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與社會思想的雙重維度及啟示

      2014-03-25 09:42:12張蕾鄭文范
      關鍵詞:自然界恩格斯科學技術

      張蕾,鄭文范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遼寧沈陽 110819)

      論馬克思主義科學技術與社會思想的雙重維度及啟示

      張蕾,鄭文范

      (東北大學文法學院,遼寧沈陽 110819)

      馬克思恩格斯雖然沒有明確提出“STS”的概念,但他們的著作中蘊涵著內容豐富而深刻的STS思想。馬克思主義STS思想具有雙重維度,突出表現(xiàn)在科學技術對自然、社會和人的雙重作用??茖W技術不僅改造和利用自然,而且破壞甚至摧毀自然;科學技術不僅推進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有時又會阻礙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不僅促進人的解放,又會使人陷入新的“奴役”之中。馬克思主義STS思想的根本啟示在于:要克服科學技術的負效應,使其與自然、社會、人自身協(xié)調發(fā)展,從根本上說不是要消除科學技術自身,而是要改造科學技術的應用環(huán)境。

      馬克思;科學、技術與社會(STS);社會實踐

      1938年,美國著名社會學家R.K.默頓在《17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一書中,首次提出了“科學、技術與社會(Science,Technology,and Society,簡稱STS)”這個新概念[1]。從此,STS就成為了當代技術哲學研究領域最活躍的新方向。關于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歷史上有非常豐富的思想資源,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就包含了內容豐富的STS思想。馬克思和恩格斯雖然沒有明確提出STS的概念,但他們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進行了非常系統(tǒng)而深刻的論述。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社會的發(fā)展之間不僅存在互動關系,而且是一種整體關系。這種互動突出表現(xiàn)為科學技術對自然、社會和人的雙重作用。

      一、科學技術對自然的雙重作用

      (一)科學技術對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科學技術尤其是技術從一開始就是作為人類改造自然的手段而出現(xiàn)的。馬克思在論述人與動物在對待自然界的本質差異時指出:“一句話,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簡單地通過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變化;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2]通過對科學技術的掌握和運用,人在改造和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馬克思指出,首先是一種“改造”與“被改造”的關系,這一點在資本主義社會體現(xiàn)得更為淋漓盡致。馬克思指出:“與這個社會階段相比,一切以前的社會階段都只表現(xiàn)為人類的地方性發(fā)展和對自然的崇拜。只有在資本主義制度下自然界才真正是人的對象,真正是有用物;它不再被認為是自為的力量;而對自然界的獨立規(guī)律的理論認識本身不過是表現(xiàn)得更為狡猾?!保?]90

      馬克思特別強調社會實踐在科學技術發(fā)展中的作用,認為科學技術是社會生產發(fā)展的產物。馬克思指出,資本家將科學技術大規(guī)模地應用到社會生產實踐中,并使科學技術“表現(xiàn)為自然力本身,表現(xiàn)為社會勞動本身的自然力”[4]。這使人類具有了普遍而大規(guī)模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無限潛力和空間。科學技術(通過機器這一中介)使人類消耗最小的自身力量、消耗最低的自然資源,就能夠實現(xiàn)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和能量交換,“使那些在原有形式上本來不能利用的物質,獲得一種在新的生產中可以利用的形態(tài)”[5]115,這使得人類在改造自然面貌的同時,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人對自然的關系由“崇拜”轉為“利用”,自然對人的關系由“自在”轉為“自為”。人與自然關系發(fā)生了明顯的“倒轉”,這其中,科學技術的作用“功不可沒”。

      在現(xiàn)代社會,不管是利用自然資源發(fā)展工業(yè)和循環(huán)經濟,還是實現(xiàn)農業(yè)現(xiàn)代化和生態(tài)農業(yè),不管是想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還是要實現(xiàn)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不管是要解決發(fā)展中遺留下來的問題,還是解決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都要求我們更多地依靠和借助科學技術的智慧和力量。

      (二)科學技術對自然的破壞和摧毀

      科學技術不僅改造和利用自然,還會破壞自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人口數(shù)量的迅速增長,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和自主性不斷增強[6],日益將自己凌駕于自然之上,在自覺和不自覺中不斷地掠奪和破壞自然資源。這突出地表現(xiàn)在大規(guī)模捕殺野生動物、毫無節(jié)制地砍伐森林、過度開發(fā)和利用土地資源,致使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當科學技術被人不斷膨脹的欲望所裹挾時,它就會像洪水猛獸一樣吞噬自然的軀體。馬克思在分析資本主義生產的界限時強調,資本主義在日益擴大的生產體系和需要體系時,總是“把自然科學發(fā)展到它的最高點”[3]90,運用科學技術普遍地開發(fā)和利用自然,而且這種開發(fā)和利用很多時候是毫無節(jié)制和不計后果的,這對自然界而言無疑是一種破壞甚至是摧毀。因為人類總是容易被科學技術帶來的眼前利益和短期效益所迷惑,一旦科學技術能帶來利益,他們就不計后果地將其運用到自然界中。

      正是受到利益的誘惑,再加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制度痼疾,人們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無視自然界的報復,持續(xù)不斷地對自然界發(fā)起“全面進攻”。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要,以百倍的瘋狂,最大限度地開發(fā)、獲取自然資源,導致了資源的過耗和短缺。與此相伴隨的則是“過度拋棄”。人們巨量地向自然界排放廢氣、廢水、廢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guī)模破壞著生態(tài)環(huán)境,使自然不堪重負[7]。

      雖然人類總是想方設法地利用科學技術來支配自然界,從而為自己的目的和利益服務,但這種利益只是暫時的。對此,恩格斯曾經深刻地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每一次勝利,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卻發(fā)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最初的結果又消除了?!保?]

      二、科學技術對社會的雙重作用

      (一)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和發(fā)展

      恩格斯指出:“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保?]關于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推動和促進作用,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進行了深刻的論述:“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tǒng)治中所創(chuàng)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chuàng)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10]

      縱觀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科學技術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每一次重大進展,都會引起生產力、生產關系的深刻變革和社會發(fā)展的巨大進步。18世紀中期起源于英國的第一次工業(yè)革命,以工作機的誕生和蒸汽機作為動力機被廣泛使用為標志,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它開創(chuàng)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新時代。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突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fā)明層出不窮,并被迅速應用于工業(yè)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20世紀40年代發(fā)端于美國一直延續(xù)至今的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是人類文明史上繼蒸汽技術革命和電力技術革命之后科學技術領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飛躍。它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fā)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這次科學技術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人的現(xiàn)代化向更高境界發(fā)展。

      可以說,人類社會尤其是現(xiàn)代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已經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和推動,正是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各種先進機器的發(fā)明,這些先進機器的大規(guī)模應用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插上了翅膀。

      (二)科學技術阻礙社會發(fā)展

      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技術只是到了資本主義社會才獲得了大規(guī)模高速的發(fā)展,是資本主義使科學技術第一次被有意識地、有目的地發(fā)展起來,并被大規(guī)模地應用到生產生活中。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科學技術主要為資本家服務,資本家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而購買科學技術,對科學進行“利用”和“占有”,這暗藏著人為阻礙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危機和陷阱。資本家給科學技術工作者提出越來越多的有待解決的問題,并給他們提供科學研究所需要的資金,從而極大地支持和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反過來,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也為資本家統(tǒng)治社會提供了幫助。從長遠發(fā)展看,資本家對科學技術的購買行為將阻礙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馬克思指出,資本家購買科學技術,只是因為科學技術能為資本家?guī)砀嗟睦麧櫍皇怯捎谫Y本家出于純粹熱愛而支持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馬克思多次指出,資本家實際上對科學技術毫無興趣,一竅不通。對于那些不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的高深的理論研究,資本家是不會支持的。比如,對那些不利于資本家謀取超額利潤甚至壟斷利潤而有利于大多數(shù)人的科學技術,資本家是斷然不會支持的,相反,資本家會想方設法對這類科學技術進行壓制和扼殺。

      資本主義社會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阻礙還體現(xiàn)在科學的異化上,而科學的異化直接體現(xiàn)為科學家工作方向的轉變上。很多科學家把科學理論的實際應用當成科學研究的最重要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從科學界內部扭曲了科學研究的價值取向。伴隨著這一變化,加上科學技術本身所能帶來的高額利潤和巨大效益,資本家更加迫切地要求關注科學技術的應用價值,這種過分關注科學技術的應用價值的氛圍,使得科學技術本身的發(fā)展受到極大阻礙。正如弗萊克斯在《現(xiàn)代大學論》一書中指出的那樣:當化學關注如何將賤金屬變成黃金時,化學的發(fā)展就毫無進展;而一旦擺脫了這種功利需求,近代化學卻取得了飛速發(fā)展。

      馬克思認為,要消除科學技術對社會發(fā)展的阻礙和制約,就要變革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只有在共產主義關系下,工藝學上已經達到的真理方能在實踐中實現(xiàn)[11];而實現(xiàn)社會變革的主體,就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無產階級,只有工人階級能夠“把科學從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變?yōu)槿嗣竦牧α?,把科學家本人從階級偏見的兜售者、追逐名利的國家寄生蟲、資本的同盟者,變成自由的思想家!只有在勞動共和國里面,科學才能起它的真正的作用”[12]。

      三、科學技術對人的雙重作用

      馬克思明確指出,科學技術既使人獲得解放,同時也使人陷入新的“奴役”。

      (一)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促進人的解放

      自從科學技術被應用到生產實踐中以來,就一直在不同程度地解放人。對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與人的解放的歷史考察可以發(fā)現(xiàn),人的勞動方式逐漸發(fā)生變化,人在生產勞動中逐漸地從事必躬親的執(zhí)行者演變成監(jiān)督者、命令者,這種“角色”的演變,是人自身不斷發(fā)展的直接體現(xiàn),反映出科學技術在人的實踐過程和人的解放進程中的特殊作用。例如,工具和機器是人體的延伸,可以擴大人體的力量,使人從直接的勞動過程中獲得解脫和獨立。馬克思指出,隨著科學技術在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實踐中的大規(guī)模應用,勞動生產率也得到極大提高,使得生產過程中的必要勞動時間大大減少。這一方面有利于資本家將工人的全部生存時間轉化為剩余勞動時間,從而擠占工人的剩余勞動時間進而剝奪其自由時間和發(fā)展空間;另一方面,這也使整個社會尤其是原本沒有自由時間的勞動者有了更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閑暇時間。如此一來,科學技術通過改變物質生產的性質,為人的全面發(fā)展和解放奠定了基礎,創(chuàng)造了條件。

      通過科學技術的力量,不僅使人類在勞動過程中節(jié)省體力,提高勞動效率,而且大大拓寬了人類的活動范圍,極大地縮短了人們生活的時空距離。現(xiàn)在,人們不僅可以乘坐飛機,在地球村來回穿梭,而且可以乘坐宇宙飛船遨游太空;借助先進的科學儀器,人類既可以觀察到遙遠的銀河系,也可以深入到物質的原子內部。這樣,人類的體驗和認知領域大大超越了以往的任何時代[13]。

      (二)科學技術使人陷入新的“奴役”之中

      科學技術在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人的全面解放的同時,也使人類陷入了新的“奴役”之中,尤其是在資本主義社會,科學技術本質上是為資產階級服務的。馬克思指出,科學技術、發(fā)明創(chuàng)造和機器的運用只會使資本家的財富越來越多,控制、支配工人的力量越來越強,而不會讓工人致富?!皺C器成了資本的形式,成了資本駕馭勞動的權力,成了資本鎮(zhèn)壓勞動追求獨立的一切要求的手段”[14]。在資本主義社會,科學技術在使社會生產力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也成為資本家對工人進行壓迫的“幫兇”,使資本對全社會施加比以往更為嚴密的控制。

      與此同時,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使人產生商品拜物教,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使得新發(fā)明和新產品層出不窮,這些新產品在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極大便利的同時,也使人們深陷其中而難以自拔。以蘋果公司生產的一系列智能手機為例,智能手機使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過智能手機,人們可以隨時隨地了解時事資訊、視頻聊天、收發(fā)電子郵件、移動辦公,無論身處何處,相隔千山萬水,仿佛就在身邊;另一方面,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已經離不開智能手機,產生了嚴重的手機依賴癥,只要稍有閑暇,就低頭看手機,不是刷微博、微信,就是打游戲、看小說,成為名副其實的“低頭族”,而與家人、朋友溝通和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少,逐漸成為與社會脫節(jié)的人。

      關于科學技術對人的負面作用,很多學者都進行過深入的剖析,比如,馬爾庫塞認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越來越成為了“單向度的人”。芒福德認為,現(xiàn)代科學技術尤其是機器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控制。芒福德把機器體系稱為以工作和權力為中心的“單一技術”(monotechnics),機器之所以稱為“單一技術”,指的是其功能的單一和目的的單一。機器有賴于自動的動力,包括人的無意識的條件反射動作,其強調功能的專門化,僅僅是為了完成一個或是幾個簡單的操作,一條全自動的生產流水線只能是同一標準的產品。單一的技術也只能生產出單一功能的產品。機器盡管能比手工生產更多數(shù)量和種類的產品,但歸根到底其目的只有一個:為了表現(xiàn)力量(power),對自然和工人施加更嚴格的控制。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對科學技術充滿著期待,希望依靠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解放人。例如,機器是人體的延伸,可以擴大人體的力量,只要發(fā)明了全自動化的機器,人就可以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人們就有了更多的可以自己支配的閑暇時間。機器生產應該是對人的身體的一種解放。然而,這只是硬幣的其中一面。在機器生產中,人就被有計劃地組織起來,個人必須服從機器的統(tǒng)一目的。在生產中,每個人根據(jù)專業(yè)進行分工,個人必須服從集體的節(jié)奏和標準,一切個人的感情、習慣和偏好都被認為不符合社會的需要而被壓制。人在機器生產體系中成了沒有主體性的奴仆——人的存在只是為了機器的正常運轉,人的存在只是為了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產品和利潤;所有生命的目的、價值和本能都被貶低甚至消除了,人降低為一具不由自主的條件反射軀體,沒有獨立存在的目的和意義,人只是一個“行為主義的人”[15]。

      四、馬克思主義STS思想的當代啟示

      如上所述,科學技術對自然、社會和人自身都存在著雙重作用,然而,馬克思主義STS思想并沒有停留在分析雙重作用的層面,更為我們當下如何發(fā)揮科學技術的正向作用,限制其負向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啟示。在當前中國的科學技術實踐中,應當以馬克思主義STS思想為基礎,借鑒西方STS的合理理論,對中國科學技術實踐的事實和經驗加以經驗研究或實證分析,推導出中國科學技術與社會互動的基本模式與規(guī)律,指導中國在科學技術實踐中發(fā)揮科學技術的正向功能,限制科學技術的負向功能。對自然而言,要使科學技術與自然相協(xié)調,在改造自然的同時,應盡量避免對自然的破壞;對社會而言,要使科學技術與社會發(fā)展相協(xié)調,在發(fā)揮科學技術的生產力功能的同時,應消除其對社會發(fā)展的阻礙[16];對人自身而言,要使科學技術與人自身相協(xié)調,必須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從而避免科學技術對人的“奴役”。

      (一)科學技術與自然相協(xié)調

      科學技術與自然相協(xié)調要求科學技術既要承載人的目的,也要遵循自然的規(guī)律,也就是說科學技術在發(fā)揮改造自然功能的同時,不能脫離自然規(guī)律的約束,如果單純強調對自然的改造,忽視自然的生態(tài)閥域,天然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轉化就不會穩(wěn)定,從而出現(xiàn)上文所說的對自然的破壞甚至摧毀。因而,科學技術與自然相協(xié)調的關鍵就在于,科學技術在追求高效的同時,必須切實遵循自然的運動規(guī)律。如何使這兩方面統(tǒng)一起來,關鍵在于人。人作為科學技術實踐的主體,在明確自然規(guī)律的基礎上,首先需要認識到人的生存與發(fā)展對自然的依賴,其次通過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更深入地認識自然規(guī)律,也就能更自由地處理科學技術與自然的關系,即高度發(fā)展的科學技術更能將人類所需要的高效與自然規(guī)律統(tǒng)一起來。正如馬克思所說:“在實踐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現(xiàn)在把整個自然界——首先作為人的直接的生活資料,其次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的材料、對象和工具——變成人的無機的身體。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這就是說,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不斷交往的、人的身體。所謂人的肉體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聯(lián)系,也就等于說自然界同自身相聯(lián)系,因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保?7]馬克思的這段闡述表明人的實踐活動必須與自然規(guī)律相一致,當然,馬克思并沒有停留在此,他看到了社會化的人的能動性,“社會化的人,聯(lián)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jié)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一種盲目的力量來統(tǒng)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無愧于和最適合于他們的人類本性的條件下來進行這種物質變換”[5]928??梢姡茖W技術與自然的協(xié)調在表面上是要求科學技術在發(fā)展的同時維護自然生態(tài)的平衡,其實質是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即人在張揚自身目的性的同時,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約束。

      (二)科學技術與社會發(fā)展相協(xié)調

      科學技術作為推動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主要力量,雖然在資本主義社會才大規(guī)模地高速發(fā)展起來,但由于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約束,科學技術在推動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在社會主義社會,消滅了阻礙科學技術發(fā)展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科學技術與社會發(fā)展在根本上是相協(xié)調的。但真正將這種協(xié)調落到實處,還需要調整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方向,適應并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新方向。當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需要生態(tài)化的生產方式,而生態(tài)化的生產方式需要科學技術生態(tài)化的支撐。當然,科學技術生態(tài)化除了要在經濟領域強調循環(huán)經濟、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之外,更重要的是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因為在資源、環(huán)保和生態(tài)領域的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可以為循環(huán)經濟、低碳經濟和綠色經濟提供有力支撐;在高新技術領域內的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可以培育和開發(fā)高新科技的“綠色”功能,使高新技術的負效應局限于一個較低的水平,有利于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對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進行方向性的約束需要一套機制,就目前而言,需要對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進行篩選和評估。科學技術的目的性和潛在作用在開發(fā)階段就已經形成,在此階段充分考慮科學技術的社會價值和生態(tài)價值,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科學技術單向性,為其綠色應用打下基礎;應用之前的評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確定科學技術的綜合價值,這也是防止科學技術單向性的一個重要途徑。當然,科學技術創(chuàng)新的落實依然在于人。從事科學技術實踐的人需要樹立社會生態(tài)的觀念,積極探索科學技術在協(xié)調社會關系、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促進社會進步過程中的方式方法;融合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積極提高科學技術實踐者的綜合素質,切實發(fā)揮科學技術的生產力功能,促進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和進步。

      (三)科學技術與人自身相協(xié)調

      要使科學技術與人自身相協(xié)調,避免科學技術對人的“奴役”,需要在科學技術實踐中,堅持主體性原則和人本性原則。從根本上說,科學技術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社會、人自身的中介,其本身既是人類的一種實踐活動,也是人類實踐的產物,因此不可能成為獨立于人類的主體力量,也就不存在對人的“奴役”一說。在科學技術實踐中,主體只能是人,科學技術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還是對人的“奴役”,關鍵在于人自身?!翱茖W是一種強有力的手段,怎樣用它,究竟是給人類帶來幸福還是帶來災難,全取決于人自己而不是取決于工具”[18]。主體性原則雖然從本質上明確了人與科學技術的關系,但并不能保證科學技術不被誤用和濫用,因而還需要強調人本性原則。人本性原則強調人是最寶貴的,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人自身,而非人之外的其他存在,科學技術實踐亦如此??茖W技術實踐所要關注的對象是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尊嚴,是人自身的全面發(fā)展,此處的人當然不是指一部分人,而是指全部的人,指當下以及將來的人,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全面而充分的發(fā)展。

      可見,科學技術與人自身相協(xié)調的實質是要求科學技術人性化,避免科學技術對人自身的忽視而導致的異化,使科學技術真正成為“為人”的科學技術。而要實現(xiàn)科學技術發(fā)展的人性化,使科學技術重新與人類生活相協(xié)調,除了堅持上述基本原則以外,還需要強化科學技術實踐主體的責任,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恢復科學技術的內在本質,使科學技術向人性復歸,實現(xiàn)科學技術的人性化。

      在馬克思主義STS思想中,明確了科學技術的二重性,也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這種二重性提供了有益的啟示??朔茖W技術的負效應,使其與自然、社會、人自身協(xié)調發(fā)展,就需要將科學技術自身與其應用區(qū)分開??茖W技術負效應的出現(xiàn)從本質上說是由于人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在一定時間和階段是有限的,但科學技術的應用總是受著某些團體組織或者個人的操縱和濫用,這才是導致科學技術負效應擴大化的根本原因。因此,科學技術只是人類的工具和手段,應用中的負效應不能僅僅歸結為科學技術自身。正如馬克思所說:“機器不是經濟范疇,正像拖犁的犍牛不是經濟范疇一樣?,F(xiàn)代運用機器一事是我們的現(xiàn)代經濟制度的關系之一,但是利用機器的方式和機器本身完全是兩回事?;鹚師o論是用來傷害一個人,或者是用來給這個人醫(yī)治創(chuàng)傷,它終究還是火藥?!保?9]消除科學技術的負效應,從根本上說不是要消除科學技術自身,而是要改造科學技術的應用環(huán)境,這是馬克思主義STS思想的根本啟示[20]。

      [1]默頓R K.17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M].范岱年,譯.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2]恩格斯.自然辯證法[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3]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57—1858年手稿)》摘選[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馬克思.經濟學手稿:1861—1863年[M]//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1.

      [5]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楊名.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哲學思考[D].太原:山西大學,2010.

      [7]李合敏.生態(tài)文明:對傳統(tǒng)工業(yè)文明和資本主義制度的超越[J].烏蒙論壇,2010(3):40-47.

      [8]恩格斯.自然辯證法:節(jié)選[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9-560.

      [9]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02.

      [10]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11]馬克思.馬克思致羅蘭特·丹尼爾斯[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575.

      [12]馬克思.法蘭西內戰(zhàn)[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04.

      [13]魏玉東.蘇俄STS研究的邏輯進路與學科進路探析[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4(3):388-391.

      [14]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1861—1863年手稿)》摘選[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0.

      [15]MUMFORD L.The Myth of the Machine:The Pentagon of Power[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0.

      [16]李想.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2010.

      [17]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

      [18]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文集:第3卷.[M].許良英,趙中立,張宣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56.

      [19]于光遠,孫小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論自然辯證法與科學技術[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8:434.

      [20]魏明超.實踐唯物論——馬克思主義理論整體性的邏輯起點[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14-18.

      (責任編輯 彭建國)

      On Dual Dimension of STS Thoughts of Marxism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s

      ZHANG Lei,ZHENG Wenf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Northeastern University,Shenyang 110819,P.R.China)

      Marx and Engels didn't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STS”,but their works contain rich content and profound thought of STS.STS thought of Marxism has double dimensions,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the dual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natural,social and human beings.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t only transform and utilize the nature,but also damage or even destroy nature.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t on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sometimes will hinder social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t only promotes the liberation of the human beings,and will make them into a new“slavery”.The fundamental implication of STS thoughts of Marxism is: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mak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th the natural,social,human,fundamentally speaking,is not to eliminate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self,but to transform the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arl Marx;science,technology,and society(STS);social practice

      A81

      A

      1008-5831(2014)04-0149-06

      10.11835/j.issn.1008-5831.2014.04.021

      2014-04-17

      遼寧省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L13AZX002)

      張蕾(1979-),女,遼寧康平人,東北大學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鄭文范(1949-),男,山東德平人,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科學技術學研究。

      猜你喜歡
      自然界恩格斯科學技術
      《晉控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同煤科技(2024年1期)2024-05-12 15:11:52
      《晉能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同煤科技(2023年5期)2023-11-29 05:35:40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chuàng)作再評價
      《中國空間科學技術》征稿簡則
      2021年CCF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2)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飯人”
      軍事文摘(2021年20期)2021-11-10 01:58:44
      自然界的一秒鐘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少兒美術(2020年6期)2020-12-06 07:37:14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例說“自然界的水”
      金沙县| 湘潭县| 宁都县| 通许县| 崇仁县| 淮南市| 梨树县| 清水河县| 阿尔山市| 安多县| 济宁市| 龙泉市| 大石桥市| 太保市| 鲁山县| 阳高县| 视频| 新蔡县| 拜泉县| 富宁县| 东至县| 琼结县| 石河子市| 游戏| 闸北区| 县级市| 扎兰屯市| 循化| 宁明县| 遵化市| 尚志市| 八宿县| 内黄县| 乌兰察布市| 庆城县| 娱乐| 太仓市| 新建县| 谷城县| 确山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