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辭源》注音中存在的問題探析
      ——以邑部字為例

      2014-03-28 18:14:57劉華江
      滁州學(xué)院學(xué)報 2014年3期
      關(guān)鍵詞:修訂本集韻辭源

      劉華江

      《辭源》注音中存在的問題探析
      ——以邑部字為例

      劉華江

      修訂本重排版《辭源》在注音釋義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然存在若干問題。論文以邑部字為例,從五個方面梳理了其在注音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結(jié)合實例進行了分析,以期有助于《辭源》的再次修訂和更好地發(fā)揮《辭源》作為工具書的作用。

      辭源;邑部;注音

      《辭源》的編纂始于1908年,1915年開始出版,最新版為修訂本重排版《辭源》,商務(wù)印書館2010年6月出版。歷經(jīng)幾代專家學(xué)者的修訂,修訂本重排版《辭源》在體例上得到了進一步地完善,在內(nèi)容上也不斷地得到了校訂。然細讀該書,并與同類的其它工具書,如《王力古漢語字典》、《漢語大字典》相參校,我們發(fā)現(xiàn)修訂本重排版《辭源》里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今以“邑”部字為例,梳理并分析其在注音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如下,敬請方家指正。

      一、常識性錯誤

      《呂氏春秋察傳》中有讀史記者誤讀“晉師己亥涉河”為“晉師三豕涉河”的記載,晉代的葛洪在《抱樸子遐覽》中亦指出:“書字人知之,猶尚寫之多誤。故諺曰:‘書經(jīng)三寫,魚成魯,虛成虎?!保?]可見,書籍在傳抄刻寫過程中出現(xiàn)訛誤,古即有之,亦屬在所難免。修訂本重排版《辭源》在邑部字注音里亦有這樣一些常識性錯誤。如:

      邟(3380)①:《辭源》注音為:kāng,若岡切,平,唐韻,溪。中古聲紐標(biāo)為“溪”,而所注反切的切上字“若”為日紐字?!稄V韻》唐韻康小韻下收有“邟”,苦岡切?!翱唷薄叭簟敝嗡?,猶如古書所說之魚魯、豕亥之情形。顯然,《辭源》標(biāo)注的“若岡切”為“苦岡切”之訛。

      鄺(3411):《辭源》漢語拼音注音為kuàng,下并列兩個反切:呼光切,平,唐韻,見;古晃切,上,蕩韻,曉。第一個反切的切上字“呼”為曉母字,所標(biāo)注的中古聲紐卻是“見”;第二個反切的切上字“古”為見母字,所標(biāo)注的中古聲紐卻是“曉”。兩者正好相倒,顯誤,當(dāng)正。

      二、誤引《廣韻》自身有誤的反切

      修訂本重排版《辭源》規(guī)定單字下首先考慮加注《廣韻》的反切。但《廣韻》中的反切自身亦有錯誤或不當(dāng)之處,若不加辨別就加以引用,就可能誤引《廣韻》本身有誤或不當(dāng)?shù)姆辞?。如?/p>

      邥(3380):《辭源》注音為:shěn,式任切,上,寑韻,審。切下字“任”為沁韻字?!稄V韻》寑韻收有沈小韻,式任切,下收有邥。周祖謨?!笆饺巍睘椤笆杰蟆?,并指出:“式任切,各本同。案任字不在本韻,見沁韻。段氏、陳氏改作荏,與《集韻》合,當(dāng)據(jù)正。切三及敦煌王韻作式稔反,式荏、式稔音同。”[2]328按周說極是,當(dāng)從?!掇o源》引用時誤從《廣韻》,當(dāng)正。

      郖(3387):《辭源》注音為dòu,下并列田候切和當(dāng)侯切。所引首切“田候切”有誤。澤存堂本《廣韻》去聲候韻收有豆小韻,注有“又姓,后魏有將軍豆代田候切”。周祖謨指出:“案豆代田見《后魏書》卷三十。此注田下有脫字,故宮本敦煌本王韻、《唐韻》豆音徒候反,此田下當(dāng)補徒字?!保?]474-475按周說極是,當(dāng)從?!掇o源》引用時誤從《廣韻》,當(dāng)正。

      酆(3411):《辭源》注音為:fēng,敷空切,平,東韻,敷。《廣韻》,東韻收有豐小韻,敷空切,下收有酆字。然豐、酆與空韻不同類。周祖謨校“敷空切”為“敷隆切”,并指出:“敷空切,切二及故宮本王韻并作敷隆反,五代刻本韻書作孚隆反。案本書作敷空切,空字當(dāng)是誤字,豐、空韻不同類,宜改作敷隆切。陳澧《切韻考》據(jù)二徐《說文》反語正為敷戎切亦合?!保?]19-20按周說是,當(dāng)從?!掇o源》引用時誤從《廣韻》,當(dāng)正。

      三、反切的選擇問題

      反切的選擇問題涉及一音多切時保留反切的選擇問題,同一韻書不同反切的選擇問題等。

      (一)一音多切時保留反切的選擇問題

      修訂本重排版《辭源》在注音上存在著大量一音多切現(xiàn)象,即同一個漢語拼音和注音字母注音下,同時加注有多個反切。這些反切,有的折合成今音后語音相同,有的折合成今音后語音不同;有的與《辭源》漢語拼音和注音字母注的音相合,有的則不合;有的反切對應(yīng)的意義有別,有的反切對應(yīng)的意義則無別。一定的音表達一定的義,一定的義總是與一定的音相結(jié)合。因此,對于那些意義有別的反切,《辭源》應(yīng)當(dāng)另立新的音項,并匹配以新的義項。對于那些意義無別的反切,《辭源》可以擇優(yōu)選擇其一,而不必全部羅列。至于保留反切的選擇,標(biāo)準(zhǔn)可以考慮兩點:首先,切合今音。即首先應(yīng)當(dāng)考慮選擇保留的反切折合成今音后與今音相合。其次,音義匹配。即在選擇保留的反切時還應(yīng)當(dāng)考慮保留的反切能否匹配和涵蓋《辭源》中的義項。至于音義無別的反切,《辭源》可選擇其一即可。限于篇幅,下文略舉數(shù)例加以說明。

      1.切合今音

      邴(3382):《辭源》漢語拼音注音為bǐng,下并列兵永切和陂病切,義項為:(1)地名。春秋鄭邑。(2)姓。同“丙”。(3)見“邴邴”?!稄V韻》梗韻收有丙小韻,兵永切,下收有邴,訓(xùn)為“邑名,在泰山。又姓,《左傳》晉有大夫邴預(yù)。又音柄”,折合今音為bǐng;《廣韻》映韻收有柄小韻,陂病切,下收有邴,訓(xùn)為“邑名。又姓,《左傳》魯大夫邴洩”,折合今音為bìng。兩反切對應(yīng)之義同?!冬F(xiàn)代漢語詞典》收有“邴”,注音為bǐng,釋義為“姓”。根據(jù)切合今音的原則,《辭源》可選擇保留首切兵永切,刪陂病切。

      鄺(3411):《辭源》漢語拼音注音為kuàng,下并列呼光切和古晃切,義項為“姓,出盧江”。《廣韻》唐韻收有荒小韻,呼光切,下收有鄺,訓(xùn)為:“人姓,何氏《姓苑》云:‘今盧江人’”。折合今音為huāng;《廣韻》蕩韻收有廣小韻,古晃切,下收有鄺,訓(xùn)為“姓,出盧江”,折合今音為guǎng。兩反切對應(yīng)之義同。《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收有“鄺”,注音為kuàng,釋義為“姓”。根據(jù)切合今音的原則,《辭源》可選擇保留古晃切,刪首切呼光切,處理修改為:kuàng(舊讀guǎng),古晃切,上,蕩韻,見。

      2.音義匹配

      邗(3378):《辭源》漢語拼音注音為hán,下并列胡安切和古寒切,訓(xùn)為“地名。在今江蘇揚州市境”?!稄V韻》,寒韻收有寒小韻,胡安切,下收有邗,訓(xùn)為“邗溝,水名,在廣陵”,折合今音為hán;寒韻收有干小韻,古寒切,下收有邗,訓(xùn)為“越別名。又音寒,江名也”,折合今音為gān??梢?,與水名、地名、州名等義項相對應(yīng)的反切音為胡安切。根據(jù)音義匹配的原則,《辭源》可選擇保留首切胡安切,刪古寒切?!锻趿艥h語字典》、《漢語大字典》并注hán,胡安切,可參證。

      鄹(3410):《辭源》漢語拼音注音為zōu,下并列側(cè)鳩切和辭纂切,義項為“地名。春秋魯邑??鬃庸枢l(xiāng)”。《廣韻》尤韻收有鄒小韻,側(cè)鳩切,下收有鄹,訓(xùn)為“同鄒”,即“縣名屬兗州。又姓,漢有鄒陽”,折合今音為zōu;《廣韻》緩韻收有鄹小韻,辭纂切,訓(xùn)為“《字林》云亭名,在新豐”,折合今音為zuàn。根據(jù)音義匹配的原則,《辭源》可選擇保留首切側(cè)鳩切,刪辭纂切?!冬F(xiàn)代漢語詞典》收有鄹,音zōu,第一個義項為“春秋時魯國地名,在今山東曲阜東南”,與此合,可參證。

      郃(3386):《辭源》漢語拼音注音為hé,下并列侯閣切和古沓切,義項為:(1)地名。見“郃陽”。(2)姓?!稄V韻》合韻收有合小韻,侯閣切,下收有郃,訓(xùn)為“郃陽縣,在同州。又虜復(fù)姓,……”,折合今音為hé;《廣韻》合韻收有閤小韻,古沓切,下收有郃,訓(xùn)為“水名。又縣名”,折合今音為gé??梢姡稄V韻》侯閣切之郃的義項更能涵蓋《辭源》所列義項。根據(jù)音義匹配的原則,《辭源》可選擇保留首切侯閣切,刪古沓切。

      3.音義無別

      鄞(3404):《辭源》漢語拼音注音為yín,下并列語巾切和語斤切,義項為“春秋越邑”?!稄V韻》真韻收有銀小韻,語巾切,下收有鄞,訓(xùn)為“縣名,在會稽”,折合今音為yín;《廣韻》欣韻收有小韻,語斤切,下收有鄞,訓(xùn)為“縣名,在會稽郡”,折合今音亦為yín。兩反切折合今音后無別,對應(yīng)義項亦同。則《辭源》可選擇保留其一,如保留首切語巾切,刪語斤切。

      (二)同一韻書中不同反切的選擇問題

      在同一種韻書,如《廣韻》中,修訂本重排版《辭源》亦有該標(biāo)注A反切卻標(biāo)注了B反切的情況。如:

      逛(3348):《辭源》注音為:guàng,居往切,上,養(yǎng)韻,見。《廣韻》,養(yǎng)韻收有獷小韻,居往切,此小韻僅收有小韻首字“獷”一字,折合今音為guǎng;《廣韻》養(yǎng)韻另收有臩小韻,俱往切,下收有逛字,訓(xùn)為“走皃”,折合今音亦為guǎng。兩反切折合之音皆與今音不合。陳澧認為俱往切與居往切音同,當(dāng)并?;凇稄V韻》俱往切與居往切分列,義為“走皃”的“逛”字又列于俱往切之下,《辭源》此處注音可改為:guàng(舊讀guǎng),俱往切,上,養(yǎng)韻,見。

      四、注音理據(jù)缺失

      《辭源》修訂本在其出版說明中規(guī)定了如下注音原則:“單字下注漢語拼音和注音字母,并加注《廣韻》的反切,標(biāo)出聲紐?!稄V韻》不收的字,采用《集韻》或其他韻書、字書的反切。”[3]《辭源》修訂本重排版在《辭源》修訂本的基礎(chǔ)上作了一些調(diào)整與改動,但從其出版說明上看,其上述注音原則并沒有改變。從中可知,《辭源》在注音過程中如有注音理據(jù),則需標(biāo)明注音理據(jù)。只有沒有注音理據(jù)的字,才只標(biāo)注漢語拼音和注音字母。因此,有注音理據(jù)而修訂本重排版《辭源》沒有加以標(biāo)注的即當(dāng)為注音理據(jù)缺失。如:

      鄋(3399):《辭源》漢語拼音注音為sōu。無反切。義項為:同“”,春秋時狄(翟)族的一支。見下。[鄋瞞]。《王力古漢語字典》此音注引《集韻》疎鳩切,《漢語大字典》此音注引《廣韻》所鳩切。各書對應(yīng)義項相同。《廣韻》尤韻收有小韻,所鳩切,下收有,訓(xùn)為“北方國名”,無“鄋”字形??肌都崱酚软嵤沼小啊毙№崳\鳩切,下收有“鄋”,訓(xùn)為“《說文》北方長狄國也……”?!啊薄班n”在《集韻》中雖為異體,但《廣韻》中有“”無“鄋”。故“鄋”字注音當(dāng)以《王力古漢語字典》等標(biāo)注《集韻》反切為善。則《辭源》當(dāng)為sōu音增補注音理據(jù):《集韻》踈鳩切,平,尤韻,審二。

      五、音項缺失和音義匹配不當(dāng)

      由于主客觀的原因,音項缺失和音義匹配不當(dāng)也是修訂本重排版《辭源》存在的比較突出的問題之一。音項的缺失往往與音義匹配不當(dāng)相聯(lián)系,而音義匹配不當(dāng)也可能導(dǎo)致音項的缺失。如:

      邑(3378):《辭源》注音為yì,於汲切,入,緝韻,影?!锻趿艥h語字典》、《漢語大字典》俱收有è音項,《集韻》遏合切,入聲,合韻,影母,訓(xùn)為“阿邑”,即奉承、曲從、迎合等義?!都崱啡肼暫享嵤沼小皧础毙№崳艉锨?,下收有“唈邑”,訓(xùn)為“嗚唈,短氣,或省”。與《王力古漢語字典》、《漢語大字典》所列è音項及訓(xùn)釋合。則《辭源》此處存在音項缺失問題,當(dāng)據(jù)《王力古漢語字典》、《漢語大字典》等增補如下音項:è,《集韻》遏合切,入,合韻,影。對應(yīng)義項為:見“阿(ē)邑2”。同時,改詞頭阿(3588)處復(fù)音詞“阿邑”為“阿邑2”。

      邕(3379):《辭源》注音為yōng,於容切,平,鐘韻,影。對應(yīng)義項有四:(1)城郭四方有水,環(huán)抱而成池。見《說文》。(2)見“邕寧”。(3)和睦。通“雍”?!?)堵塞。通“壅”?!锻趿艥h語字典》、《漢語大字典》并收有yǒng音項,《集韻》委勇切,訓(xùn)釋為“通‘壅’”,堵塞義。《廣韻》平聲鐘韻收有邕小韻,於容切,訓(xùn)為“《說文》曰四方有水自邕成池者是也”。《集韻》上聲腫韻收有“擁”小韻,委勇切,下收有“壅邕”字,訓(xùn)為“堨塞也。或作邕,通作雍”,與《王力古漢語字典》、《漢語大字典》所收yǒng音項及訓(xùn)釋合。則《辭源》此處存在音項缺失問題,當(dāng)據(jù)《王力古漢語字典》、《漢語大字典》增補如下音項:yǒng,《集韻》委勇切,上,腫韻,影。與《辭源》原義項“(4)堵塞。通‘壅’”形成正確的音義匹配。

      邯(3382):《辭源》注音為:hán,胡安切,平,寒韻,匣。義項為:[邯山]、[邯川]、[邯鄲]等?!锻趿艥h語字典》、《漢語大字典》俱收有hàn音項,《集韻》戶感切,義項為:[邯淡]。《集韻》感韻收有頷小韻,戶感切,下收有邯,訓(xùn)為“邯淡,豐盛意,顏師古說”,與《王力古漢語字典》、《漢語大字典》所列hàn音項及訓(xùn)釋合。則《辭源》此處存在音項缺失問題,可據(jù)《王力古漢語字典》、《漢語大字典》等增補如下音項:hàn,《集韻》戶感切,上,感韻,匣。書證可據(jù)《王力古漢語字典》、《漢語大字典》等增補。

      酈(3411):《辭源》漢語拼音注音為lì,下并列呂支切和郎擊切。義項為:(1)春秋魯?shù)孛??!洞呵铩焚夜辏骸岸氯晌?,公子友帥師敗莒師于酈,獲莒挐?!薄豆颉纷鳌盃馈?,《谷梁》作“麗”。今地?zé)o考。(2)古縣名。楚酈邑。秦置。北魏分置南酈北酈二縣,此為南酈,亦稱下酈。北周復(fù)合為一縣,隋改為菊潭縣,五代周省。在今河南內(nèi)鄉(xiāng)縣東北。見《讀史方輿紀要》五一。(3)姓。黃帝裔孫封于酈,因氏。見《元和姓纂》十《錫》?!稄V韻》支韻收有離小韻,呂支切,下收有“酈”,折合今音為lí,訓(xùn)為“魯?shù)孛?。又音歷”。對應(yīng)《辭源》義項(1)?!稄V韻》錫韻收有靂小韻,郎擊切,下收有“酈”,折合今音為lì,訓(xùn)為“縣名,在南陽。亦姓”,又力知切。對應(yīng)《辭源》義項(2)、(3)。《王力古漢語字典》正列有兩個音項:lí,呂支切,對應(yīng)《辭源》義項(1);lì,郎擊切,對應(yīng)《辭源》義項(2)、(3)?!稘h語大字典》亦分列“l(fā)í,呂支切”為獨立音項,對應(yīng)或包含《辭源》義項(1)。則《辭源》此處注音存在音義不匹配的問題,可參考《王力古漢語字典》等改作:1.lí,呂支切,平,支韻,來。支部。對應(yīng)《辭源》原義項(1);2.lì,郎擊切,入,錫韻,來。對應(yīng)《辭源》原義項(2)、(3),形成正確的音義匹配。

      [注釋]

      ①括號里的數(shù)字表示該字頭在修訂本重排版《辭源》中的頁碼。下同。

      [1](晉)葛洪.抱樸子[M].上海:上海書店,1986:97.

      [2]周祖謨.廣韻校本(下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0.

      [3]廣東、廣西、湖南、河南辭源修訂組,商務(wù)印書館編輯部編.辭源(修訂本重排版)[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0:1.

      A Study on the Phonetic Notation in Ti Yuan——a case study of the Yi radical(邑部)

      Liu Huajiang

      The latest version of Ti Yuan has made great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phonetic notation,but some problems still exist in it.The article takes the Yi radical(邑部)for example,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phonetic notation from five aspects,in order to help it revised again and better play its role as a reference book.

      Ti Yuan;the Yi radical(邑部);phonetic notation

      李應(yīng)青

      H113

      A

      1673-1794(2014)03-0008-04

      劉華江,皖西學(xué)院文化與傳媒學(xué)院副教授,文學(xué)博士,研究方向:漢語音韻學(xué)(安徽六安23701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集韻》音切來源及其語音層次研究(11YJC740064)

      2013-12-31

      猜你喜歡
      修訂本集韻辭源
      拒絕二手學(xué)問
      荊璞《五音集韻》之形制
      《集韻》征引《說文》過程中的幾個問題
      《集韻》征引《廣雅》研究
      《西域文化與敦煌藝術(shù)》(修訂本)
      《集韻》編撰的起訖年代考辨
      敦煌學(xué)輯刊(2017年2期)2017-11-09 03:02:28
      《辭源》第三版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出版廣角(2016年1期)2016-03-21 15:53:27
      《辭源》注音中存在的問題探析——以肉部字為例
      中華版《史記》修訂本全球首發(fā)
      彰武县| 宁城县| 尼勒克县| 喀什市| 洱源县| 双牌县| 德州市| 淮南市| 南安市| 河南省| 安福县| 奉新县| 九寨沟县| 巫溪县| 台前县| 溧水县| 根河市| 拉孜县| 恩施市| 山西省| 芜湖市| 安国市| 荣成市| 贵定县| 黔江区| 南通市| 临桂县| 桂林市| 高州市| 崇义县| 富宁县| 肇州县| 垦利县| 苏尼特左旗| 海南省| 南康市| 滨州市| 乌拉特前旗| 康定县| 陵川县| 林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