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心衰)是導致老年患者反復住院的首要原因,如何降低再住院率及死亡率仍是心衰治療的難題。大量研究證實,隨訪能明顯減少慢性心衰的再次入院率[1]。2013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基金會(ACCF)和美國心臟協(xié)會(AHA)聯(lián)合制訂的心衰治療指南建議對每例患者進行隨訪,在出院后3 d內(nèi)電話聯(lián)系,并預約2周內(nèi)復診[2]。國內(nèi)2010年慢性心衰指南建議對慢性心衰患者的隨訪為每1~2月1次一般性隨訪,3~6月1次重點隨訪[3]。但國內(nèi)有關心衰患者出院后的隨訪模式及其與再住院率相關性的數(shù)據(jù)十分有限。因此本文就我院心內(nèi)科住院的慢性心衰病人進行了回顧性研究,旨在研究7 d內(nèi)早期電話隨訪能否減少慢性心衰出院患者的30 d再次住院率。
1.1 對象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間在本院心內(nèi)科住院的確診慢性心衰患者700例(包括重復入院后出院的患者),經(jīng)臨床癥狀和心臟超聲診斷為紐約心臟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Ⅲ~Ⅳ級,美國心臟病學院/美國心臟協(xié)會(ACC/AHA)指南慢性心衰分期為C期和D期患者,年齡49~86歲,平均(67.0±7.2)歲,男345例,女355例,住院期間均接受個體化最佳的抗心衰藥物治療(不包括CRT或CRT-D治療患者),治療遵循歐洲心臟病學會(ESC)、ACC/AHA、加拿大心血管病學會(CCS)和美國心衰學會(HFSA)、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頒布的最新慢性心力衰竭臨床處理指南,包括常規(guī)的利尿劑、地高辛、β受體阻滯劑、ACEI或ARB、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2-4]。根據(jù)電話隨訪情況,分為早期電話隨訪組(250例), 年齡49~79歲,平均(66.0±6.45)歲,男122例,女128例,心功能Ⅲ級123例,Ⅳ級127例,C期112例,D期138例;常規(guī)電話隨訪組(260例),年齡52~86歲,平均(68.0±8.45)歲,男124例,女136例,心功能Ⅲ級129例, Ⅳ級131例,C期127例,D期133例;未隨訪組(190例),年齡54~82歲,平均(69.0±8.57)歲,男99例,女91例,心功能Ⅲ級101例,Ⅳ級89例,C期98例,D期92例。3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心功能分級、分期的構(gòu)成比上無顯著性差異(P均>0.05)。
1.2 方法 早期電話隨訪組為出院1周內(nèi)進行隨訪,常規(guī)電話隨訪組為出院1周至1月進行隨訪,未隨訪組未接受隨訪。電話隨訪內(nèi)容為在規(guī)范化治療的基礎上,由心內(nèi)科患者主管醫(yī)生電話隨訪對患者常規(guī)指導院外生活方式、健康保健、普及醫(yī)學常識、監(jiān)督用藥,并根據(jù)患者病情變化,及時指導患者調(diào)整用藥。觀察30 d 內(nèi)3組患者由于心衰加重再次住院率、再次住院死亡率,并分析再次住院的誘因。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1 30 d內(nèi)3組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再次住院死亡率情況 早期電話隨訪組30 d中因心衰加重而再住院的比例顯著低于常規(guī)電話隨訪組和未隨訪組 (P均<0.05);30 d中由于心衰加重而再住院死亡比例低于常規(guī)電話隨訪組和未隨訪組 (P均<0.05)。見表1。
表1 3組患者30 d內(nèi)再住院和死亡情況(n,%)
注:與早期電話隨訪組比較,*P<0.05
2.2 3組患者心衰加重再次住院誘因分析 結(jié)果顯示早期電話隨訪組的中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及地高辛應用不合理的比例明顯低于常規(guī)隨訪組、未隨訪組(P<0.05); 感染、心律失常及其他原因3組無明顯差別(P>0.05)。見表2。
表2 3組患者心衰加重再次住院誘因分析(n,%)
注:與早期電話隨訪組比較,*P<0.05
心衰患者出院后目前仍沒有固定的隨訪模式,如患者出院后何時隨訪,用什么方式隨訪,隨訪什么內(nèi)容等等。本文回顧性研究了700例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研究證實7 d內(nèi)電話隨訪患者30 d再次住院率明顯低于未隨訪的患者,且明顯低于7 d后隨訪的患者,早期隨訪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 d再次住院率明顯下降。30 d中由于心衰加重而再住院死亡比例低于常規(guī)電話隨訪組和未隨訪組 (P均<0.05)。美國杜克大學醫(yī)學院的Hernandez等[1]也同樣證實早期隨訪率與30 d內(nèi)再次住院密切相關。 國內(nèi)研究者也報道了隨訪能降低再次入院率[5-6]。
本研究通過對再次入院的誘因進行了回顧性研究,發(fā)現(xiàn)早期電話隨訪的患者中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及地高辛應用不合理的比例明顯低于常規(guī)隨訪組和未隨訪組,由此可以推測早期電話隨訪可能通過提高患者院外的藥物依從性,從而減少患者的再次住院率及再次住院的死亡率[7-8]。早期電話隨訪除提高了藥物依從性,減少了心衰的誘因外,還能規(guī)范藥物的合理應用,強化心衰患者的生活方式改變,并可能影響患者康復治療及心理康復等。
通過電話隨訪對出院患者進行全程跟蹤,應不僅僅局限于患者住院期間,而且應延伸到出院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的全過程中,隨訪可以在醫(yī)生和心衰患者之間架起實時溝通的橋梁,從而減少心衰患者因心衰加重而再次住院的發(fā)生率,提高慢性心衰的治療效果,改善心衰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9-10]。
目前全世界都面臨著醫(yī)療資源緊缺,醫(yī)務人員匱乏的問題,所以符合我國國情的臨床指南建議對慢性心衰患者的隨訪為每1~2月1次一般性隨訪,3~6月1次重點隨訪,但本研究證實早期電話隨訪可能更能降低近期再入院率,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的隨訪模式仍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Hernandez AF, Greiner MA, Fonarow GC,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ly physician follow-up and 30-day readmission among medicare beneficiaries hospitalized for heart failure[J]. JAMA, 2010, 303(17): 1716-1722.
[2] Yancy CW, Jessup M, Bozkurt B, et al. 2013 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 J Am Coll Cardiol, 2013, 62(16):e147-e239.
[3]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委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1095.
[4] Yancy CW, Jessup M, Bozkurt B, et al. 2013 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 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J]. Circulation, 2013,128(16):1810-1852.
[5] 余娟,張玉芝,張祖峰,等.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0天內(nèi)再入院因素分析[J]. 中國醫(yī)師雜志,2012, 14(3):1008-1372.
[6] 劉庚,李慶印,劉華平. 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標準電話訪問管理的效果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 2010,45(3):201-203.
[7] 徐麗,駱明軍,邱樂,等.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分析[J].實用老年醫(yī)學, 2011,25(1):87-88.
[8] 錢方毅.老年心力衰竭治療的循證醫(yī)學研究進展[J].實用老年醫(yī)學,2009,23(5):334-340.
[9] Scherr D, Kastner P, Kollmann A, et al. Effect of home-based telemonitoring using mobile phone technology on the outcome of heart failure patients after an episode of acute decompensatio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Med Internet Res, 2009,11(3): e34.
[10] Seto E, Leonard KJ, Cafazzo JA, et al. Mobile phone-based telemonitoring for heart failure managemen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J Med Internet Res, 2012,14(1): e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