)地完成一次,最后兩人被葬在高山之巔,完成了最后一個遺愿,欣賞壯麗的風(fēng)景。
電影很普通,兩位老人像是在娓娓和你對話一般,講述著他們的故事。說實話,吸引我的是這個電影題材。我是60后,當我為年邁的母親不得不過著雙城生活的時候;當我一個個送別上一代人,自己也將步入晚年的時候;當養(yǎng)老問題日益成為突顯在我們生活中的大問題的時候,我很想找尋突圍之路。
同類題材的電影不多。如《桃姐》,說實話我不喜歡在那種逼仄的養(yǎng)老院終此余身;如被說成是《遺愿清單》中國版的《飛越老人院》,說實話我也不認為我的晚年生活需要像后一部電影里的老人那樣莫名地亢奮。按下不表。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開去超市的購物清單,開工作學(xué)習(xí)的任務(wù)清單。遺愿清單,定語是遺愿,身患絕癥,生命還有幾個月時間的兩位主人翁,沒有準備后事,沒有遺囑糾紛。而是像孩子一樣寫下自己的愿望,并一一付諸行動。
主人翁卡特,為自己的家庭放棄了自己當大學(xué)老師的夢想,爬在車下修了45年的車。他的遺愿是欣賞壯麗的風(fēng)景和幫助一個陌生的人。他對愛情至死不渝,即使他和妻子的生活變得平靜如水,可依然深愛著自己的家人并關(guān)心著別人的家庭,臨終成功說服愛德華去看望其女兒和外孫女。
主人翁愛德華也是一個可愛的人。雖然他在出場時顯得財大氣粗,頤指氣使。但他和卡特結(jié)識后,不吝錢財,資助其醫(yī)療費用,還和卡特結(jié)伴去完成他們的遺愿。
他們跳傘,登山,去非洲叢林,登中國長城……甚至是文身,甚至想親吻世界上最美麗的女孩。卡特最后親吻的是心愛的妻子,而愛德華最后親吻的是和自己冰釋前嫌的女兒和外孫女。
當然,幫助陌生人的愿望也實現(xiàn)了,因為他們彼此在進醫(yī)院之前就是陌生人。
根本無需擔(dān)心誰為這些遺愿清單買單,因為愛德華絕非“泛泛之輩”,而是擁有幾十億美元的企業(yè)家。無論個中披露的價值觀庸俗與否,我們都難以推翻:對于安度晚年而言,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當晚年來臨的時候,我們“泛泛之輩”是否也會捫心自問,我們的愿望都實現(xiàn)了嗎?或者說,我們還想做什么呢?我們還想和誰一起去哪里看風(fēng)景?我們還想幫助別人嗎?我們可以問心無愧地寫出去天堂之前的兩個答案嗎?
或者,我們的愿望還遠沒有《遺愿清單》里開的那樣高端大氣上檔次,我們只希望我們領(lǐng)取的養(yǎng)老金可以抵得上我們繳納的部分,可以跑得過CPI,可以請得起居家護工,可以支付得起養(yǎng)老院的床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