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業(yè)大學在石墨—金剛石相變機制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河北工業(yè)大學在石墨—金剛石相變機制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8月4日,Nature出版集團的《Scientific Reports》雜志刊發(fā)該校謝紅獻博士為第一作者的論文《Mechanism for direct graphite-to-diamond phase transition》(石墨—金剛石相變機制研究)。該研究為人工合成金剛石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可按人的意愿控制人造多晶金剛石晶粒的大小,以及單晶金剛石的合成。
金剛石是立方晶體結構,石墨是“ABABA”層狀晶體結構。石墨要轉變成立方晶體結構的金剛石,一般認為首先要轉變成“ABCABCA”結構的石墨,然后通過原子面的彎曲才能轉變成立方金剛石。該研究通過系統(tǒng)的分子動力學模擬計算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轉變機制:波狀彎曲滑移機制。該研究表明:如果首先把石墨的層間距壓縮到0.24nm左右,再沿[210]方向壓縮就可得到單晶立方金剛石;如果石墨層的間距過大或過小,沿[210]方向壓縮將會得到多晶立方金剛石或六角結構金剛石,且晶粒的大小決定于石墨層間距的大小。(科技部消息)
申請?zhí)?2012800023093
名 稱:立方氮化硼燒結體工具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立方氮化硼燒結體工具,其中立方氮化硼燒結體(2)通過接合層(3)而接合至工具基材(4),該立方氮化硼燒結體工具(1)具有以下特征。立方氮化硼燒結體(2)含有大于或等于30體積%且小于或等于95體積%的立方氮化硼顆粒,以及大于或等于5體積%且小于或等于70體積%的結合相(6)。在沿著與立方氮化硼燒結體(2)和接合層(3)之間的接合面中的面積最大的接合面垂直的平面所截取的立方氮化硼燒結體工具(1)的至少一個截面中,假定點C和點D表示附圖中所示的與點A和點B之間的距離為將點A和點B相互連接起來的線段長度的1/4的點。當將點C和點D相互連接起來的線段、第一立方氮化硼顆粒(7)、第二立方氮化硼顆粒(8)和結合相(6)所包圍的區(qū)域的面積除以將點A和點B相互連接起來的線段的長度時,所得到的數(shù)值大于或等于0.14μm且小于或等于0.6μm。