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敏
12月的臺北細雨霏霏,臺北一座軍隊文藝活動中心的戲劇廳里卻是一片暖意融融,由黃埔軍校同學會主辦、北京京劇院、臺灣傳統(tǒng)倫理文化發(fā)展協(xié)會協(xié)辦的“秋聲艷影”慈善公益演出活動正在進行第四場的演出。這項活動已連續(xù)舉辦了七屆,被臺灣大陸事務主管部門列為八個“大陸入臺文化交流優(yōu)質優(yōu)良項目”之一,在臺灣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參加本屆活動的藝術訪問團由黃埔軍校同學會副秘書長鄭琴任名譽團長、北京京劇院青年團團長遲小秋任團長,自2013年12月19日至26日先后在屏東、高雄、臺南、臺北為臺灣觀眾獻上了四場精彩的演出,所到之處,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帶給觀眾難忘的藝術享受。
京韻悠揚動人心
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京劇一直是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之一。為進一步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促進和深化兩岸交流,黃埔軍校同學會與北京京劇院多年合作,在島內培養(yǎng)了一批中老年戲迷。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青年觀眾,激發(fā)青年人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增強青年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本屆演出首場選擇了位于臺灣最南端的屏東美和科技大學。這里依山傍水,風景如畫,素有“公園大學”之美稱。據(jù)該校負責人講,由于地處南部,少有機會接觸文藝演出,對京劇更是知之甚少,70%以上學生是第一次接觸京劇藝術,95%的學生是第一次現(xiàn)場看京劇演出。為增進學生們對京劇的了解,訪問團特意在演出前舉辦了京劇基礎知識講座,由遲小秋團長親自擔當主講,從京劇行當?shù)纳﹥舫?,表演形式的唱念作打,到服飾、臉譜、音樂,引導大家欣賞京劇中的傳統(tǒng)藝術之美。此外,還邀請數(shù)名學生到后臺參觀演員的化妝過程,向他們展示演出所用的服飾和道具,并為他們勾畫了臉譜,上臺參與學習一些簡單的京劇動作,以臺上臺下的互動,加深學生們的印象。一名女生班長扮演的老旦,雖只是經(jīng)過短短數(shù)分鐘的學習,但舉手投足頗具神韻,贏得了稱贊和掌聲。
為使觀眾更多地領略到京劇藝術之美,訪問團從演出劇目到演員都作了精心細致的安排。在劇目選擇上,既有體現(xiàn)演員高超技藝的武戲《三岔口》、《盜仙草》,又有扣人心弦、打動人心的感情戲《李逵探母》、《玉堂春》。演員陣容則是名家、國家一級演員或曾在全國比賽中獲得優(yōu)秀表演獎的得主。他們的每一次亮相,一個動作,一句念唱,都博得了陣陣掌聲和喝彩聲,“了不起”、“好年輕”、“身段了得”,贊嘆之聲不絕于耳,真可謂“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近千人的演出大廳里座無虛席,就連過道都站滿了學生。演出時劇場內鴉雀無聲,精彩之處笑聲、掌聲、叫好聲一片,廣大師生沉浸在京劇藝術之美中,享受到一場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饕餮盛宴。演出結束后,很多學生圍在后臺不愿離去,爭相與演員合影留念,紛紛表示演出給他們留下了非常難忘的印象,對京劇藝術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訪問團又先后在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演藝廳、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演出。據(jù)說這里的觀眾很多都是在眷村長大,從小看京劇,說起很多劇目耳熟能詳,演出時打著節(jié)拍、跟著哼唱的比比皆是。有的老人說,自從黃埔同學會組織北京京劇院赴臺演出后,他們每年就盼著演出團來能“過一過戲癮”,演出團到哪兒,他們就跟到哪兒。有的子女以前對京劇沒興趣,陪他們看了幾次后現(xiàn)在也成了戲迷。演出過程中,劇場內的氣氛時而凝重,時而熱烈,時而悲切,時而歡暢,觀眾的情緒隨著劇情起伏變化,完全融入其中。演出結束后,觀眾的掌聲經(jīng)久不息,熱情地涌上臺去與演員合影,激動之情溢于言表。
在臺北的演出更是火爆,雖然陰雨連綿,觀眾的熱情卻絲毫不減。據(jù)臺灣傳統(tǒng)倫理文化發(fā)展協(xié)會理事長陳孝忠先生講,這里演出每年都是“一票難求”,演出票早早就被索要一空,來晚了位置就被別人搶去了,有的人干脆就坐在過道里,上千人的劇場被擠得水泄不通。很多人當年是從大陸來的,對京劇有著特殊的感情。當《李逵探母》中李逵與母親抱頭痛哭時,臺下很多人潸然淚下,80多歲的退役中將毛夢漪哽咽著說,自1949年離開大陸后,就再也沒有見過自己的母親,令人唏噓不已。臺灣師范大學往屆曾有過專場演出,此次自發(fā)組織了150余名學生到場,表現(xiàn)出對京劇的濃厚興趣。該校7名昆曲社的學生還作為龍?zhí)籽輪T扮演了公堂上衙役的角色,昆曲社社長黃名萱表示,能與演員們一同登臺演出,近距離觀察他們精湛的演技并與之交流非常榮幸,受益匪淺。演出結束后掌聲如潮,觀眾們久久不肯離去。
老友相逢情更濃
演出之余,訪問團拜訪了有關組織及各界人士,受到了熱烈歡迎和盛情款待,老友相見,把酒言歡,開懷暢飲,共敘友情,深切感受到“天下黃埔是一家”和血濃于水的同胞手足之情。
當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羅文山會長宴請訪問團一行時,恰逢“中華戰(zhàn)略協(xié)會”舉辦第12屆理監(jiān)事暨會員代表歲末聯(lián)誼餐會,王文燮上將、劉繼正中將、蕭士材少將……真是高朋滿座,熱鬧非凡!當鄭琴副秘書長提到自己當年在福建連江當兵與馬祖遙遙相忘的經(jīng)歷時,曾任馬祖防衛(wèi)司令梁世銳中將激動地與她干杯、合影,感慨當年對峙之時何曾想過會有今日歡聚時刻。大家共同舉杯,祝愿兩岸和平繁榮發(fā)展,早日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佛光山星云大師是黃埔軍校同學會和北京京劇院多年的老朋友,我們每次赴臺演出都要去拜會,“星云大師一筆字書法展”在北京國家博物館展出時北京京劇院還曾派人協(xié)助布展。遺憾的是此行恰逢大師赴北京出席“2013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未能見到大師本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zhí)行長如常法師設素齋宴款待了訪問團,據(jù)她講每年佛光山都會舉辦很多文化交流活動,有近萬名兒童參加活動,希望在下一屆能與黃埔同學會和北京京劇院合作,為兒童舉辦一場專場演出。晚宴上遲小秋團長和團里的多位演員表演了精彩的清唱,把氣氛推向了高潮。
知音聚首意綿綿
赴臺演出期間,武丑演員曹陽陽身邊始終有一個青春亮麗的臺灣女孩,一問才知道,是曹陽陽幾年前隨團赴臺演出期間認識的,女孩是當?shù)貞蛐W生,對京劇共同的熱愛使兩人志趣相投,成了戀人。據(jù)女孩講,她學的是武旦,希望戲校畢業(yè)后能到大陸繼續(xù)學習、發(fā)展。在臺北演出時,女孩全家都來了,演出結束時,還一起上臺和曹陽陽照了一張溫馨的全家福。真是有緣千里來相會,這也算是促進文化交流的意外收獲吧。訪問團離開臺灣時,女孩一直送到機場,兩人依依惜別。相信隨著兩岸交流的不斷深入和相互融合,他們長相廝守的日子指日可待,祝福有情人終成眷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